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資治通鑒劄記369 鴻溝分天下

⑧秋, 七月, 立黥布為淮南王。 【按:這當然是為了平衡。 】

⑨八月, 北貉燕人來致梟騎助漢。 〔應劭曰:北貉, 國也。 梟, 健也。 張晏曰:梟, 勇也, 若六博之梟也。 師古曰:貉在東北方, 三韓之屬, 皆貉類也。 蓋貉人及燕皆來助漢。 孔穎達曰:經傳說貊多是東夷, 故職方掌九夷、九貊。 鄭志答趙商雲:九貊, 即九夷也。 又周官貊隸, 注雲征東北夷所獲。 貉, 讀與貊同。 〕【按:提到了東北地區。 前面戰國末期提到東胡。 後面被匈奴的冒頓。 然後是後來的武帝征伐朝鮮, 都是對東北地區的記述。 這裡似乎該注意的是劉邦的軍隊性質的開放性。 內部靠封諸侯王穩定了,

外部也獲得了好的條件, 有人來援助。 】

⑩漢王下令:軍士不幸死者, 吏為衣衾棺斂, 轉送其家。 〔棺, 工喚翻。 斂, 力贍翻。 與作衣衾而斂屍於棺也。 轉送, 傳送也。 〕四方歸心焉。 【按:在齊王和淮南王都出現後, 劉邦得到四方的人心。 這就是對前面的韓信和蒯通的密謀的應對。 得到天下人心, 天下自然有了歸屬, 也就斷了蒯通給韓信出的割據稱雄, 三分天下的戰略。 】

是歲, 以中尉周昌為御史大夫。 〔班表:中尉, 秦官, 掌徼循京師;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 〕昌, 苛從弟也。 〔從, 才用翻。 〕【按:為什麼封周昌為禦使大夫?這就是為了加強對內的監督, 而對內監督不就是為了防範內部有人背叛嗎?因為外面又多了兩個王:齊王和淮南王, 而特別是那個齊王。

而漢王的內部制度建設也是隨著內外條件的不同而發展。 之前的陳平不過是護軍而已。 注意, 劉邦用的是制度建設, 監督你, 但是光明正大。 】

項羽自知少助;食盡, 韓信又進兵擊楚, 羽患之【按:少助, 食盡, 韓信進軍楚國, 也就是戰略形形式發生變化了。 可以說是三大問題凸顯了。 】。 漢遣侯公說羽請太公。 〔太公、呂後為楚所得, 見上卷三年。 〕羽乃與漢約, 中分天下, 割洪溝以西為漢, 以東為楚。 【按:在戰略焦著點上分開了。 】〔文穎曰:于滎陽下引河東南為洪溝, 以通宋、鄭、陳、蔡、曹、衛, 與濟、汝、淮、泗會于楚, 即今官渡水也。 應劭曰:滎陽東南二十裡, 蓋引河東南入淮、泗也。 張華曰:大樑城在浚儀縣。 此縣西北, 渠水東經此城南, 又北屈, 分為二渠:其一渠東南流,

始皇鑿之, 引河水以灌大樑, 謂之洪溝;其一渠東經陽武縣南為官渡水。 杜佑曰:鄭州滎陽縣西有鴻溝, 楚、漢分境之所。 〕【按:楚漢鴻溝也是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 溝口寬約800米, 深達200米, 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 在河南省滎陽市西北約17公里的黃河南岸, 崇山峻嶺東西縱列, 一條自南向東北的巨壑, 在峰巒尖秀間劃出一道深深的口子。 此山名曰廣武, 穿山而過的溝壑因此得名廣武澗, 而當地人更習慣稱其為“鴻溝”。 鴻溝兩側有兩座村莊遙遙相對, 一為漢王城村, 一為霸王城村。

西元前370年, 魏武侯魏擊去世, 一度強盛的魏國陷入了混亂。 隨後的一場王位爭奪戰被韓、趙兩國所利用, 使魏國元氣大傷。

一年後, 魏罃擊敗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公子緩, 成了魏國的第三位君王, 而此時國境之內已然滿目瘡痍。

為了重振昔日雄風, 魏惠王親自選拔了龐涓、公子昂、龍賈等青年將領, 使魏軍實力大增。 此時的魏國通過西取河西、北奪中山、南侵鄭、宋、楚三國間的大片土地, 勢力範圍已經到達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 其疆土初步形成了以當時的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為中心的西部, 和以大樑(今開封市西北一帶)為中心的東部。

然而魏惠王心中明白, 看似遼闊的國土, 卻深藏隱患—魏國的版圖趨近於亞腰形, 東西之間僅有狹長的地帶相連, 崎嶇多山, 交通不便。 位於西部的都城安邑西臨虎視眈眈的秦國, 迴旋餘地狹窄。

倘若同為勁敵的韓、趙兩國利用地理優勢, 截斷魏國東西兩部的聯繫, 安邑便會瞬間陷於韓、趙、秦的包圍之中。 為解後顧之憂, 魏惠王做出了遷都的決定。 雖然史書中, 對於遷都前後的始末並沒有具體的記載, 甚至連遷都的準確時間, 也因為文獻記載的矛盾、出入, 仍存在爭議, 但可以確定的是, 新都就選址在東部的核心都市大樑, 且極盡營造之能事。

大樑城雖無天險可守, 但其自古為中原腹地, 東接齊魯, 南控江淮, 西臨嵩嶽, 北據燕趙, 占盡地利。 《戰國策》曾評價其“(魏)地四平,諸侯四通, 條達輻輳, 無有名山大川之阻。 ”根據《史記》的記載和考古學成果, 大致可以推斷, 大樑城周長達30餘裡, 有12個城門, 城牆高約5丈, 護城河四面溝通, 城內大街長約10裡, 居民約有三四十萬。可以說,大樑是戰國時期最堅固、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各諸侯國中規模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城市,惟有齊國的都城臨淄。

梁惠王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東遷都城,遠離秦國的威脅還遠遠不夠,進而南下稱霸中原才是長久之計。大樑城交通四通八達,物產極為豐富,成為了魏惠王向四面開拓的戰略據點。當時的大樑城附近河澤密佈,北有黃河,南有淮水,濟水、潁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穿插其中,還分佈有圃田澤、蓬澤等天然湖澤,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水網區。如果能有一條河流將它們相互串聯,那必將溝通南北,暢達東西。於是,魏惠王又做出了改變他個人、以及魏國命運的第二個決定—開鑿運河。

西元前360年,魏惠王對大樑西邊的圃田澤進行整修,引黃河水南下入澤,把其改造成了方圓300裡的巨大湖泊,繼而鑿溝修渠,從圃田澤引水到大樑。在此後20多年間,魏惠王命人向東南繼續開鑿,使水系工程不斷拓展,經現在的通許、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陽東南流入潁水,最後匯入淮河。這些水系工程相互連接,交織成網,形成了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兩大流域的大規模人工運河—鴻溝。

鴻溝就像一條四通八達的水上走廊,從大樑向四周延伸,連接著豫東大平原上的眾多主要河道,形成了黃淮之間的水運交通網。鴻溝水系所溝通的範圍乃是今天河南省東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和江蘇省的西北部地區。大樑雄踞鴻溝的主幹道之上,控制著黃淮地區的水上交通要道,以大樑為中心,構成的濟、汝、淮、泗之間的一套水運交通網,使得從大樑可以順鴻溝南下通淮河;往東則可沿濟水、丹水通往魯國和宋國等地;也可以通潁水而上達韓國等地。

鴻溝水系的完善,不僅在交通上使魏國四通八達,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史記·河渠書》記載,鴻溝“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現百姓享其利。至於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而晉代文學家張協在《七命》中特別指出“大樑之黍,瓊山之禾,唐稷播其根,農帝嘗其華”。可見大樑一帶的農作物久負盛名。

漢以後,由於黃河水患,鴻溝雖然已經湮滅不在。(——資料取自2014年第11期劉信廣《中華遺產》http://www.dili360.com/ch/article/p5472a13503da992.htm】


九月,楚歸太公、呂後,引兵解而東歸。漢王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按:力量對比通過地盤來凸顯。】,〔韋昭曰:凡數,三分有二為太半,有一分為少半。〕而諸侯皆附【按:人心所向。】;楚兵疲食盡【】,此天亡之時也。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史記正義:遺,唯季翻。餘謂音如字亦通;遺,留也。〕【按:陳平惡化張良這兩個人精其實說了此時的楚漢形式的對比而已。即:漢強而楚弱。楚漢的形式完全發生變化了。】漢王從之【按:這就是開始進行戰略大反攻 了。楚漢戰略相持階段結束了。】。

居民約有三四十萬。可以說,大樑是戰國時期最堅固、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當時各諸侯國中規模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城市,惟有齊國的都城臨淄。

梁惠王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東遷都城,遠離秦國的威脅還遠遠不夠,進而南下稱霸中原才是長久之計。大樑城交通四通八達,物產極為豐富,成為了魏惠王向四面開拓的戰略據點。當時的大樑城附近河澤密佈,北有黃河,南有淮水,濟水、潁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穿插其中,還分佈有圃田澤、蓬澤等天然湖澤,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水網區。如果能有一條河流將它們相互串聯,那必將溝通南北,暢達東西。於是,魏惠王又做出了改變他個人、以及魏國命運的第二個決定—開鑿運河。

西元前360年,魏惠王對大樑西邊的圃田澤進行整修,引黃河水南下入澤,把其改造成了方圓300裡的巨大湖泊,繼而鑿溝修渠,從圃田澤引水到大樑。在此後20多年間,魏惠王命人向東南繼續開鑿,使水系工程不斷拓展,經現在的通許、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陽東南流入潁水,最後匯入淮河。這些水系工程相互連接,交織成網,形成了最早溝通黃河和淮河兩大流域的大規模人工運河—鴻溝。

鴻溝就像一條四通八達的水上走廊,從大樑向四周延伸,連接著豫東大平原上的眾多主要河道,形成了黃淮之間的水運交通網。鴻溝水系所溝通的範圍乃是今天河南省東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和江蘇省的西北部地區。大樑雄踞鴻溝的主幹道之上,控制著黃淮地區的水上交通要道,以大樑為中心,構成的濟、汝、淮、泗之間的一套水運交通網,使得從大樑可以順鴻溝南下通淮河;往東則可沿濟水、丹水通往魯國和宋國等地;也可以通潁水而上達韓國等地。

鴻溝水系的完善,不僅在交通上使魏國四通八達,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史記·河渠書》記載,鴻溝“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現百姓享其利。至於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而晉代文學家張協在《七命》中特別指出“大樑之黍,瓊山之禾,唐稷播其根,農帝嘗其華”。可見大樑一帶的農作物久負盛名。

漢以後,由於黃河水患,鴻溝雖然已經湮滅不在。(——資料取自2014年第11期劉信廣《中華遺產》http://www.dili360.com/ch/article/p5472a13503da992.htm】


九月,楚歸太公、呂後,引兵解而東歸。漢王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按:力量對比通過地盤來凸顯。】,〔韋昭曰:凡數,三分有二為太半,有一分為少半。〕而諸侯皆附【按:人心所向。】;楚兵疲食盡【】,此天亡之時也。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史記正義:遺,唯季翻。餘謂音如字亦通;遺,留也。〕【按:陳平惡化張良這兩個人精其實說了此時的楚漢形式的對比而已。即:漢強而楚弱。楚漢的形式完全發生變化了。】漢王從之【按:這就是開始進行戰略大反攻 了。楚漢戰略相持階段結束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