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倭寇的主力是浪人,武藝高強,戚家軍卻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

抗倭將領, 俞大猷、戚繼光都是武林高手。 但戚繼光打仗, 頗似歐洲戰法, 強調紀律、配合, 而不依靠個人的勇猛。

論單兵能力, 戚家軍遠遠不及倭寇。 來自日本的倭寇, 主要是流亡浪人, 因為主子死了等原因, 變得無家可歸。 浪人頗似中國秦漢以前的遊俠, 他們以以當保鏢、復仇、暗殺為業, 而中國, 自從秦漢大一統開始, 就把這個階層斬草除根了。 浪人的個人戰鬥力, 自然比普通農民強得多。 曾經有一個53人組成的倭寇小隊伍, 洗劫浙江、江蘇、安徽三省, 殺死四五千官兵, 攻佔州縣二十餘處。 除了明軍紀律渙散等因素之外,

浪人武藝高強不容忽視。

但是戚繼光改變了這一切。 戚家軍數量不多, 最多時也不過四千人, 兵源地主要是義烏, 以種田農民為主, 武術基礎基本是零, 但是戰績卻非同一般。 戚家軍在多年戰鬥中, 無往不勝, 甚至還創造了殲敵上千、傷亡為零的戰例。

戚繼光在其著作《紀效新書》中說:“開大陣、對大敵”, 不同于單兵較量, “堂堂之陣, 千百人列隊而來, 勇者不得先, 怯者不得後;叢槍戳來, 叢槍戳去, 亂刀砍來, 亂殺還他, 只是一齊擁進, 轉手皆難, 焉能容得左右動跳?一人回頭, 大眾同疑;一人轉移寸步, 大眾亦要奪心, 焉能容得或進或退?”

戚家軍的破陣利器、兵器史上的奇葩是“狼筅”, 拿在手裡非常笨重, 而且殺傷力有限, 根本不能用作單兵格鬥。 但是戚家軍用“鴛鴦陣”, 由12人組成, 隊長一名、伙夫一名、前面兩人執藤牌護衛, 其後兩名手持“狼筅”掃擊敵人;狼筅手後面四名長槍手殺敵;最後面還有兩名士兵擔任警戒、支援。 強調多兵種的整體配合, 統一行動, 對付散兵游勇一樣的倭寇, 自然輕鬆自如。

戚家軍後來調到薊北防衛蒙古, 對付倭寇的那一套不能用了, 他創造了新的戰法, 以車兵、步兵、騎兵、炮手等協同作戰;戚繼光去世後, 一支浙兵小部隊, 以步兵為主, 去遼東對抗努爾哈赤鐵騎, 雖然代價很大, 也令努爾哈赤付出了更大代價, 被稱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