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本是一代名將,卻被虛構的楊家將給黑了上千年,太無辜

知道楊家將演義的人們都知道宋朝有一位大奸臣(不管你是怎麼知道的, 看書也好, 聽人說故事也罷, 看影視劇都行), 他叫潘仁美。 潘仁美此人憑藉裙帶關係位極人臣, 然而良心大大的壞, 陷害忠良、通番賣國, 仗勢欺人, 簡直無惡不作, 就連兒子潘龍、潘虎、潘豹也是社會大毒瘤。 潘仁美此人幹的最最最壞的一件事就是生恨妒忌、陷害我們偉大的“楊無敵”、楊老令公楊業以及他的後代楊家將。 害死了楊業還有許許多多的忠臣義士。 他的這些惡劣事蹟激起了所有有良心的中國人的集體憤恨, 遭到了現代人的共同唾駡。

潘仁美劇照

其實篤信楊家將演義的同胞們都錯了, 大家都錯怪潘仁美同志了, 他就不是那樣的人。 這位含冤受屈數百年的老同志的歷史原型叫潘美(潘仁美這名字其實不存在, 是根據潘美加工得到的), 是宋朝統一的元勳功臣,

宋初名聲顯赫, 功勳卓著的一位名將, 在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有過重大立功表現。

潘美同志開始時侍奉一代明君周世宗, 幾年後參與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 為的黃袍加身立下了一份功勞, 並且給了他一個重大立功的機會讓他先行回京城通報一下前朝宰相, 讓他們識相點、主動向新皇帝“示愛”。 在成功的形勢下潘美自然很好完成了這個任務, 得到了爺的嘉獎。 (趙匡胤一直視潘美為心腹)

趙匡胤信任重用潘美, 不久後強藩揚州李重進發動叛亂, 趙匡胤即任命潘美為副帥和開國元勳、心腹大將石守信一起率兵先行平叛。 潘美開始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華, 不負重托迅速消滅了李重進叛亂勢力、穩住了趙家江山。

潘仁美劇照

宋室江山穩定之後, 接下來就掀開了宋統一大業那蔚為大觀的一幕, 而潘美在其中充當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970年, 潘美成為南征軍統帥, 按宋規劃的統一程式率大軍南下滅亡南漢割據政權。 南漢政權盤踞兩廣地區以廣州為都城,

經濟較發達但此時皇帝劉鋹昏庸殘暴, 貪圖享樂而且還有個不良癖好——寵信宦官。 他的行為令人非常無語、無奈, 他認為正常人有妻室後代不會對皇帝一心一意地忠誠, 所以不可信, 於是他把自己信任、喜歡的大臣全都給處理了、讓他們全都成了“高力士”然後再重用, 以致朝中宦官數量一度達到兩萬多人。 這樣的一個皇帝統治的國家是時候滅亡了……

在建立了如此大功之後, 潘美沒有躺在原先的功勞簿上, 而是再接再厲。 西元974年潘美又被任命為副帥和主帥曹彬一起率大軍南下滅亡江南大國南唐。 這一次潘美同樣保持著往日的水準, 以其傑出的軍事才華與曹彬戮力同心一起平定了南唐,

使得南唐後主李煜“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潘美又一次不負趙匡胤重托。

大致統一了南方之後, 宋朝把視線逐漸移到了北方, 雄才偉略的趙匡胤也駕崩了, 之後的一些事便得有他弟弟宋太宗趙匡義來處理了。

虛構的“楊家將”

潘美在979年跟隨宋太宗進攻割據山西的北漢政權, 並成功滅之。

接著在宋太宗急功近利的心態、軍事指揮能力有限、對統軍諸將過於猜忌的情況下,宋朝發動了數次北伐、進攻軍事實力強大的遼朝(契丹)以期收復中原故土、戰略地位重要的幽雲十六州,結果很遺憾,但也容易判斷——全都遭致慘敗。潘美同志在其中自然難免敗績(雖然如此在這期間他還是有打破遼軍的戰績的)這其中對他一生威名影響最大的便是宋太宗的最後一次北伐了。

西元986年宋太宗發動了一生中最後一次北伐——雍熙北伐(是年乃雍熙三年),這一次潘美被永遠地扣上了“叛徒、漢奸、奸臣、卑鄙小人、賣國賊”等等帽子(雖然是日後小說家之言,但那些不讀歷史的人民群眾就是喜歡小說的跌宕起伏、而且對它的真實性問題向來不加懷疑,因此潘美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就永遠是“潘仁美”了)。下面且來看看這次事件的簡單經過吧。

此次北伐共分三路,其中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而老令公楊業成為他的副將,率西路軍出雁門,一路上他們連連攻克寰、朔、雲、應等州。之後,契丹軍主力反擊,因曹彬所領的北伐主力東路軍大敗于岐溝關,潘美的西路軍也被迫受詔撤軍,撤軍途中宋太宗又下令要求西路軍掩護雲、應、朔各州的人民內徙入宋。在撤軍過程中(當然契丹軍進行了追擊),監軍王侁不採納楊業的建議,並強令其出戰,置之於必敗之地。楊業無奈只好出戰但跟王侁、潘美約好讓他們在陳家峪埋伏接應,以期撤退時在此夾擊遼軍轉敗為勝。王侁、潘美當時都同意了這一做法,事情也按著他們的約定發展著,楊業交戰不利後就向陳家峪撤退還真將遼軍引進了此處,遺憾的是之前潘美率軍來到這裡後尚未見楊業蹤影,而監軍王侁錯誤判定遼軍已經退了,為了搶功勞就背棄了之前和楊業的約定、決定將軍隊撤出。這時潘美犯了錯誤——對王侁的決定他也表示反對,但反對的不夠堅決,也沒能夠堅持己見,最終同意王侁的意見撤兵。之後聽說楊業已經兵敗,他們選擇了另一條道率軍跑路了,結果導致楊業孤立無援,眾寡懸殊下全軍覆沒,被俘不屈身亡。之後宋太宗象徵性的處罰了下潘美,嚴懲了監軍王侁。這一事件的經過大略如此……

北伐慘敗的宋軍

分析一下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潘美的意見其實與楊業相符,他的錯誤在於不能夠堅持己見,導致楊業最終失敗,而其中監軍王侁是這一悲劇的直接製造者和第一責任人,其罪當誅。有一種說法說潘美由於妒忌宋太宗對楊業的寵信以及楊業的威名和功勞所以將楊業陷害致死,這種說法貌似有理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潘美在宋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有殊勳,滿朝文武功勞居其右者,鮮矣。他的威名自然遠勝楊業,他的官職地位更非楊業之所能比,故而他並無妒忌楊業的理由與必要。另外據史料記載潘美此人性格頗為仁慈,曾經冒著巨大的風險收養故主周世宗的幼子,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人會去為捕風捉影的妒忌心去陷害一位手下良將。

另外,不能忽視的是宋太宗在這件事上的責任。宋太宗由於過分猜忌統軍大將故而加強監軍的權力以掣肘將領,使得將領在軍中的統帥權力以及自主權力受到了極大地削弱,以致一些將領不敢任事。所以潘美不敢違逆監軍意旨也就情有可原了。

所以可以說潘美在楊業之死這件事上是絕對有責任的,但絕不至於是罪魁禍首、是處心積慮,更談不上什麼陷害忠良、通番賣國了。

縱觀潘美一生,他沒有陷害楊業,不曾陷害他的子孫、更不曾通番賣國!相反,他可以說是宋朝的開國元勳,是一個大忠臣,是為宋朝做出不可磨滅卓越貢獻的戰士。他謹慎守法,未嘗以勢壓人,可以選入名臣錄了。但文藝作品的藝術加工是有巨大影響力的,在他們的筆下潘美被扭曲得面目全非了。究其原因應該和宋朝時屢受外族侵擾、外患嚴重,人們敬佩、思念楊業此類抗擊外族侵略的英雄進而大肆渲染其忠義這一情況有關,而在楊業悲劇上負有相當責任的潘美只好成為大反派,作為人們唾駡的對象而存在了。

並成功滅之。

接著在宋太宗急功近利的心態、軍事指揮能力有限、對統軍諸將過於猜忌的情況下,宋朝發動了數次北伐、進攻軍事實力強大的遼朝(契丹)以期收復中原故土、戰略地位重要的幽雲十六州,結果很遺憾,但也容易判斷——全都遭致慘敗。潘美同志在其中自然難免敗績(雖然如此在這期間他還是有打破遼軍的戰績的)這其中對他一生威名影響最大的便是宋太宗的最後一次北伐了。

西元986年宋太宗發動了一生中最後一次北伐——雍熙北伐(是年乃雍熙三年),這一次潘美被永遠地扣上了“叛徒、漢奸、奸臣、卑鄙小人、賣國賊”等等帽子(雖然是日後小說家之言,但那些不讀歷史的人民群眾就是喜歡小說的跌宕起伏、而且對它的真實性問題向來不加懷疑,因此潘美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就永遠是“潘仁美”了)。下面且來看看這次事件的簡單經過吧。

此次北伐共分三路,其中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而老令公楊業成為他的副將,率西路軍出雁門,一路上他們連連攻克寰、朔、雲、應等州。之後,契丹軍主力反擊,因曹彬所領的北伐主力東路軍大敗于岐溝關,潘美的西路軍也被迫受詔撤軍,撤軍途中宋太宗又下令要求西路軍掩護雲、應、朔各州的人民內徙入宋。在撤軍過程中(當然契丹軍進行了追擊),監軍王侁不採納楊業的建議,並強令其出戰,置之於必敗之地。楊業無奈只好出戰但跟王侁、潘美約好讓他們在陳家峪埋伏接應,以期撤退時在此夾擊遼軍轉敗為勝。王侁、潘美當時都同意了這一做法,事情也按著他們的約定發展著,楊業交戰不利後就向陳家峪撤退還真將遼軍引進了此處,遺憾的是之前潘美率軍來到這裡後尚未見楊業蹤影,而監軍王侁錯誤判定遼軍已經退了,為了搶功勞就背棄了之前和楊業的約定、決定將軍隊撤出。這時潘美犯了錯誤——對王侁的決定他也表示反對,但反對的不夠堅決,也沒能夠堅持己見,最終同意王侁的意見撤兵。之後聽說楊業已經兵敗,他們選擇了另一條道率軍跑路了,結果導致楊業孤立無援,眾寡懸殊下全軍覆沒,被俘不屈身亡。之後宋太宗象徵性的處罰了下潘美,嚴懲了監軍王侁。這一事件的經過大略如此……

北伐慘敗的宋軍

分析一下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潘美的意見其實與楊業相符,他的錯誤在於不能夠堅持己見,導致楊業最終失敗,而其中監軍王侁是這一悲劇的直接製造者和第一責任人,其罪當誅。有一種說法說潘美由於妒忌宋太宗對楊業的寵信以及楊業的威名和功勞所以將楊業陷害致死,這種說法貌似有理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潘美在宋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立有殊勳,滿朝文武功勞居其右者,鮮矣。他的威名自然遠勝楊業,他的官職地位更非楊業之所能比,故而他並無妒忌楊業的理由與必要。另外據史料記載潘美此人性格頗為仁慈,曾經冒著巨大的風險收養故主周世宗的幼子,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人會去為捕風捉影的妒忌心去陷害一位手下良將。

另外,不能忽視的是宋太宗在這件事上的責任。宋太宗由於過分猜忌統軍大將故而加強監軍的權力以掣肘將領,使得將領在軍中的統帥權力以及自主權力受到了極大地削弱,以致一些將領不敢任事。所以潘美不敢違逆監軍意旨也就情有可原了。

所以可以說潘美在楊業之死這件事上是絕對有責任的,但絕不至於是罪魁禍首、是處心積慮,更談不上什麼陷害忠良、通番賣國了。

縱觀潘美一生,他沒有陷害楊業,不曾陷害他的子孫、更不曾通番賣國!相反,他可以說是宋朝的開國元勳,是一個大忠臣,是為宋朝做出不可磨滅卓越貢獻的戰士。他謹慎守法,未嘗以勢壓人,可以選入名臣錄了。但文藝作品的藝術加工是有巨大影響力的,在他們的筆下潘美被扭曲得面目全非了。究其原因應該和宋朝時屢受外族侵擾、外患嚴重,人們敬佩、思念楊業此類抗擊外族侵略的英雄進而大肆渲染其忠義這一情況有關,而在楊業悲劇上負有相當責任的潘美只好成為大反派,作為人們唾駡的對象而存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