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先進武器打低水準戰爭,話說功不可沒的“飛毛腿”

兩伊戰爭是用20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場戰爭, 又被稱之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關注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 這張戰爭長達了8年之久, 使伊拉克與伊朗均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在這場戰爭中, 除了常規的作戰方式, 在戰鬥過程中兩方均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性的手段和化學武器導彈等多種方式。


兩伊戰爭作為一場“馬拉松”式消耗戰, 是二戰後軍部戰爭中動用地地彈道導彈數量最多, 持續時間最長、作戰效果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戰爭, “飛毛腿”導彈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飛毛腿”導彈作為蘇聯50年代研製的一種進程地帝戰術彈道導彈, 名稱是從北約代號SS-1飛毛腿得來。


“飛毛腿”導彈直徑840毫米, 長約10.4米, 它有A、B兩種類型, 可裝置常規的彈頭和核彈頭, 採用車載機動發射, 由單級液體燃料火箭推進, 最大的飛行速度達到了5倍因素, 最大的射程160千米, 而最小的射程也有80千米, 全重4500千克。 “飛毛腿”導彈的核爆炸威力相當於20萬噸梯恩梯炸藥。 改進後的“飛毛腿”導彈, 提高了戰場使用的靈活性能, 以便攻擊各種不同距離不同性質的戰術目標。 而新彈的運載車也不再用坦克車體, 改用了越野載重車。

“飛毛腿”導彈由於技術相對簡單, 能夠機動靈活部署被許多國家所引進, 甚至成為多長局部戰爭中出現的“明星武器”。 在兩伊戰爭中, 獨特的性能讓人們對彈道導彈運用有了新的看法。 “飛毛腿”也因此倍受親睞, 而因為它的特殊性能和特點, 各國在“飛毛腿”導彈性能的基礎上, 做出了不同的改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