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三大理由告訴你國產手機為啥要靠搶?

現在這個社會什麼都要搶, 女朋友要搶、工作要搶、節假日火車票要搶、買車搖號要搶, 連買個便宜的國產手機還得靠搶。 自打小米將國產手機帶入互聯網時代, 開闢了國產機搶購方式的先河後, 華為、魅族等大部分國產機也紛紛興起了搶購的熱潮。 可以說, 搶購幾乎成為了每部新品上市的手機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而這個搶購期短的一月, 長的有三個月甚至半年, 這種模式讓不少消費者“累覺不愛”啊。 那麼, 為何國產機上市時要經歷這麼漫長的搶購期呢?

● 饑餓行銷

每當提到搶購話題的時候, 我們都會想到“饑餓行銷”這種方式。 它利用人“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心理, 通過調低產品供貨的方式, 營造了產品供不應求的氛圍, 還增加了使用者對產品的好奇心, 讓產品更加受歡迎。 這也是商家的一種炒作造勢。

但是, “饑餓行銷”濫用了這麼多年,

用戶早就不吃這套了, 特別是線上下品牌OPPO、vivo現貨的衝擊下。 因此, 一些互聯網手機廠商已經不太用著招了。

●元器件緊缺, 產能是個問題

目前國產手機搶購的現象, 其實還是缺貨, 主要原因還是元器件緊缺。

拿剛剛發佈一個月的小米6來講, 小米6所採用的元器件幾乎都是業界頂級的規格(驍龍835、6GB記憶體、UFS2.1快閃記憶體),

所以小米不得不去和同期的三星S8爭搶資源。 加之其所採用了3D玻璃/陶瓷工藝較具難度, 還有產線磨合等因素影響。 現階段小米6沒有現貨才是正常。

反而是OPPO、vivo等主打線下的手機品牌能夠現貨供應就是因為避開了這些雷區:在主打機型上採用中端的驍龍625, 不上曲面屏、採用成熟的一體化金屬工藝等等。

● 除了產能問題之外, 產品的性能以及利潤也影響著手機的前期出貨。

很多手機廠商都會考慮到產品前期出貨的品質問題。 假設小米或者華為一次性下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大單, 萬一機子在早期批次發現問題, 就意味著這幾十億幾百億打水漂了, 即使這種發生的概率很低,

但是一旦發生就是一場大災難了。 就算遇不到這種萬一, 廠商也要考慮賣不出去的風險, 產品屯的時間越長, 耗費的成本越高, 越是大的品牌越是巴不得自己0庫存。

其次, 很多人一直以來都有個誤區:新上市一般是產品銷售的黃金期,

前期出貨越多, 利潤也越大。 其實不是, 新品手機一般需要採購很多新型的物料, 而這些物料受到工藝、良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通常前期採購價格比較高。 所以廠商會控制前期的數量生產, 來降低成本。 而搶購的方式, 還能一直保持關注度。 過一段時間後, 物料價格降低, 此時廠商便放開了購買物料, 宣城“現貨開放”, 這樣做既不會流失很多用戶, 成本還大大降低了。

● 黃牛/管道加價嚴重

用戶搶購艱難, 這也導致了大量黃牛機湧入淘寶, 黃牛機的價格比官網還要貴個300-500元, 這也導致互聯網失去了價格的優勢。 用戶如果想買用原價買到自己心儀的手機, 就只能靠搶購, 或者等待現貨開放。

總結:

不可否認,這種搶購模式其實也是跟手機的性價比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讓你選擇的話,你是想拼了命地去現價搶購,還是希望花多點錢省點力氣去買到現貨?

總結:

不可否認,這種搶購模式其實也是跟手機的性價比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讓你選擇的話,你是想拼了命地去現價搶購,還是希望花多點錢省點力氣去買到現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