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和冠道有啥不同?試東風本田UR-V 240TURBO

就在國內中大型SUV市場叫賣聲不停時, 銳界、漢蘭達、GS8等等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量成績, 於是乎坐不住的本田應聲推出了國產廣本冠道。 然而似乎和幾年前繽智、XR-V的情況一樣, 有了冠道東本也自然不能閑著, 於是UR-V應聲而來, 那麼, 兩者到底有何不同, 或者說所謂的既生瑜何生亮呢?

UR-V上市後的官方指導價為24.68-32.98萬元, 我不知道你怎麼想, 我個人感覺作為一台1.5T入門版的車型賣到24萬的售價確實有一點點小貴, 畢竟同門兄弟冠道的入門車型也僅為22萬。 不過如果從配置上來看, UR-V入門車型的配置也確實比冠道入門車型要豐富一些, 類似倒車影像、全景天窗、真皮座椅等等在UR-V上均為全系標配, 所以這兩萬多塊錢也就貴的心安理得了。

東風本田UR-V 廠商指導價
排量車型售價(萬元)1.5T240TURBO 經典版(兩驅)24.68240TURBO 豪華版(兩驅)26.78
2.0T370TURBO 尊貴版(兩驅)27.98370TURBO 尊享版(四驅)29.28
370TURBO 尊耀版(四驅)32.98
製錶:網通社 Internet Info Agency

本次試駕的這款240TRUBO兩驅豪華版是1.5T兩款車型中的高配,

售價為26.78萬元, 在配置上其實已經與2.0T的車型非常相似, 類似全LED光源、電動尾門、並線輔助等多項配置從這款車型開始就已經是標配, 雖然比入門車型貴了2萬多塊, 但其實已經能達到你對於一台中大型SUV配置方面該有的預期。

外觀設計:家族風濃郁, 與冠道略有不同

UR-V和冠道的車身尺寸基本相似,軸距也完全相同,至於車長和高度產生的細微差別,在日常使用中,你是完全感受不到的。

外觀上UR-V和冠道雖出自同平臺,但是還在一定程度上各自保留了自己的風格,從美觀程度來看,兩者很難分出誰勝誰負,只能根據消費者的不同審美來確定自己的不同傾向。

內飾設計:豪華質感十足,科技感與實用性同在

其實UR-V 1.5T車型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從設計、做工和配置上來講,都沒有讓你感受到太大的差異化,至少你不能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個低配車。除去最入門版的主打使用以外,即便是240TRUBO兩驅豪華版的配置也已經足夠滿足一般的使用,再加上內飾優秀的用料和扎實的拼裝工藝營造的豪華感,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

空間表現,後排空間大得嚇人,儲物空間豐富

我不知道日後UR-V或者冠道是否會考慮推出7座版的車型,以它的空間來論,即便是7座車型也應該是綽綽有餘的,就現在的五座佈局來看,後排的腿部空間相當嚇人,至於頭部則是受低矮車身造型的影響,但也依然不局促。全景天窗、三溫區獨立空調、B柱出風口、全平後排地板和寬大舒適的座椅都很能get到人對於舒適和享受的點,所以很完美,也更加期待更高配車型的表現。

從一個簡單的扶手箱就很能看出日本設計師對於細節的實用性這種匠心精神的追求,UR-V的儲物空間對於日常使用來說已經完美,即便後排並不豐富也可以使用兩側門板來進行彌補,日常五人出遊對於隨身物品的放置已經綽綽有餘。

動力表現:依然很本田,1.5T日常足夠

小排量+CVT的動力組合完全是為了經濟實用性的妥協,對於這麼大的車來說其實完全有必要操心一下,但是也許當你開過之後就發現這種操心完全是白搭,因為沒必要,從參數上來看,1.5T發動機的動力已經足夠應付你在日常中的使用了。

UR-V開起來動力值得肯定,沒有想像中小馬拉大車的感覺,而且平順性也很好,在思域上出現的嚴重渦輪遲滯現象也好轉了很多;只不過在2000轉左右渦輪介入的一瞬間,還是會出現一個不太明顯的頓挫,如果不仔細去感覺也基本會忽略。

無論你在運動模式還是ECON模式下,都可以同時開啟另外一種模式,你可以理解為更加經濟的運動模式或者更加運動的經濟模式。不過就我看來,與經濟或者運動模式確實有很大不同,但是卻基本和什麼都不開的普通模式基本相同,所以可能負負得正了。而且UR-V似乎還提供了一種聲浪補償功能,我特別喜歡本田家族式的i-VTEC那種充滿節奏感的“突突”聲,當你深踩油門的時候,隨著轉速提高這種聲音會突然出現在你耳邊,然後鬆開油門又隨之消失,感覺還挺運動的。

從駕乘舒適性的角度說起,UR-V雖然是一臺本田,但是卻出奇的安靜,和冠道一樣,看起來本田也受夠了國人對於其靜謐性的調侃,從冠道到UR-V,都對於隔音非常在意,無論是用心的整車隔音工程還是主動降噪系統的作用,都促成了一個非常安靜的座艙環境,很好。

不同於大多數中大型SUV的駕駛感覺,UR-V其實給人很靈活又很好動,尤其是靈活的轉向和整體感極強的底盤,懸架雖然趨向于舒適,能對路面大多數顛簸進行過濾,過減速帶你能感受到它有多軟,但是當你大角度轉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居然還很有韌性,能護著你不用身體去對抗側傾;轉向亦是如此,低速的時候很輕,隨著車速加快會慢慢變得沉重,轉向虛位很小,圈數也不多,開起來很舒服,也很輕鬆。

總結:

UR-V和冠道最大的不同就是UR-V從配置分層角度上更勝一籌,它的車型更少,配置分級非常不明顯,當然除了頂配車型。頂配車型的配置已經可以和價格高上好幾個檔次的豪華車相競爭。UR-V雖然無論是從外觀、內飾還是動力,雖然相同,卻又有著諸多不同的點,不過卻同樣優秀,兩家合資公司就一款車型展開競爭也是老生常談了,例如帕薩特和邁騰,至於怎麼選,就看你自己更想要什麼風格和口味了,反正它們同樣優秀。(網通社 圖/文/攝 李少晨)

UR-V和冠道的車身尺寸基本相似,軸距也完全相同,至於車長和高度產生的細微差別,在日常使用中,你是完全感受不到的。

外觀上UR-V和冠道雖出自同平臺,但是還在一定程度上各自保留了自己的風格,從美觀程度來看,兩者很難分出誰勝誰負,只能根據消費者的不同審美來確定自己的不同傾向。

內飾設計:豪華質感十足,科技感與實用性同在

其實UR-V 1.5T車型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從設計、做工和配置上來講,都沒有讓你感受到太大的差異化,至少你不能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個低配車。除去最入門版的主打使用以外,即便是240TRUBO兩驅豪華版的配置也已經足夠滿足一般的使用,再加上內飾優秀的用料和扎實的拼裝工藝營造的豪華感,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

空間表現,後排空間大得嚇人,儲物空間豐富

我不知道日後UR-V或者冠道是否會考慮推出7座版的車型,以它的空間來論,即便是7座車型也應該是綽綽有餘的,就現在的五座佈局來看,後排的腿部空間相當嚇人,至於頭部則是受低矮車身造型的影響,但也依然不局促。全景天窗、三溫區獨立空調、B柱出風口、全平後排地板和寬大舒適的座椅都很能get到人對於舒適和享受的點,所以很完美,也更加期待更高配車型的表現。

從一個簡單的扶手箱就很能看出日本設計師對於細節的實用性這種匠心精神的追求,UR-V的儲物空間對於日常使用來說已經完美,即便後排並不豐富也可以使用兩側門板來進行彌補,日常五人出遊對於隨身物品的放置已經綽綽有餘。

動力表現:依然很本田,1.5T日常足夠

小排量+CVT的動力組合完全是為了經濟實用性的妥協,對於這麼大的車來說其實完全有必要操心一下,但是也許當你開過之後就發現這種操心完全是白搭,因為沒必要,從參數上來看,1.5T發動機的動力已經足夠應付你在日常中的使用了。

UR-V開起來動力值得肯定,沒有想像中小馬拉大車的感覺,而且平順性也很好,在思域上出現的嚴重渦輪遲滯現象也好轉了很多;只不過在2000轉左右渦輪介入的一瞬間,還是會出現一個不太明顯的頓挫,如果不仔細去感覺也基本會忽略。

無論你在運動模式還是ECON模式下,都可以同時開啟另外一種模式,你可以理解為更加經濟的運動模式或者更加運動的經濟模式。不過就我看來,與經濟或者運動模式確實有很大不同,但是卻基本和什麼都不開的普通模式基本相同,所以可能負負得正了。而且UR-V似乎還提供了一種聲浪補償功能,我特別喜歡本田家族式的i-VTEC那種充滿節奏感的“突突”聲,當你深踩油門的時候,隨著轉速提高這種聲音會突然出現在你耳邊,然後鬆開油門又隨之消失,感覺還挺運動的。

從駕乘舒適性的角度說起,UR-V雖然是一臺本田,但是卻出奇的安靜,和冠道一樣,看起來本田也受夠了國人對於其靜謐性的調侃,從冠道到UR-V,都對於隔音非常在意,無論是用心的整車隔音工程還是主動降噪系統的作用,都促成了一個非常安靜的座艙環境,很好。

不同於大多數中大型SUV的駕駛感覺,UR-V其實給人很靈活又很好動,尤其是靈活的轉向和整體感極強的底盤,懸架雖然趨向于舒適,能對路面大多數顛簸進行過濾,過減速帶你能感受到它有多軟,但是當你大角度轉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居然還很有韌性,能護著你不用身體去對抗側傾;轉向亦是如此,低速的時候很輕,隨著車速加快會慢慢變得沉重,轉向虛位很小,圈數也不多,開起來很舒服,也很輕鬆。

總結:

UR-V和冠道最大的不同就是UR-V從配置分層角度上更勝一籌,它的車型更少,配置分級非常不明顯,當然除了頂配車型。頂配車型的配置已經可以和價格高上好幾個檔次的豪華車相競爭。UR-V雖然無論是從外觀、內飾還是動力,雖然相同,卻又有著諸多不同的點,不過卻同樣優秀,兩家合資公司就一款車型展開競爭也是老生常談了,例如帕薩特和邁騰,至於怎麼選,就看你自己更想要什麼風格和口味了,反正它們同樣優秀。(網通社 圖/文/攝 李少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