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拜託,不要跟孩子開這種玩笑

1

前幾天有一個媽媽為孩子的成績下降感到很為難。

因為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竟然是來自老師的一個“承諾”沒有兌現。

孩子哭著說“為什麼老師就可以說話不算數?”

原來這個孩子一直想當班長, 但是班長只能是一個呀, 怎麼辦?

老師就跟孩子開了一個玩笑, 說你考試得一百分就讓你當班長。

結果孩子還真的考了100分, 但是老師還是沒有讓孩子當班長, 於是孩子就抗拒, 成績不斷下滑。

這樣的事, 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的身邊。

老師和父母往往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可是這樣的失信卻會讓孩子感到疑惑,

然後陷入失望的境地。

解鈴還須系鈴人, 可老師說只是一句玩笑話, 別當真啊!

可是, 孩子當真的了。

其實, 老師一個滿意的微笑, 一個賞識的眼神就有可能讓孩子銘記一輩子。

當孩子表達了自己追求卓越的想法時, 只是需要一個肯定, 而不是一個無法兌現的承諾。

2

父母如果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再深沉的愛也會變味。

在《鏡子》這部短片裡, 我們就能看到父母不遵守承諾對孩子的傷害。

很多時候孩子不說出來, 父母是不自知的。

比如有一個孩子, 他的父母一直管得很嚴。

已經讀中學的他騎自行車甚至不能騎出家門口的街道。

他說要當一個背包客去旅行, 父母擔心他的安危。

為了穩住兒子, 父母承諾有時間帶他一起去外邊走走。

結果每次到了約定的時間, 父母又以其他的事來推脫。

孩子哭訴道:

“總是說不行不行……, 總是說下次下次……”

“我都長這麼大了, 從來沒聽過我的想法, 也從來沒有實現自己的承諾”

結果孩子再也不相信父母能真正的理解自己。

他覺得父母是不可信的。

而失去信任之後, 父母的關心都會被視作控制和管束, 親子關係惡化。

哪怕父母覺得自己是愛孩子的, 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 自己沒有做錯。

可孩子理解的卻不是這樣。

你越管著我, 拴在家裡, 我越想著遠走天涯。

他還是一直想著去體驗自己夢想的背包旅行。

其實放手讓他去嘗點苦頭, 反而會明白生活的艱辛和家的溫暖。

3

孩子總是把大人的許諾看得比我們想像的重要。

在生活中, 帶孩子會遇到很多地挑戰。

有人會逗孩子玩, 覺得是親近, 表達自己的喜歡。

記得有一次, 在我們常常吃早餐的店裡。

幾個熟悉的食客在討論釣魚, 然後說到挖蚯蚓。

兒子就纏著我問到哪裡可以挖到蚯蚓?

一直很喜歡逗兒子玩的老闆湊到他身邊說“等會帶你去挖蚯蚓, 我知道有一個地方能挖到。 ”

聽到這話, 他就趕緊把早餐吃完了。

結帳之後站在門口沒有走的意思。

好像在等什麼。

我問他為何不走。

“我要去挖蚯蚓。 ”

好吧!又要被傷害一回了。

因為這麼忙碌的老闆也是說了一句玩笑話。

沒時間帶他去挖蚯蚓。

我只能安慰說“今天叔叔又事, 不能去挖了, 只能改天。 ”

“不行”兒子一臉的不高興。

因為要他選擇跟我去菜市場還是跟叔叔去挖蚯蚓?當然會選擇後者。

結果我就答應買完菜之後帶他去河邊看人釣魚, 看別人怎麼挖蚯蚓的。

最後才勉強答應。

有時, 真的拜託身邊的朋友, 真的不要逗孩子玩。

你的玩笑, 他會當真。

這樣小的失落還不會讓孩子有多大地影響。

可是, 我們還是得小心地許下承諾。

因為孩子會非常認真地對待每一個承諾和約定。

父母就要保護好他們地這種心理狀態。

比如我說一定在他讀幼稚園之前帶他去旅行一次

我發現他幾乎對每一個見到的夥伴和親人都說了這事。

而我也一直在做旅行的一些準備。

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失信。

如果我們期待孩子能做一個遵守諾言的人,那就得自己先遵守諾言。

講一百遍道理,不如自己親身示範一次。

規矩教育地核心,就是說到做到。

我們會發現守信的孩子,往往更能管理自己,遵守規則。

4

如果做不到,就別輕易給孩子許諾。

在孩子的眼裡,剛開始父母都是全能的。

孩子會覺得爸爸像勇士,高大有力,總是能應付那些困難。

在我們家,每次我修好一個東西,兒子總會崇拜地歡呼“耶!偉大的萬能修先生。”

然後就跑到媽媽那報告進度。

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小小的崇拜。

因為我就是他的榜樣。

他在不斷地觀察著我,模仿著我。

父母總是在不斷地影響著孩子三觀的形成,影響孩子心理的發展。

比如父母無意識中存在著自卑感、焦慮感或者誠信度,孩子會感覺到。

越小的孩子越能感覺到。

而很多時候,大人總是覺得孩子不懂,於是沒當一回事。

隨口就許下承諾。

而孩子其實什麼都懂。

只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跟你爭辯。

當當了青春期,他們有這種能力的時候,卻不再跟你爭辯了。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父母是不可信的。

那時候父母的教育意義已經不大了。

拜託,不要輕易地跟孩子開玩笑許下承諾。

而承諾了,請一定要做到。

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失信。

如果我們期待孩子能做一個遵守諾言的人,那就得自己先遵守諾言。

講一百遍道理,不如自己親身示範一次。

規矩教育地核心,就是說到做到。

我們會發現守信的孩子,往往更能管理自己,遵守規則。

4

如果做不到,就別輕易給孩子許諾。

在孩子的眼裡,剛開始父母都是全能的。

孩子會覺得爸爸像勇士,高大有力,總是能應付那些困難。

在我們家,每次我修好一個東西,兒子總會崇拜地歡呼“耶!偉大的萬能修先生。”

然後就跑到媽媽那報告進度。

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小小的崇拜。

因為我就是他的榜樣。

他在不斷地觀察著我,模仿著我。

父母總是在不斷地影響著孩子三觀的形成,影響孩子心理的發展。

比如父母無意識中存在著自卑感、焦慮感或者誠信度,孩子會感覺到。

越小的孩子越能感覺到。

而很多時候,大人總是覺得孩子不懂,於是沒當一回事。

隨口就許下承諾。

而孩子其實什麼都懂。

只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跟你爭辯。

當當了青春期,他們有這種能力的時候,卻不再跟你爭辯了。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父母是不可信的。

那時候父母的教育意義已經不大了。

拜託,不要輕易地跟孩子開玩笑許下承諾。

而承諾了,請一定要做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