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史17:春秋小霸奠基人:鄭桓公 姬友 ^_^!

翻開春秋的歷史篇章, 在平王東遷之後的春秋早期, 鄭國在當時的國際舞臺上十分活躍, 闖出了“春秋小霸”的威名, 鄭國更是第一個叫板周王室的諸侯國。 鄭國的建立與發展壯大, 鄭桓公的個人能力和遠見卓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鄭桓公姬友, 周宣王異母弟, 宣王二十二年(西元前806年), 宣王親政二十二年的之後才被封為伯爵, 封國為鄭(封國緣由, 有個說法是姬友在宣王十六年至二十二年之間率領軍隊抗擊北方部族獫狁並立下功勞)。 鄭桓公最初居住在棫林(一名咸林, 在今陝西華縣西北一帶), 後來遷居拾地。 鄭桓公治理鄭國頗有政績, 因此深得鄭國百姓愛戴。

周幽王繼位八年後, 鄭桓公擔任周王室司徒, 掌管全國土地和戶籍。 鄭桓公在司徒任上, 對周民和協安撫, 贏得周民的歡心。 《詩經》裡面有一篇《緇衣》就是歌頌鄭桓公的。

在什麼崗位都能做好, 充分說明了鄭桓公卓越的個人能力, 而對於國家形勢的預判和選擇更體現了鄭桓公的遠見卓識。

《史記·鄭世家》記載:

當周幽王寵倖妃子褒姒, 每天沉湎酒色, 不理朝政, 並重用奸臣虢石父, 加重對百姓的剝削, 因此百姓怨憤, 諸侯們亦有叛離之心。

鄭桓公見周幽王一意孤行, 料到國家終將再起禍患, 自己只好另作打算, 早思退路。

一日, 鄭桓公詢問掌管王室典籍的太史伯說:“王室有這多變故, 我到哪裡去逃命呢?”太史伯回答說:“只有洛河以東, 黃河、濟水以南可以安居。 ”鄭桓公說:“為什麼?”太史伯說:“那地方鄰近東虢國(今河南滎陽東北)和鄶國(今河南新密東南), 虢、鄶二國的國君貪婪好利, 百姓不親附。

現在您身為司徒, 百姓都愛戴您, 您如若請求住在那裡, 虢、鄶的國君看到您正在掌權, 就會輕易分給您土地。 您果真居住在那裡, 虢、鄶的百姓將都是您的子民。 ”鄭桓公說:“我想往南到長江流域一帶, 不知如何?”太史伯說:“以前祝融作高辛氏的火正, 他的功勞夠大, 但他的後代在周朝沒有興盛起來,

楚國就是他的後裔。 周朝衰落, 楚國必將興起。 楚國興起, 對鄭國不利。 ”鄭桓公說:“我想住到西方, 怎麼樣?”太史伯說:“那裡的人貪婪好利, 難以久居。 ”鄭桓公說:“周朝衰落, 哪些國家將興盛?”太史伯說:“大概會是齊國、秦國、晉國、楚國吧?齊國, 姜姓, 是伯夷的後代, 伯夷輔佐堯帝掌管禮儀。 秦國, 嬴姓, 是伯翳的後代, 伯翳輔佐堯帝安撫各個部落。 至於楚國的先祖, 都曾經有功於天下人。 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后, 周成王將叔虞封在唐, 那裡地勢險阻, 憑這樣有德的子孫與周朝的衰落相並存, 它也一定會興盛起來。 ”鄭桓公於是同意, 便暗中開始籌畫東遷事宜。

周幽王九年, 鄭桓公請求周幽王, 向東遷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陽)以東。

得到周幽王同意後, 鄭桓公便派長子掘突帶上豐厚的禮物向虢鄶二君借地。 虢鄶二君因鄭桓公是當朝司徒、天子叔父, 位高權重, 並貪圖禮品豐厚, 於是各自獻出五座城池。 鄭桓公聞訊大喜, 如此鄭國便有立國的基礎。 不久, 鄭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東遷。 根據太史伯的建議, 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的京城(今河南滎陽京襄城), 史稱虢鄶寄孥或桓公寄孥。

事實證明,鄭桓公的這個決策無比正確,犬戎攻破鎬京之後,西周滅亡,雖然鄭桓公也隨周幽王被殺,但是鄭國並沒有在這場災難面前倒下,反而很快發展壯大,這一切應歸功於鄭桓公的遠見卓識。

事實證明,鄭桓公的這個決策無比正確,犬戎攻破鎬京之後,西周滅亡,雖然鄭桓公也隨周幽王被殺,但是鄭國並沒有在這場災難面前倒下,反而很快發展壯大,這一切應歸功於鄭桓公的遠見卓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