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董卓惡如豺狼,為何還要給大漢換一個好皇帝?背後還有這麼多道道

黃巾之亂平定以後, 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的矛盾日益激化。 袁紹為何進出了一個餿主意, 命董卓率兵進京討伐十常侍。 然而, 董卓兵馬未到, 何進與十常侍就先幹了起來, 紛紛殞命。

就此, 董卓坐收漁翁之利, 大搖大擺地入主洛陽。 董卓來到洛陽幹的第一件事, 就是為大漢王朝換個新皇帝, 廢漢少帝劉辯, 立陳留王劉協。

《三國演義》中寫到, 十常侍之亂時, 張讓等人劫持劉辯和劉協兄弟逃出皇宮, 等到董卓找到二人之時, 身為皇帝的劉辯嚇成了傻子, 而弟弟劉協卻頭腦冷靜, 言語如常, 董卓此時便懷有廢立之意。


按道理來講, 董卓身為一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 龍椅上坐著個傻皇帝不是正合他意嗎?他為何要大費周章, 為大漢換上一個稍微英明一點的新皇帝呢?

讓我們站在董卓的立場上, 仔細分析一下他的心態, 也許就能略有瞭解了!

首先, 董卓初來洛陽,

手上雖然握著刀槍, 但畢竟只是個軍閥, 那些士大夫骨子裡是看不起他的。 董卓為了給自己立威, 必須要幹一件大事。 在當時, 最大的事, 莫過於皇帝的廢立了吧!通過這麼一件事, 董卓可以看出哪些人會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而哪些人又不要命敢跟他作對。 後者例如丁原這種人, 那是一定要收拾掉的。

其次, 董卓雖然不是個東西, 但他確實沒有謀朝篡位的野心, 最多當個大權臣作威作福, 皇帝必須還得是姓劉的人來當。 董卓廢劉辯立劉協, 在他眼中相當於為大漢王朝做了件好事, 可以讓他更心安理得地當權臣。

再次, 董卓雖然沒有親手滅了何進這一股勢力, 但是畢竟在事實上接手了人家的權力和地位。 等到少帝劉辯長大以後, 加上何太后在一邊吹風, 他必然要想恢復何氏一族在朝廷的地位, 到時候就只能把董卓擠到一邊了。 當時劉辯已經十多歲, 離這事也沒幾年了, 所以董卓必須要在他長大之前先把他從龍椅上拉下來。

最後, 劉協的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害死以後,

便一直由董太后撫養, 在他封為陳留王之前, 一直被人稱作董侯。 恰巧董卓也姓董,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跟董太后有什麼親屬關係, 但畢竟比外人多了一絲親切感。 董卓將劉協扶上龍椅, 怎麼說也有了一份擁立之功, 為自己的將來鋪下一條光明之路。

綜上所述, 董卓廢劉辯立劉協, 其實是一件英明之舉, 也確實有這個必要。 就算董卓再不是東西, 一個能攪亂天下的人, 怎麼著也是有幾分本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