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天柱有一種美食,叫灰堿粑

不管是從南到北, 還是從大洋彼岸到喜歡饕餮大餐的中國, 但凡是被冠以“美食”讚譽的食品, 無不是從色澤上或者是烹飪手段上挖空心思, 以極盡華麗的面貌出現在你的眼前, 以先聲奪人的姿態誘惑你的味蕾, 這印證了中國人對“第一印象”的重視。 然而, 我們今天要說的一種食物卻是一種低調、內向、沉穩, 甚至可以說它灰頭土腦也不為過的一種美食,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灰堿粑。

對於灰堿粑的記憶, 是載著幸福的。 記得小時候, 一到臘月, 母親都會早早的張羅著做灰堿粑, 每每到這個時候我就知道快要過年了, 所有的美好想像都從這樸實的灰堿粑開始。 平時, 在酒席開席前或客人來了,一般要煮一碗灰堿粑打前站, 在正餐前墊個底。 直到現在, 那一塊樸實的灰堿粑仍然是我的鄉愁和家鄉的味道。

今年三月, 在邦洞街道西安村, 在劉菊蘭家,

一台磨漿機、一台打粑機、一台灶、兩個鍋, 她勤勞的雙手和忙碌的身影, 讓我又一次親歷了做灰堿粑的過程, 仿佛中斷幾十年的相識和舊情, 瞬間接通。

劉菊蘭做灰煎粑已經有二十多年, 她深諳做灰堿粑之道, 做起灰堿粑來, 就像侍弄自己的兒子那樣熟悉、親切。

如今她一年四季都做灰堿粑, 除了保持幾十年不變的口感外, 她做銷售還滿足了一家人的所有開支, 成了當地有名的“粑粑妹”。 她說, 做灰堿粑比較複雜。 第一步, 選用本地上好大米加適量稻草灰或草木灰浸泡24小時。 (這個草木灰就是主要配料——堿的來源)泡好淘淨後用石磨(現在很少用傳統的石磨, 都用電動打漿機)推成漿。 然後將米漿倒入大鍋中, 燒火熬煮, 要邊煮邊攪拌, 隨著漿漸漸地幹, 煮至八成熟就出鍋;最後, 揉成團個, 用芭蕉葉包住, 放入大鍋內蒸, 用大火蒸兩個小時左右即可。

做好的灰堿粑只是半成品, 想要吃到具體不同美味的灰堿粑, 還要加工一番。 切成塊狀或條狀, 放入沸水燙3分鐘左右, 撈入碗中, 放上湯以及醬油、味精、紅油辣椒、鹽, 撒蔥花等佐料, 拌勻後即可開吃, 也可以用炒的方式食用, 方法很簡單, 無需複雜的烹飪和調味, 儘量保持灰堿粑的樸實和原味。 在花樣百出的美味中, 灰堿粑仍然固執用一種樸實的味道誘惑你, 糯而不膩, 軟而不散,

特別有嚼勁。 我想, 這就是樸實無華的灰堿粑最大的美德, 其實, 在某種意義上, 灰堿粑是與生活等同的, 越是彌足珍貴的美味, 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白無奇。 幸福, 從來也是如此。

想嘗到這樣的美食?那就來吧

西安村位於邦洞街道, 距縣城20公里, 距邦洞集鎮13公里。 該村交通便利,有天柱至貴陽的省道、三穗至黎平的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植被茂盛,水源充沛,生態環境優美,盛產糯米和粑菜。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劉菊蘭的帶領下,勤勞的西安村村民將灰堿粑(米豆腐)、糍粑、粽粑、三月粑、甜酒等傳統美食搬上市場。成立西安村綠色食品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多年來,獨具地方特色的綠色食品,深受顧客的歡迎,成為遠近聞名的粑粑村、甜酒村。

作者:陳守楨

該村交通便利,有天柱至貴陽的省道、三穗至黎平的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境內植被茂盛,水源充沛,生態環境優美,盛產糯米和粑菜。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劉菊蘭的帶領下,勤勞的西安村村民將灰堿粑(米豆腐)、糍粑、粽粑、三月粑、甜酒等傳統美食搬上市場。成立西安村綠色食品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多年來,獨具地方特色的綠色食品,深受顧客的歡迎,成為遠近聞名的粑粑村、甜酒村。

作者:陳守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