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擱淺抹香鯨不治身亡 數十名專家搶救多日鯨寶寶胎死腹中

體形龐大的抹香鯨,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齒類捕食性動物。 昨天, 位於惠陽區平潭鎮的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一場特殊的解剖手術在此進行。 這頭在大亞灣擱淺身亡的重14.18噸、長10.78米的抹香鯨, 解剖時其體內發現一條身長兩米、淨重221斤的幼鯨。 有關專家稱這種情況科研意義重大。

12日9時, 大亞灣海域發現一頭抹香鯨身纏漁網。 漁網清除後, 抹香鯨13日晚游入惠州港油庫碼頭附近海域, 到14日下午擱淺。 雖經數十名專家學者現場參與救護, 仍不治身亡。 新華社發

小抹香鯨也隨媽媽一起走了

昨天上午, 天色陰鬱。 這頭體形龐大的抹香鯨, 安靜地躺在臨時圍建、堆滿大量冰磚的塑膠棚裡。 此前, 它曾在大亞灣惠深海域的淺海徘徊受困四日三夜, 牽動無數人心, 惠深港三城聯手接力救援, 終無力回天。 受傷後迷途的它, 再也沒能回到海洋深處的家。

昨天10時許, 在巨型吊機的配合下, 抹香鯨的肚皮被切開, 血水橫流, 未發生“鯨爆”。 記者看到, 20多個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同時在操作, 抹香鯨的皮膚、脂肪、肌肉、血液、乳汁及各種內臟, 被一樣樣分揀取樣裝袋, 接下來將進行科研檢測。

14時, 吃完午飯短暫休息後, 專家們繼續解剖抹香鯨。 扒開層層脂肪、清除完大攤大攤暗紅色的瘀血之後, 一個磨盤狀的白色大胎盤袒露出來。 “這是世界首次在解剖抹香鯨過程中發現鯨魚胎盤!”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裡面的小鯨寶寶已成型, 母鯨如這次沒出意外, 鯨寶寶應該近幾天就會出生。

15時40分, 原準備“接生”小鯨寶寶的童慎漢說,

該胎盤長264釐米, 但已確認胎盤中的小鯨寶寶已不可能存活。 15時53分, 專家用專門的手術刀在胎盤表面切開一個小口子。 16時, 小鯨寶寶露頭, 可惜已死亡。 小鯨寶寶死屍從胎盤剝出, 經測量稱重, 淨重221斤, 長2米, 胸圍1.23米。 記者留意到, 小鯨寶寶左眼眶旁, 居然有一滴豆大的淚珠狀液體。 雖然它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這個世界, 卻流下了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滴眼淚”。

惠州將為抹香鯨建展廳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鯨豚專家王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小型鯨類因為捕食誤入漁網, 或是由於其他原因被網纏住後, 由於饑餓、窒息等原因受到威脅或者是導致死亡的案例非常多。 而大型鯨類因為生活在遠洋, 此類情況會相對少見一些。

童慎漢介紹, 初步解剖需要3天, 全部完成則約要半個月, 其中幼鯨的解剖難度會比較大。 接下來將製作母鯨表皮、骨骼標本和幼鯨標本, 大概半年內可完成。 至於母鯨的死亡原因, 童教授說, 因還沒全部解剖完不能亂下定論, “我們將在一個月內公開其死因。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觀察, 抹香鯨表皮比較完整, 擱淺後其表現也可證明健康狀態良好, 我本人初步認為漁網纏傷不足以致死”。

經測量, 母鯨長10.78米、重14.18噸。 專家表示救助過程中曾發現母鯨的聲呐系統出現問題, 但目前解剖還未完成, 具體死因尚不明了。 接下來將對抹香鯨開展生理結構、分子生物學、生態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分析死因, 為抹香鯨這一瀕危種群的保護提供更多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和理論。

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鄔剛接受採訪時稱, 這次抹香鯨標本製作完成後, 將留在惠州。 該局已初步計畫在惠東設立專門的抹香鯨科普展廳, 向公眾科普宣傳海洋生物保護知識, 提升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 (據《南方都市報》 黃海林 孫雅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