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商業評論》對話姚榮君:定位學開創者的定位人生

採訪題記:近兩年, 隨著香飄飄奶茶、飛鶴乳業、簡一大理石瓷磚、雅迪電動車等中國品牌的強勢增長, 為這些企業家提供智慧錦囊的機構、以及定位學這門知識也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 在多次交談和採訪後, 我見識到一位培養企業家的定位學開創者的抱負、經歷、坦誠、銳氣, 讓我深信在這個蓬勃的時代, 任何奇跡都有可能發生。

——《商業評論》副主編劉雪慰

記者:按照常理, 一個學科的創建者應該有很強的學術背景, 您的背景是什麼?

 姚榮君:我最早是從市場銷售工作做起, 可能先天具有定位意識, 我只聚焦一個產品去銷售,

將它的要點、給客戶帶來的價值、目標受眾、受眾來源等梳理出來, 只賣一個產品結果貢獻了全部80%的銷售成果。

 之後, 在多年的企業管理中發現, 中國企業亟須解決同質化競爭難題, 我主張企業以定位為核心架構一整套運營配稱的競爭戰略體系, 在管理學提出企業最終目的是“創造客戶”的基礎上, 令品牌獲得顧客的優先選擇。

 2010年12月, 這一門實戰實用的知識獲得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高度認可, 共同創立了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定位中心, 開設北京大學戰略定位課程, 我開始為更多中國企業家傳授系統、正宗的戰略定位思想及定位實戰工具。

 記者:八年前, 定位還是一門鮮見的知識, 您是如何接觸到的呢? 

姚榮君:我記得很清楚那是在北京, 在那裡第一次聽謝偉山老師講定位。

記者:有什麼感受?

姚榮君:五雷轟頂。

記者:為什麼不是醍醐灌頂?

姚榮君:就是五雷轟頂, 是被砸醒了, 冷汗直冒。 我突然明白了以前做的事中80%的運營效益和運營動作是錯的, 是無效的投入和溝通。

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指導企業經營的新思路, 它不是整天糾結在企業內部來考慮人的問題, 在茶杯裡興起風浪, 而是跳出企業, 轉換成外部思維來解決問題。

聽完這堂課, 我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在當時的企業待不下去了。 中國經濟發展的水準已很高, 但在世界舞臺上中國品牌佔據的席位還是特別少, 知識面臨著重要的歷史“視窗期”,

競爭知識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視角解決企業與顧客之間的有效溝通。

記者:如今分眾傳媒、洋河股份、海爾集團、老鄉雞、寶島眼鏡等諸多企業掌舵人都學習了定位, 定位學的普及和推廣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與經濟效果, 當初預想到這樣的成績嗎?

姚榮君:是有些喜出望外。 過去有句話叫“防火防盜防培訓”, 可見培訓的同質化和低品質化到了何種地步。 而企業生存與競爭是普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定位最初被引進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時, 它只是一門單獨的課程, 來彌補商學院戰略學科的不足。

定位學開創者、北京大學戰略定位課程主講師 姚榮君

後來企業家學員中的優秀定位案例累積得越來越多, 定位的知行合一得到充分的效果轉化。 大概到2012年上半年, 開始聯合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進行學科建設。  

比方說我們為雅迪確定的定位是更高端的電動車, 如何讓“更高端的電動車”落地的教學, 就需要學科化了, 比如說怎麼傳播, 傳播之後怎麼運營, 信任狀怎麼篩選。

這樣一來, 這就不是一堂普通的定位課了, 而是競爭戰略課程。

記者:定位作為一個學科, 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 您有怎樣的秘笈與心得?

姚榮君:到了2014年, 隨著定位理論的普及, 十個企業家有七個都聽說過, 讀過《定位》這本書。 這時我們必須為當今的企業家帶來獨一無二的價值。 這就要求我們去講更加實戰的案例,然後慢慢走向學科化系統化。

定位必須是實戰定位的人來講,他不用教材,就像整容醫生,告訴你整容前後的樣子,整容是怎麼一步步動刀的。

為此,我必須深刻理解企業去實現一個定位的歷程。所以,以前我是定位學的開創人,是一個策劃人,是一個組織者,做的工作更幕後一些,這兩年更多走向台前,深入到自己企業操盤的定位項目中去。

一個既有的外部事實是,市場上有太多同質化產品在競爭,消費者的選擇太多了。為了獲取被消費者選擇的機會,各行各業最常用的就是“價格戰”,企業以爭相犧牲利潤的方式獲取消費者的優先選擇權。

顯而易見,企業不但利潤減少,同時在技術,研發,人力、服務等方面都會收縮投入,導致發展後勁不足,使企業陷入新一輪的困境。

記者:要打通企業的這個“死穴”的關鍵是什麼?

姚榮君:要使企業從產品獲客轉向為品牌獲客,將品牌差異化優勢穩穩地建立在消費者的頭腦中,使其變成行業品類或新特性的代名詞。

記者:傳統的管理學能解決品牌獲課的競爭問題嗎?

姚榮君:以前那些稀罕的管理知識如今已經是企業必備,未來要突破的是競爭問題,是如何讓顧客選我的問題,而這需要競爭視角。

定位起源于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戰爭的狀態導致豐富的、極致的競爭意識產生,值得企業好好研究它。如今,企業在研究產品豐富化和顧客之間,會出現一個知識斷層。企業怎麼提升產能?提升轉化?定位,研究的就是客戶心智中的消費選擇。

克勞·塞維茨 《戰爭論》

中國對定位理論的運用,讓很多企業拔地而起,品牌形成持續的獲客能力,甚至發揮國際影響力。未來我們也許會成立一個定位商學院,這將是新一代商學院。老師將會有兩批人:一批是定位學的專家,一批是企業實戰家。現在看來,我過去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此做鋪墊。

這就要求我們去講更加實戰的案例,然後慢慢走向學科化系統化。

定位必須是實戰定位的人來講,他不用教材,就像整容醫生,告訴你整容前後的樣子,整容是怎麼一步步動刀的。

為此,我必須深刻理解企業去實現一個定位的歷程。所以,以前我是定位學的開創人,是一個策劃人,是一個組織者,做的工作更幕後一些,這兩年更多走向台前,深入到自己企業操盤的定位項目中去。

一個既有的外部事實是,市場上有太多同質化產品在競爭,消費者的選擇太多了。為了獲取被消費者選擇的機會,各行各業最常用的就是“價格戰”,企業以爭相犧牲利潤的方式獲取消費者的優先選擇權。

顯而易見,企業不但利潤減少,同時在技術,研發,人力、服務等方面都會收縮投入,導致發展後勁不足,使企業陷入新一輪的困境。

記者:要打通企業的這個“死穴”的關鍵是什麼?

姚榮君:要使企業從產品獲客轉向為品牌獲客,將品牌差異化優勢穩穩地建立在消費者的頭腦中,使其變成行業品類或新特性的代名詞。

記者:傳統的管理學能解決品牌獲課的競爭問題嗎?

姚榮君:以前那些稀罕的管理知識如今已經是企業必備,未來要突破的是競爭問題,是如何讓顧客選我的問題,而這需要競爭視角。

定位起源于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戰爭的狀態導致豐富的、極致的競爭意識產生,值得企業好好研究它。如今,企業在研究產品豐富化和顧客之間,會出現一個知識斷層。企業怎麼提升產能?提升轉化?定位,研究的就是客戶心智中的消費選擇。

克勞·塞維茨 《戰爭論》

中國對定位理論的運用,讓很多企業拔地而起,品牌形成持續的獲客能力,甚至發揮國際影響力。未來我們也許會成立一個定位商學院,這將是新一代商學院。老師將會有兩批人:一批是定位學的專家,一批是企業實戰家。現在看來,我過去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此做鋪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