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宣宗是個“高考”狂 常問詢官員是否考中進士

古代的科舉考試是出身寒族的讀書人獲取功名利祿的唯一途徑。 由於每年科舉錄取的名額有限, 能幸運地沖過科舉考試獨木橋的舉子, 實在少之又少, 因此, 古人對科舉中第者推重豔羨至極。 《唐摭言》就這樣說:“縉紳雖位極人臣, 不由進士者, 終不為美……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 又曰‘一品白衫’, 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 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於文場者, 亦無所恨!”哪怕已經做了宰相高官, 如果不是通過“高考”途徑選拔上來的, 心裡終究感到缺憾;即使連年高考連年落第, 直到老死, 心中也無遺憾, 足見古人對高考的癡狂程度。

網路配圖

古代皇帝是世襲制, 不用那麼辛苦去參加科舉考試, 就可以登上君臨天下的寶座。 不過, 唐代有位皇帝竟以此為憾, 他就是唐宣宗。 為了滿足自己的高考欲, 他竟然在皇宮中的柱子上題寫 “鄉貢進士李道龍”, 又在殿柱上自題:“鄉貢進士李某。

”不能參加高考, 唐宣宗只能自詡為進士, 以便達到心理上的滿足。

唐宣宗對那些科舉中第者非常羡慕, 《唐語林》卷四雲:“宣宗愛羨進士, 每對朝臣, 問‘登第否’?有以科名對者, 必有喜, 便問所賦詩賦題, 並主司姓名。 或有人物優而不中第者, 必歎息久之。 ”身為皇帝, 在朝堂上商討國家大事時, 唐宣宗經常會問詢官員是否考中進士。 如果是肯定回答, 就替人家高興;相反, 就連連歎息, 以示惋惜和同情。

唐宣宗還經常出宮微服私訪, 與舉子交際, 遇到文采出眾的考生, 就將其姓名告訴給考官, 交代主考官讓其進士及第。 唐代孫棨的《北裡志序》就說, 唐宣宗“往往微服長安中, 逢舉子則狎而與之語。 時以所聞, 質於內庭”。 五代時期孫光憲的《北夢瑣言》卷八記載:唐宣宗有一天遇到時任陝州廉使、頗有詩名的盧沆, 向他索取詩卷, “袖之乘驢而去”, 第二天, 對大臣說起盧沆, “令主司擢第”。

有時候, 其微服私訪的目的是想瞭解民間輿論對高考錄取結果的評價。 《舊唐書·宣宗紀·大中元年春正月》就說:“帝雅好儒士,

留心貢舉。 有時微行人間, 采聽輿論, 以觀選士之得失。 ”又據《雲溪友議》卷下記載:唐宣宗臨死前下詔裁放大批宮女, 准許放出的宮女嫁給文武百官, 但就是不許嫁給沒有考中進士的舉子。

遇到這麼一位癡迷高考的皇帝, 當時的舉子們,

實在幸福極了!難怪在唐宣宗朝, “進士自此尤盛, 曠古無儔”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