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唐開國第一案:誰慫恿太子李建成執行兵變逆謀

武德七年夏, 位於長安以北宜君縣境內的避暑行宮—仁智宮竣工落成, 李淵當即決定去避暑散心。 他特意讓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陪同前往, 同時命太子李建成留守長安, 負責處理日常政務。

六月初, 也就是在李淵駕臨仁智宮的同時, 太子手下的郎將爾朱煥和校尉橋公山, 車上裝的是一大批嶄新的盔甲。 二人奉太子之命, 準備將盔甲運往慶州(今甘肅慶陽縣), 交給都督楊文幹。 爾朱煥一行走到了位於長安與慶州中途的豳州(今陝西彬縣), 就不再往前走了, 並突然向豳州方面舉報, 聲稱有重大案情要上告。

豳州地方官不敢怠慢, 即刻將他們送到了仁智宮。 他們向李淵面奏:太子李建成準備與慶州都督楊文幹裡應外合, 趁天子不在京城之機發動兵變!

就在李淵極度震驚並且滿腹狐疑的時候, 一個叫杜鳳舉的人從寧州(今甘肅寧縣)趕赴仁智宮, 也告發了太子。 他的指控和爾朱煥、橋公山的說辭如出一轍。

面對接踵而來的控告, 李淵再也坐不住了, 他立刻找了一個理由, 傳太子到仁智宮來—無論太子謀反是真是假, 李淵都必須在第一時間把他控制住。 接到天子手詔後, 東宮立刻亂成了一鍋粥, 幕僚們開始七嘴八舌地獻計。 太子舍人徐師謨提議, 乾脆起兵, 趁天子不在把京師占了!詹事主簿趙弘智則提出一個比較理性的建議:太子應該貶損車服、摒棄隨從,

獨自上山向皇帝請罪。 李建成思慮再三, 聽從了後者的建議, 隨即帶著東宮屬官前往仁智宮, 在距行宮60裡時命隨從們留下, 僅帶著十余個侍衛上山面聖。

一見到李淵, 李建成立刻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極力表明自己的清白, 而且“叩頭謝罪, 奮身自擲, 幾至於絕”。 可李淵卻一臉怒容, 不為所動, 一直到李建成表演完了, 才命人把他軟禁起來。 當晚只給了他一碗麥飯充饑, 並命殿中監嚴加看管。

控制了李建成之後, 李淵立刻命司農卿宇文穎赴慶州, 召楊文幹前來面聖, 決定把案件查個水落石出。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宇文穎此行不但沒有召來楊文幹, 反而激起了他的兵變。 六月二十四日,

楊文幹兵變爆發。 消息傳到仁智宮, 李淵勃然大怒, 同時也感到極度的傷心和失望。 因為楊文幹的行動等於承認了他與太子串通謀反的事實。 聯繫此前爾朱煥等人的告發, 整個事件已經真相大白, 似乎沒必要再尋找什麼證據了, 李淵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所有這一切的幕後主使不是別人, 正是太子李建成!

二十六日, 也就是楊文幹起兵的第三天, 李淵召見了李世民。 李淵首先詢問他對當前形勢的看法。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說:“楊文幹很快就會被自己的部將所殺, 即便不會, 派遣一個普通將領也足以將他討平。 ”李淵搖了搖頭說:“不然。 這件事牽連李建成, 恐怕回應的人會很多。 你應該親自出征, 回來後就立你為太子。

至於李建成, 則封為蜀王。 蜀地狹小, 蜀兵脆弱, 將來他若能服從你, 你就要保全他的性命;若不服從, 你要制伏他也易如反掌。 ” 既然李淵因楊文幹兵變而下定了廢黜太子、改立秦王的決心, 那麼整個太子謀反事件最大的獲益者就站在我們面前了。 換言之, 這起事件中嫌疑最大的幕後推手, 就是這些年來一心想要奪嫡的秦王李世民!

只是, 李世民沒有想到, 父親李淵最後並沒有廢掉李建成。 李淵應該是看破了李世民的計謀, 只是訓斥了李建成一頓, 一切照舊。 可是, 由此一來, 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就變得不可調和了。 為了保命, 李世民不得不再度搶先出手, 於是有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