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講述我們的故事:脫貧路上結情緣

青海新聞網訊 講述人:德令哈市柯魯柯鎮連湖村第一書記向秀華

2015年春天的一個早晨, 我拿著行李來到連湖村時, 鄉親們都在各自忙碌著。

村主任把我介紹給鄉親們, 說我是來村裡掛職的第一書記。 放下行李, 我就開始走家串戶瞭解情況。

走訪中, 我發現鄉親們日子過得並不富裕, 對扶貧幹部也沒抱太大的希望, 我感到自己這個第一書記肩上的擔子不輕鬆啊。 我想, 既然來了, 就得想辦法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當好這個第一書記, 更不能辜負了鄉親們的期望。

沒過多久, 脫貧攻堅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打響了。

作為第一書記, 怎麼才能為村裡的貧困戶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困難, 讓連湖村富起來, 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呢?為此, 我和村裡的幹部多次進行分析謀劃, 找出了存在的問題, 定下了一些帶領村民致富的辦法。

說幹就幹, 我和包村幹部、扶貧工作隊、村委會成員分組分批, 開始對全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情況進行摸底, 主要看扶貧對象准不准、看脫貧需求清不清、看指標資料全不全。 我帶著村幹部開始到農戶家中走訪, 發現問題馬上就著手解決。

在這個過程中, 對特困戶王生剛一家的幫扶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9年出生的王生剛又黑又瘦, 比實際年齡顯得蒼老許多。

走進王生剛的家門, 我看見一個不大的孩子哭哭啼啼的,

王生剛的母親也一臉愁容。

原來, 王生剛的小兒子在出生的時候由於難產, 留下了腦癱的後遺症, 為了給小孩治病, 王生剛不僅花光了前些年攢下的積蓄, 還欠下了5萬元的債。 王生剛的大兒子正在技校學習, 每年都需要一筆開支。

王生剛是這個家裡唯一的頂樑柱, 照他的話說, 他一旦倒下, 家裡就失去了希望。 面對困境, 王生剛沒有退縮, 他四處打零工, 只要能賺錢, 什麼髒活、累活都幹。 後來, 經過多次交談, 我瞭解到王生剛對養殖、種植特別感興趣, 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所以只能想想罷了。

得知這些情況, 我的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回到村委會, 我把王生剛的情況作為重點和村幹部討論幫扶辦法,

並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一套幫扶王生剛的脫貧方案。

我和村委會為王生剛申請到了5萬元免息貸款作為啟動資金。 有了本錢的王生剛, 信心足了, 幹勁也大了, 加上他勤快又努力, 他家的生活狀況很快發生了改變。

王生剛利用自家現有的豬圈養起了豬, 我和村委會又無償給他送來了兩頭良種豬崽;同時又讓他承包了15.33公頃的土地種植油菜和青稞。 我又想辦法協調鎮上把王生剛的妻子安排到林業管護員的公益崗位上。

王生剛家的困難有了解決的辦法, 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我的心裡稍稍有了點安慰。

可是村裡的貧困家庭各有各的致貧原因, 我琢磨著要像幫扶王生剛一樣結合貧困戶自身的發展意願和個人技能,

按照“八個一批”措施進行對號“開方”, 措施到人到戶, 制定出每戶專屬的扶貧方案, 找准致貧原因, 一戶一策帶領這些貧困群眾逐漸過上好日子。

經過兩年來努力, 我們連湖村以2015年貧困人口人均收入2968元為標準, 評選認定貧困戶21戶82人, 一年後, 2016年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7元, 實現了質的飛躍, 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幫扶過程中, 我們和村民們也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群眾對我們很信任, 也十分支持我們的工作。

如今, 王生剛家中換了新傢俱, 孩子的病情也在一天天好轉, 老人臉上的愁容早已煙消雲散, 一家人其樂融融, 對我們充滿了感激之情。 王生剛說:“現在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欠的錢早就還完了, 去年一年我家的收入達到了7萬元左右”。

我記得剛來到連湖村的時候, 廣場上沒有幾個人, 村民們大多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如今廣場上隨處可見曬太陽的老人、遊玩戲耍的孩子, 大家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村民們的生活幸福快樂,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果。

這幾年, 說實話, 我們工作很辛苦, 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當看到鄉親們的生活一天天變好了, 我就覺得自己這兩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