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誤讀的歷史真相》第四回:蔡桓公諱疾忌醫了嗎

中學課本中有篇《扁鵲見蔡桓公》, 因為這篇短文, 蔡桓公這個人成為諱疾忌醫的典型, 嘲弄聲一片, 譴責聲一片。 而拋開成見, 來看原文, 我們發現, 蔡桓公並不是諱疾忌醫的人, 這是一樁冤案。

扁鵲

文章很短, 我們不妨再讀它一下。

扁鵲見蔡桓公, 立有間, 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將恐深。 "桓侯曰:"寡人無疾。 "扁鵲出, 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

居十日, 扁鵲複見, 曰:"君之病在肌膚, 不治將益深。 "桓侯不應。 扁鵲出, 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 扁鵲複見, 曰:"君之病在腸胃, 不治將益深。 "桓侯又不應。 扁鵲出, 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桓侯故使人問之, 扁鵲曰:"疾在腠理, 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 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 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 司命之所屬, 無奈何也。 今在骨髓, 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 桓侯體痛, 使人索扁鵲, 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故良醫之治病也, 攻之於腠理,

此皆爭之於小者也。 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 故曰聖人蚤從事焉。

文章開頭, "扁鵲見蔡桓公", 這時的蔡桓公身體一點不適的感覺也沒有。 扁鵲來見蔡桓公, 也沒說是來瞧病的。 桓侯說"寡人無疾", 是實話實說。 可扁鵲的眼睛比現在的CT還厲害, 站了一會兒, 就突然冒出一句"君有疾在腠理"。 並沒有說明依據, 僅憑名醫的身份就診斷出人家有病, 錯在扁鵲——要是您, 身體沒有任何不適, 路上遇到個名醫, 作出如此診斷, 您也是接受不了的。 桓侯"不悅"是正常的, 在情理之中。

"居十日", 扁鵲又說桓公有病;"居十日", 又說桓公有病。 桓公當然不悅, 但也只是在扁鵲離開後表現出不悅, 並沒有當著扁鵲的面表現出來, 給了神醫面子。

又"居十日",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這時的蔡桓公身體還是沒有不良反應, 但扁鵲一而再, 再而三說蔡桓公有病, 這令蔡桓公不解, 但是蔡桓公還是派人問了醫生——這是怎麼一回事?醫生扁鵲見死不救, 扭頭便跑, 也有點不對, 只是到了桓侯"故使人問之", 才說出病因及治療方案。

"居五日", 這已經是扁鵲說桓公有病的第三十五天了, 這時的桓公才感到身體疼痛。 而桓公一感覺到自己"體痛", 就"使人索扁鵲", 根本沒有忌醫。

桓公不幸, 得了怪病, 將要死了才有體征。 更不幸的是死後讓人笑了幾千年。

《扁鵲見蔡桓公》出自《韓非子·喻老》, 寓言而已。 "喻老", 意思是用比喻來說明老子的觀點。 作者敘述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 本意是說明老子"圖難於其易", "為大於其細"這一觀點。 "故良醫之治病也, 攻之於腠理, 此皆爭之於小者也。 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 故曰聖人蚤從事焉。 "這些話是說給醫生(治國者)聽的。 而蔡桓公是患者, 不是醫生, 不是韓非子要說明的主體。 韓非子的本意是告誡醫生, 這段文字是說扁鵲的失誤,

並不是患者有錯。 而這段說明主題的話, 課本卻沒有選入, 刪除了。

更冤的是, 蔡桓公是春秋時人, 而扁鵲應該是他之後的戰國人, 扁鵲見蔡桓公等於關公戰秦瓊。

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 事情還是這些事, 可是, 蔡桓公變臉了, 成了齊桓侯。 蔡桓公、蔡桓侯、齊桓侯, 到底是誰的事兒也弄不清楚了, 最後屎盆子全扣到蔡桓公身上了。

朱自清經典 超值精裝典藏版 ¥21.8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