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探尋兵馬俑的內心秘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推薦:先秦姓氏與稱呼:我們的姓原來都帶了個女旁, 看你家祖先姓啥?

文/薛有慶

【作者簡介】薛有慶, 陝西禮泉一中語文教師。 無論是清風拂面的春朝秋月夜,

或是大雪紛飛的寒冬臘月天, 常以文字滋養靈魂。 有作品見於報刊及網路平臺。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俗語雲:江南的才子, 北方的將,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

關中平原的每一塊秦磚漢瓦, 都銘刻著一段真實的歷史事件, 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遺跡。 作為土生土長的關中人, 作為三秦大地的兒女, 我們有責任去發現它, 挖掘它, 感悟它。 慚愧的是我對這片厚重的土地知之甚少。

漸近不惑之年, 才有緣遊覽了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 有幸瞻仰兵馬陣, 親臨驪山陵, 感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威風。 有幸走進那片遺址, 真切地感受秦朝的歷史, 體會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眼前的兵馬俑雖是殘缺破敗的,

也都在還原著歷史的真相, 無聲的講述著那段充滿神秘氣息的歷史故事, 讓人不禁遙想那個金戈鐵馬, 氣壯山河的大秦帝國。

關於兵馬俑的修建時間, 據《史記》中記載, 秦皇十三歲即位, 由丞相李斯開始主持規劃修築始皇陵, 至今堪稱世界上規模最大,

結構最奇特, 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 修築時間長達三十九年之久。

秦兵馬俑是始皇陵的陪葬坑。

從一九七四年被發現經歷了多次開挖, 如今兵馬俑有三個俑坑, 一號坑是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 二號坑是弩兵騎兵步兵的排布。 三號坑是將軍俑, 指揮部。 保存最完好的最有氣勢屬於一號坑, 讓參觀者足以感受當年秦國千軍萬馬齊上陣, 威武之師的氣概, 給每一位參觀者以心靈的震撼。 軍陣排列整齊, 戰馬雄壯高大。 戰士神態各異, 高大魁梧。 有的身體前傾, 雙拳緊握, 呈站立狀。 有的脫盔束髮, 挽弓挎箭, 氣宇軒昂;有的挺直胸膛, 單膝跪地, 右臂橫放于左腿。 個個雄赳赳氣昂昂, 充滿視死如歸的殺氣和勇往直前的戰鬥力。

聽介紹說當時是五百萬個工匠, 根據彼此的面貌製成, 千人千面, 栩栩如生。 由於嬴政崇尚五行之說, 秦地屬水, 崇尚黑色, 因此士卒盔甲的顏色是經過黑漆處理的玄鐵甲。 但鎧甲裡的戰袍卻是色彩繽紛的紅, 黃, 紫, 又體現著每個人物的個性。

面對泥塑的世界, 我仿佛回到了戰車戰馬兵臨城下的戰國時代。

大戰在即, 臨戰的軍陣, 氣勢磅礴: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 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 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 獫狁孔棘。

在冷兵器時代, 戰車戰馬, 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 秦國經歷商鞅變法, 對內修繕守戰之具, 得以成萬乘之勢, 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戰車先進, 戰馬高大。 君臣一心, 同仇敵愾。 勇士們怒目而視, 披堅執銳, 軍容嚴整, 高唱凱歌, 殺氣騰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 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 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 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雄壯的歌聲回蕩在時空的隧道裡……

坑道中,隨處可見那些殘缺破損的陶俑,缺胳膊少腿的,甚至無頭的,彼此疊壓,戰車傾斜,戰馬臥倒,慘不忍睹。聽導遊介紹,由於地下軍陣的上方,鋪有木質結構的板材,隨著時日長久,木板腐朽,土層塌陷,兵馬軍陣,在歷史的某一瞬,轟然倒塌,地下發生了一場戰爭。此情此景,我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我的耳畔傳來了萬馬嘶鳴,千人呐喊的巨響,秦滅六國,是何等慘烈的戰役,流血漂櫓,伏屍百萬,馬的嘶鳴,人的慘叫,匯成一片……

楚國詩人屈原的《國殤》再現當時諸侯混戰的場景:“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想當年,處於攻勢的大秦帝國,歷經七代國君的勵精圖治,在始皇時期達到鼎盛。秦始皇虎踞咸陽城,手下大將如雲,蒙武、蒙恬、蒙毅、王翦 、李信..... 秦國擁有一支虎狼之師,威武之師,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軍逡巡而不敢進。秦軍金戈鐵馬,氣吞萬里,以連橫之策,遠交近攻,將其他六國如秋風掃落葉般收拾殆盡。我驚歎工匠們以巧奪天工的技藝,再現了那一場浩大的戰事,將秦始皇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畫面定格於此。

在那黃土的坑道裡,我看到了一具戴頭盔的士卒的頭顱,仿佛看到勇士眼角流下的血淚,身體上殷紅的帶著體溫的鮮血正在流淌……也許那是離別故土多年的秦羅敷在外征戰的丈夫,戍守四方,至死未歸。 兼併戰爭,給百姓又帶來的是什麼?野哭千家聞戰伐,生男埋沒隨百草,生女猶得嫁比鄰。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

那些正在被修復的 “五花大綁”的陶俑,上身綁著繩索,全身纏滿膠帶。有的雙膝跪地,有的雙腳站立,有的被用輪滑吊起,就像一個個受刑的犯人。加之大廳上方刺眼的鎂光燈的照射,讓我恍惚間又產生了錯覺,那些莫非是即將被坑埋的儒生們?

廢先王之道,焚燒百家之言,活埋眾多儒生,始皇之心,暴戾專橫。手下兇殘的秦吏用皮鞭在書生們的身上抽打,發出“啪啪”的脆響。我聽到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們發自內心的呐喊,叫哭喊冤,呼聲連天.....看到他們臨死前猙獰的面孔,詛咒秦始皇道:“嬴政呀,你會遭報應的,你不得長久呀…….”多麼可憐的讀書人呀,秦始皇的慘無人道讓人髮指。自作孽不可活,果然最後落得“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起,劉項原來不讀書”的結局。

我終於明白奇跡之所以是奇跡的理由。殘缺,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斷臂的秦俑,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同樣令無數參觀者駐足驚歎,在心中奏起了一曲思維的交響,想像的合唱。

(大秦帝國的不老神話兵馬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推薦:揭秘陝西八大怪之首:“房子半邊蓋”的民俗與文化傳承

與子偕行!雄壯的歌聲回蕩在時空的隧道裡……

坑道中,隨處可見那些殘缺破損的陶俑,缺胳膊少腿的,甚至無頭的,彼此疊壓,戰車傾斜,戰馬臥倒,慘不忍睹。聽導遊介紹,由於地下軍陣的上方,鋪有木質結構的板材,隨著時日長久,木板腐朽,土層塌陷,兵馬軍陣,在歷史的某一瞬,轟然倒塌,地下發生了一場戰爭。此情此景,我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我的耳畔傳來了萬馬嘶鳴,千人呐喊的巨響,秦滅六國,是何等慘烈的戰役,流血漂櫓,伏屍百萬,馬的嘶鳴,人的慘叫,匯成一片……

楚國詩人屈原的《國殤》再現當時諸侯混戰的場景:“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想當年,處於攻勢的大秦帝國,歷經七代國君的勵精圖治,在始皇時期達到鼎盛。秦始皇虎踞咸陽城,手下大將如雲,蒙武、蒙恬、蒙毅、王翦 、李信..... 秦國擁有一支虎狼之師,威武之師,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軍逡巡而不敢進。秦軍金戈鐵馬,氣吞萬里,以連橫之策,遠交近攻,將其他六國如秋風掃落葉般收拾殆盡。我驚歎工匠們以巧奪天工的技藝,再現了那一場浩大的戰事,將秦始皇所向披靡,無堅不摧的畫面定格於此。

在那黃土的坑道裡,我看到了一具戴頭盔的士卒的頭顱,仿佛看到勇士眼角流下的血淚,身體上殷紅的帶著體溫的鮮血正在流淌……也許那是離別故土多年的秦羅敷在外征戰的丈夫,戍守四方,至死未歸。 兼併戰爭,給百姓又帶來的是什麼?野哭千家聞戰伐,生男埋沒隨百草,生女猶得嫁比鄰。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

那些正在被修復的 “五花大綁”的陶俑,上身綁著繩索,全身纏滿膠帶。有的雙膝跪地,有的雙腳站立,有的被用輪滑吊起,就像一個個受刑的犯人。加之大廳上方刺眼的鎂光燈的照射,讓我恍惚間又產生了錯覺,那些莫非是即將被坑埋的儒生們?

廢先王之道,焚燒百家之言,活埋眾多儒生,始皇之心,暴戾專橫。手下兇殘的秦吏用皮鞭在書生們的身上抽打,發出“啪啪”的脆響。我聽到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們發自內心的呐喊,叫哭喊冤,呼聲連天.....看到他們臨死前猙獰的面孔,詛咒秦始皇道:“嬴政呀,你會遭報應的,你不得長久呀…….”多麼可憐的讀書人呀,秦始皇的慘無人道讓人髮指。自作孽不可活,果然最後落得“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起,劉項原來不讀書”的結局。

我終於明白奇跡之所以是奇跡的理由。殘缺,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斷臂的秦俑,如斷臂的維納斯一樣,同樣令無數參觀者駐足驚歎,在心中奏起了一曲思維的交響,想像的合唱。

(大秦帝國的不老神話兵馬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推薦:揭秘陝西八大怪之首:“房子半邊蓋”的民俗與文化傳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