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殘酷!揭秘香港幼小升學真實內幕,家長正打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前段時間上海幼小升學考試震驚了家長,

孩子上個學還要進行嚴格的“政審”,

不僅看父母的學歷和身材,

還要看爺奶外公婆的學歷,

讓很多家長目瞪口呆。

其實啊, 上海這事都不算什麼,

最近有一部叫《沒有起跑線》紀錄片,

爆出了香港教育界的殘酷大料,

甩內地一百條街!

什麼贏在起跑線、贏在子宮裡,

你已經“out”了,

人家是贏在射精前!

紀錄片開頭就說了,

香港人要想活得瀟灑,

一不要買房子,

而不要生孩子。

生孩子居然可以和買房子劃等號了?

那些年90後放學後還可以玩玩泥巴,

現在的00後還沒上幼稚園就已經身懷絕世武功,

琴棋書畫唱歌跳舞樣樣精通,

他們的時間安排比那些大佬還緊湊!

孩子們是把技能get到了,

但是他們喜歡這樣的生活嗎?

他們的回答你絕對想不到,

創哥就給大家扒一扒香港孩子的生活。

贏在子宮裡已經落伍, 現在是贏在射精前

香港的教育太瘋狂, 要在香港活的瀟灑, 一不買房, 二步生孩, 意思就是孩子的教育經費和買房子的錢差不多可以畫上等號了。

創哥大概算了一下香港的房價, 按100平最低300萬人民幣的價格算, 一個孩子的一生的教育經費差不多300萬左右!

為什麼香港的教育花銷這麼高?紀錄片裡的這位媽媽Irene給除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學習”。 大兒子面試了好幾家幼稚園都沒有通過, 就因為別人的小孩6個月就開始上各種班, 而自己的小孩6個月的時候是在玩。

What?6個月就開始學習?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開始學習?而且香港的孩子上的第一個學校不是幼稚園, 而是2歲的時候上幼稚園學前班, 學校在年齡上還有規定, 只收1月出生的孩子。

於是, 沒有了贏在起跑線的說法, 贏在子宮裡的胎教也落伍了, 現在是贏在射精前, 說白了就是控制孩子的出生時間, 讓孩子生在1月。

Irene的第一個孩子沒怎麼規劃學習的事, 比別人家的孩子落後了一大截, 所以懷上第二個孩子以後,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周邊的幼稚園去瞭解情況, 幾個月下來, 周圍三四十個幼稚園的情況被她摸得一清二楚。

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

等孩子出生以後, 就開始不斷地學習,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不掌握點技能怎麼行呢?

對於明星來說,無論是懷孕還是育兒,幾乎可以躺著掙錢,隨便帶孩子露個臉,就可以吸粉無數。孩子剛出生就含著金湯勺,隨便發個照片出來,就可以成為網紅。

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實力才是硬道理,槍桿裡才能出政權。

一天連上兩個幼稚園;吃麵包的時間被“媽媽”督促學詞語;走在路上,任何一個出現漢字、英文的地方,都有可能被抽查問答;為了趕時間,在公廁換校服;幼稚園放學立馬連趕幾個興趣班;終於回到家,發現家裡薩克斯風老師已經坐在沙發上等待了。

最後的成果是,幼稚園畢業,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跳舞、會樂器,而且樂器已經達到了表演級水準。

這樣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你報10個興趣班,我就會報20個,你報以後最能賺錢的興趣班,我不僅報能賺錢的,還會報冷門的樂器興趣班,必須得超過你。

“不進步就是退步”已經成為小孩子的座右銘。

貓爸無所謂,虎媽手握大權定政策,孩子堅決執行

對於孩子學習這事,老爸是無所謂的,但老媽特別在意:

爸爸:小孩子學習這麼辛苦好可憐。

媽媽:你的小孩沒有學校要是不是更可憐?

爸爸:很多所謂的補習班可能只是為了賺父母的錢。

媽媽:這錢不花,孩子以後輸給別人怎麼辦?

老媽的態度是,爸爸每天回來之後跟孩子玩五分鐘後,就丟下孩子不管去洗澡了,孩子沒有媽媽照顧,沒有媽媽安排學習的話,完全就落後其他孩子。

所以孩子的學習安排全是虎媽在安排,貓爸只有旁觀的份,而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是媽媽的決定,那就必須執行,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

孩子不談快樂,已經變成一個麻木的機器

孩子對於這樣的學習到底是什麼態度呢?是喜歡還是討厭?看完紀錄片後,你會發現孩子已經沒有了態度,只要是媽媽安排的就好。

有個小男孩上音樂課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因為他怕媽媽不要他了,他對媽媽說:不要,我不去,我會乖!

另一個小男孩,在鋼琴比賽裡因為失誤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在台下偷偷的拿紙巾抹眼淚,而旁邊的媽媽只是看了他一眼,搖搖頭,沒有任何表情。小男孩強忍著淚水瞥了一眼媽媽的眼神,叫人心疼,這裡面可能害怕媽媽的責怪,可能自責自己的失誤。

有一些心態好一點的,下午放學後連續參加三個補習班,他們沒有任何情緒,都習慣了,但是他們會“口是心非”,回到老師問題是往往是一心二用,努力裝作是一個好孩子。

2016年香港孩子快樂指數從8年前的73%,變成了57%。以前是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是苦海無邊!

如今無論是國際上,還是中國,都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給學生減負,為什麼香港還在給孩子加負?難道經濟越發達競爭壓力就越大?

競爭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原因是父母的攀比心理,對“拼搏改變命運”的價值觀中無法理智對待。

過早的把孩子扔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其實沒有人真正在意這個“起跑線”上的輸贏,畢竟這只是他們對於孩子未來的“成功”提前鋪好的紅地毯。

當然,父母的出發點肯定希望孩子好,但這不是為了將來的某一天,父母能夠對著別人自豪的說上一番“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並且為自己現在所做的劃上一個大寫的勾嗎?

孩子是這個世界最純真的禮物,他們在本該快樂的時光裡,背負太多責任和壓力,不是不能學,而是應該快樂學習。

當一種競爭變成畸形的時候,

傷害的往往的天真的孩子,

當孩子都不再快樂的時候,

這個世界將變得麻木不仁!

就開始不斷地學習,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不掌握點技能怎麼行呢?

對於明星來說,無論是懷孕還是育兒,幾乎可以躺著掙錢,隨便帶孩子露個臉,就可以吸粉無數。孩子剛出生就含著金湯勺,隨便發個照片出來,就可以成為網紅。

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實力才是硬道理,槍桿裡才能出政權。

一天連上兩個幼稚園;吃麵包的時間被“媽媽”督促學詞語;走在路上,任何一個出現漢字、英文的地方,都有可能被抽查問答;為了趕時間,在公廁換校服;幼稚園放學立馬連趕幾個興趣班;終於回到家,發現家裡薩克斯風老師已經坐在沙發上等待了。

最後的成果是,幼稚園畢業,一個孩子不僅會唱歌、跳舞、會樂器,而且樂器已經達到了表演級水準。

這樣就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你報10個興趣班,我就會報20個,你報以後最能賺錢的興趣班,我不僅報能賺錢的,還會報冷門的樂器興趣班,必須得超過你。

“不進步就是退步”已經成為小孩子的座右銘。

貓爸無所謂,虎媽手握大權定政策,孩子堅決執行

對於孩子學習這事,老爸是無所謂的,但老媽特別在意:

爸爸:小孩子學習這麼辛苦好可憐。

媽媽:你的小孩沒有學校要是不是更可憐?

爸爸:很多所謂的補習班可能只是為了賺父母的錢。

媽媽:這錢不花,孩子以後輸給別人怎麼辦?

老媽的態度是,爸爸每天回來之後跟孩子玩五分鐘後,就丟下孩子不管去洗澡了,孩子沒有媽媽照顧,沒有媽媽安排學習的話,完全就落後其他孩子。

所以孩子的學習安排全是虎媽在安排,貓爸只有旁觀的份,而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是媽媽的決定,那就必須執行,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

孩子不談快樂,已經變成一個麻木的機器

孩子對於這樣的學習到底是什麼態度呢?是喜歡還是討厭?看完紀錄片後,你會發現孩子已經沒有了態度,只要是媽媽安排的就好。

有個小男孩上音樂課不想去,但又不能不去,因為他怕媽媽不要他了,他對媽媽說:不要,我不去,我會乖!

另一個小男孩,在鋼琴比賽裡因為失誤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在台下偷偷的拿紙巾抹眼淚,而旁邊的媽媽只是看了他一眼,搖搖頭,沒有任何表情。小男孩強忍著淚水瞥了一眼媽媽的眼神,叫人心疼,這裡面可能害怕媽媽的責怪,可能自責自己的失誤。

有一些心態好一點的,下午放學後連續參加三個補習班,他們沒有任何情緒,都習慣了,但是他們會“口是心非”,回到老師問題是往往是一心二用,努力裝作是一個好孩子。

2016年香港孩子快樂指數從8年前的73%,變成了57%。以前是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是苦海無邊!

如今無論是國際上,還是中國,都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給學生減負,為什麼香港還在給孩子加負?難道經濟越發達競爭壓力就越大?

競爭是一方面,但更多的原因是父母的攀比心理,對“拼搏改變命運”的價值觀中無法理智對待。

過早的把孩子扔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其實沒有人真正在意這個“起跑線”上的輸贏,畢竟這只是他們對於孩子未來的“成功”提前鋪好的紅地毯。

當然,父母的出發點肯定希望孩子好,但這不是為了將來的某一天,父母能夠對著別人自豪的說上一番“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並且為自己現在所做的劃上一個大寫的勾嗎?

孩子是這個世界最純真的禮物,他們在本該快樂的時光裡,背負太多責任和壓力,不是不能學,而是應該快樂學習。

當一種競爭變成畸形的時候,

傷害的往往的天真的孩子,

當孩子都不再快樂的時候,

這個世界將變得麻木不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