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首府棚戶區改造:修民之所喜 建民之所想

□文/本報記者 鄭學良 劉洋 □圖/本報記者 皇甫秀玲

3月3日下午, 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雲光中深入市四區棚戶區改造現場進行現場辦公,

連夜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研究部署具體工作。 雲光中強調, 棚戶區改造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 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 我們必須站在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迅速行動起來, 眾志成城, 堅決打贏棚戶區改造攻堅戰。

4月15日上午, 在推動全市棚戶區改造及城市水系建設現場辦公時再次強調, 棚戶區改造和城市水系建設事關群眾切身利益, 事關經濟發展大局, 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 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搶抓機遇, 創新舉措, 做好綜合規劃, 提高建設標準, 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推進棚改和城市水系建設工作,

為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休閒鍛煉 不用走遠

“這個公園修好以後, 我在家門口就可以鍛煉休閒。 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裡營社區的周女士正在新建成的五裡營社區公園鍛煉身體。 作為玉泉區棚戶區改造項目之一, 這座還在施工建設中的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近日,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2017年重點工程重點專案全面啟動, 其中包括10個棚戶區、2個社區的拆遷改造, 城市邊死角拆遷以及拆遷之後的綠化提升改造等, 預計可新建、改建遊園綠地38處。 目前, 已經有8處涉及棚戶區改造騰退以及企業閒置的空地開工建設, 原來是社區垃圾場的空地如今變成了休閒綠地,

綠地中的“青城驛站”還有銀行取款、超市、公廁等多項便民設施。

這只是呼和浩特市棚戶區改造的一個縮影。 作為自治區首府, 近年來, 呼和浩特市持續加大城鎮棚戶區改造力度, 有效改善了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 帶動了消費、擴大了投資、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但是,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許多城邊村進入城區, 成為基礎條件差、改造難度大的城中村, 特別是二環快速路內和兩側仍有一部分城中村和城市棚戶區亟待改造, 群眾對改善居住條件、住上安全住房的訴求強烈。

為了讓首府人民在城市發展建設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生活更有品質、更有保障、更有尊嚴, 呼和浩特市緊緊圍繞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和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奮鬥目標,

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再次舉全市之力全面推進中心城區範圍內剩餘城中村和城市棚戶區改造(以下統稱“棚改”), 迅速改變棚戶區長期形成的基礎設施不配套、規劃建設低水準狀態, 全面改善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

修民之所喜, 建民之所想。 面對棚改任務量大而複雜, 百姓期望迫切的現實情況, 呼和浩特市從一草一木、一磚一瓦著手, 以千家萬戶的歡笑為目標, 正在把一個個精心打造的棚改專案化作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融入百姓生活, 帶進百姓心中。

合理界定 還綠於民

棚改專案是一項關係到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多贏工程, 更是一項關係到群眾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城中村和棚戶區不僅影響著市容市貌的改善, 也阻礙了城市生態環境的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產業轉型, 增強經濟實力, 改善人居環境, 2015年, 呼和浩特市公佈了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城鄉危房(邊死角)改造、老舊社區綜合整治和配套基礎設施工程3年行動計畫。 即用3年時間, 實施更大規模的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城鄉危房改造、老舊社區綜合整治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徹底改變群眾的生活居住環境, 讓生活在棚戶區、城中村的老百姓從憂居走向宜居。

時光荏苒, 3年後的今天, 《呼和浩特市推進城中村和城市棚戶區改造3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2019年)》的出臺, 再次助力棚改。

根據實施方案,從今年開始,呼和浩特市將用3年左右時間,投入資金約1263億元,分年度組織實施中心城區範圍內95個棚改項目,依法徵收6萬畝集體土地和2680萬平方米集體土地上房屋,妥善安置11.29萬戶、約30.3萬名被徵收居民,並把棚改騰退土地納入城市規劃管理,組織實施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環境,提升城市顏值和品位;依法推進城中村集體經濟組織轉型,組建社區居民委員會,將城中村居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農村向城市轉變、村民向市民轉變、農村管理向城市管理轉變,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城市化和現代化水準。

為實現目標,呼和浩特市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將棚改與統籌推進城市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相結合,穩步推進二環快速路以內和沿線兩側及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發展重點區域、重要節點棚改工作,科學確定目標任務,合理界定改造範圍,整村改造、成片推進、不留死角。棚改騰退土地原則上先用於生態綠化和公園建設,騰出發展空間,還綠於民。

對棚改工作採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在用足用好中央、自治區支援資金的同時,結合地區實際,積極探索區級政府購買棚改服務,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成為棚改實施主體,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多種管道籌集資金,採取多種形式參與實施棚改,多管道籌集保障棚改所需資金。

在棚改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優先安置。堅持先安置後拆遷原則,採取貨幣補償為主的安置方式,縮短安置週期,節省過渡費用,讓群眾儘快住上新房,享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和物業服務。今年貨幣化安置率要達到90%以上。呼和浩特市有關部門儘快研究出臺優惠扶持政策,搭建多種形式的定向交易服務平臺,多管道籌集存量商品住房,建立完善的回遷安置房源庫,為棚改居民選購住房提供便利。城中村改造要實行戶籍制度、管理體制、經濟組織形式和土地性質同步轉變,符合條件的統一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好村民後續生活保障。

在棚改進程中實現完善配套,同步建設。堅持全面規劃、合理佈局、節約用地、綜合開發原則,統籌規劃改造區域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雨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商業、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無障礙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確實需要建設回遷安置房的,配套基礎設施要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科學組織 排憂解困

為加強組織領導,強力推進棚改,呼和浩特市在全市棚改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由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傑翔任總指揮的市棚改三年行動總指揮部,負責研究確定全市年度棚改任務,統籌調度、協調推進棚改資金籌集等各項工作,研究解決棚改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資金保障組、法制保障組、用地儲備規劃組、輿論宣傳組、審計協調組、督查推進組、信訪維穩組、社會保障組。辦公室設在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負責總指揮部日常工作和會務工作,統籌制定改造實施計畫和相關政策,組織、協調、推進棚改建設項目實施,指導和協調解決棚改中存在的問題。資金保障組設在呼和浩特市財政局,負責組織金融業務培訓、籌集棚改資金、招商引資等工作。

法制保障組設在呼和浩特市法制辦,負責組織提供法律諮詢、法制審查等服務,協調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協調處理涉法涉訴案件等工作。用地儲備規劃組設在呼和浩特市規劃局,負責編制和完善棚改專案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協調騰退土地移交儲備、管理,推進改造區域建設專案用地和建設審批手續。輿論宣傳組設在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負責棚改社會宣傳工作,在市級主要媒體開闢專欄,宣傳棚改典型經驗和做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審計協調組設在呼和浩特市審計局,負責對棚改專案資金使用情況組織全面審計監督等工作。督查推進組設在呼和浩特市委督查室,負責按照年度任務安排,對棚改工作組織監督檢查,及時通報工作進展等情況。信訪維穩組設在呼和浩特市信訪局,負責深入細緻做好群眾工作,及時妥善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依法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保障組設在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按照有關政策落實城中村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制定失地農民的保護性就業政策,建立較為完善的就業再就業培訓機制,組織構建就業服務平臺,解決好失地農民就業再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市四區黨委、政府作為棚改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把棚改作為頭號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通過進一步加強領導,用改革創新思維推進棚改工作,切實增強征拆力量,建立完善的工作推進機制。每個專案都明確一名區領導負責牽頭組織實施,並抽調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善於做群眾工作的處級、科級幹部和業務骨幹,充實到征拆改造第一線,全面建立處級幹部包專案、科級幹部包片、骨幹工作人員包戶的工作機制,切實提高改造工作成效。

市四區黨委書記親自掛帥、親自部署,把棚改前期工作尤其是征地拆遷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實。在原來工作基礎上,認真摸清轄區內棚改專案底數,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組織實施方案,擺佈好每個年度的工作任務,特別是2017年工作任務,抓緊落實改造資金、完善征拆補償方案,並抓好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村民社會保障方式轉變等各個重要環節的工作,拉單子、建台賬,進一步細化任務、壓實責任、明確完成時限,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陽光征拆,有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同時,按照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的要求,採取有力措施,堅決打擊搶種房屋等各種形式的違法占地、違法建設,為有序推進棚改創造公平環境。

扎實推進專案審批手續,在認真梳理每個具體專案的基礎上,把存在的問題逐項列出清單,明確專人負責依法限期協調解決,儘快完善改造項目和回遷房建設審批手續,為專案融資和加快建設創造條件。呼和浩特市有關部門、單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合力攻關,建立綠色通道,切實提高審批服務效率,並按照職責分工全力支援棚改工作,主動幫助各旗縣區出主意、想辦法,及時協調解決棚改和專案審批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推進棚改三年行動,同步解決好房地產去庫存和以前棚改項目遺留問題。呼和浩特市四區黨委、政府結合棚改任務,制定明確的房地產去庫存計畫和棚改項目遺留問題解決方案,建立可滿足不同需求的房源資訊交易平臺,將現有商品房和回遷安置房庫存進行全面篩查,選定不同區域、不同價位的存量房,為棚改物件選購回遷安置用房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同時,對已經實施但未完成改造的棚改項目進行全面梳理,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並提出解決意見和措施,特別是對未能如期開工建設或未按徵收補償安置協議約定建成交付的回遷安置房建設項目,統籌提出一次性妥善解決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每個環節的責任分工,加快推進解決問題。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要切實強化措施,有力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和建設項目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紀檢監察、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主動配合棚改工作,加大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及時糾正黨政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為官不為的問題,依法依紀受理、調查和處理相關投訴舉報,查處態度不積極、工作不主動、進度緩慢、弄虛作假等行為;依法嚴厲打擊以暴力手段威脅、脅迫工作人員,謀取不正當利益和黑惡勢力插手、非法阻礙棚改工作等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為加快推進棚改營造有利環境。

切實保證棚改資金籌集到位,市區兩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探索新型投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棚改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積極探索以PPP、企業債券、信託投資、基金投資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多措並舉,多頭並進,創造性解決融資問題,努力突破棚改資金不足的瓶頸制約。棚改所需資金量大、政策性強,必須從嚴管理、從嚴要求,按照規定使用征拆資金,做到陽光征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違反規定擠佔、挪用、套取棚改資金。

加強管理 優化細化

棚改,這樣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切實關注百姓所需,加大管理力度的前提下,優化細化每一步是圓滿完成任務的重要保障。

今年,呼和浩特市棚改安排投資405億元,徵收土地1.8萬畝,惠及群眾4萬戶、10.5萬人,征拆房屋854萬平方米。其中新城區投資92.5億元,實施二環快速路北側岱州營、下興營、毫沁營3個城中村整村改造和白酒廠棚戶區等12個城市棚戶區專案,徵收土地4501畝,拆除建築228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0998戶、21996人。回民區投資75.5億元,實施工農兵路危舊房改造等8個城市棚戶區和刀刀板、倘不浪、一間房3個二環快速路邊城中村整村改造,徵收土地2744畝,拆除建築141萬平方米,惠及群眾8611戶、25833人。玉泉區投資91.7億元,實施二環快速路和小黑河兩側當浪土木、南營子等13個城中村整村改造項目,徵收土地3861畝,拆除建築155萬平方米,惠及群眾8305戶、20762人。賽罕區投資145億元,實施敕勒川社區區塊等6個城市棚戶區改造和二環快速路兩側、煉油廠安全距離範圍內黑土凹村等7個城中村整村改造項目,徵收土地7128畝,拆除建築331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2320戶、36960人。

2018年安排投資475億元,徵收土地2萬畝,惠及群眾4.8萬戶、13萬人,征拆房屋970萬平方米。其中新城區投資42.4億元,實施三蔔樹等3個專案;回民區投資80億元,實施孔家營村等8個城中村整村改造項目;玉泉區投資139.7億元,實施二環快速路兩側辛辛板村等6個城中村整村改造和呼和浩特市醫院南側棚戶區改造項目;賽罕區投資212億元,實施東瓦窯村、雙樹村2個二環快速路以內專案和東喇嘛營村等8個二環快速路以外專案。

2019年安排投資383億元,徵收土地2.1萬畝,惠及群眾2.5萬戶、6.7萬人,征拆房屋855萬平方米。其中新城區投資44.8億元,徵收土地2239畝,拆除建築104萬平方米,惠及群眾4000戶、8000人;回民區投資91.2億元,徵收土地6271畝,拆除建築176萬平方米,惠及群眾5266戶、15798人;玉泉區投資124.8億元,徵收土地5147畝,拆除建築290萬平方米,惠及群眾7030戶、17575人;賽罕區投資122.7億元,徵收土地7767畝,拆除建築285萬平方米,惠及群眾8632戶、25896人。

再次助力棚改。

根據實施方案,從今年開始,呼和浩特市將用3年左右時間,投入資金約1263億元,分年度組織實施中心城區範圍內95個棚改項目,依法徵收6萬畝集體土地和2680萬平方米集體土地上房屋,妥善安置11.29萬戶、約30.3萬名被徵收居民,並把棚改騰退土地納入城市規劃管理,組織實施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宜居環境,提升城市顏值和品位;依法推進城中村集體經濟組織轉型,組建社區居民委員會,將城中村居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農村向城市轉變、村民向市民轉變、農村管理向城市管理轉變,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城市化和現代化水準。

為實現目標,呼和浩特市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將棚改與統籌推進城市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相結合,穩步推進二環快速路以內和沿線兩側及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發展重點區域、重要節點棚改工作,科學確定目標任務,合理界定改造範圍,整村改造、成片推進、不留死角。棚改騰退土地原則上先用於生態綠化和公園建設,騰出發展空間,還綠於民。

對棚改工作採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發揮政府的組織引導作用,在用足用好中央、自治區支援資金的同時,結合地區實際,積極探索區級政府購買棚改服務,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成為棚改實施主體,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多種管道籌集資金,採取多種形式參與實施棚改,多管道籌集保障棚改所需資金。

在棚改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優先安置。堅持先安置後拆遷原則,採取貨幣補償為主的安置方式,縮短安置週期,節省過渡費用,讓群眾儘快住上新房,享有更好的居住環境和物業服務。今年貨幣化安置率要達到90%以上。呼和浩特市有關部門儘快研究出臺優惠扶持政策,搭建多種形式的定向交易服務平臺,多管道籌集存量商品住房,建立完善的回遷安置房源庫,為棚改居民選購住房提供便利。城中村改造要實行戶籍制度、管理體制、經濟組織形式和土地性質同步轉變,符合條件的統一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好村民後續生活保障。

在棚改進程中實現完善配套,同步建設。堅持全面規劃、合理佈局、節約用地、綜合開發原則,統籌規劃改造區域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雨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商業、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無障礙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促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確實需要建設回遷安置房的,配套基礎設施要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科學組織 排憂解困

為加強組織領導,強力推進棚改,呼和浩特市在全市棚改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由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傑翔任總指揮的市棚改三年行動總指揮部,負責研究確定全市年度棚改任務,統籌調度、協調推進棚改資金籌集等各項工作,研究解決棚改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總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資金保障組、法制保障組、用地儲備規劃組、輿論宣傳組、審計協調組、督查推進組、信訪維穩組、社會保障組。辦公室設在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負責總指揮部日常工作和會務工作,統籌制定改造實施計畫和相關政策,組織、協調、推進棚改建設項目實施,指導和協調解決棚改中存在的問題。資金保障組設在呼和浩特市財政局,負責組織金融業務培訓、籌集棚改資金、招商引資等工作。

法制保障組設在呼和浩特市法制辦,負責組織提供法律諮詢、法制審查等服務,協調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協調處理涉法涉訴案件等工作。用地儲備規劃組設在呼和浩特市規劃局,負責編制和完善棚改專案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協調騰退土地移交儲備、管理,推進改造區域建設專案用地和建設審批手續。輿論宣傳組設在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負責棚改社會宣傳工作,在市級主要媒體開闢專欄,宣傳棚改典型經驗和做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審計協調組設在呼和浩特市審計局,負責對棚改專案資金使用情況組織全面審計監督等工作。督查推進組設在呼和浩特市委督查室,負責按照年度任務安排,對棚改工作組織監督檢查,及時通報工作進展等情況。信訪維穩組設在呼和浩特市信訪局,負責深入細緻做好群眾工作,及時妥善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和實際困難,依法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保障組設在呼和浩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按照有關政策落實城中村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研究制定失地農民的保護性就業政策,建立較為完善的就業再就業培訓機制,組織構建就業服務平臺,解決好失地農民就業再就業問題。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市四區黨委、政府作為棚改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把棚改作為頭號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通過進一步加強領導,用改革創新思維推進棚改工作,切實增強征拆力量,建立完善的工作推進機制。每個專案都明確一名區領導負責牽頭組織實施,並抽調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善於做群眾工作的處級、科級幹部和業務骨幹,充實到征拆改造第一線,全面建立處級幹部包專案、科級幹部包片、骨幹工作人員包戶的工作機制,切實提高改造工作成效。

市四區黨委書記親自掛帥、親自部署,把棚改前期工作尤其是征地拆遷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實。在原來工作基礎上,認真摸清轄區內棚改專案底數,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組織實施方案,擺佈好每個年度的工作任務,特別是2017年工作任務,抓緊落實改造資金、完善征拆補償方案,並抓好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村民社會保障方式轉變等各個重要環節的工作,拉單子、建台賬,進一步細化任務、壓實責任、明確完成時限,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行陽光征拆,有力推進各項任務落實。同時,按照中央、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的要求,採取有力措施,堅決打擊搶種房屋等各種形式的違法占地、違法建設,為有序推進棚改創造公平環境。

扎實推進專案審批手續,在認真梳理每個具體專案的基礎上,把存在的問題逐項列出清單,明確專人負責依法限期協調解決,儘快完善改造項目和回遷房建設審批手續,為專案融資和加快建設創造條件。呼和浩特市有關部門、單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合力攻關,建立綠色通道,切實提高審批服務效率,並按照職責分工全力支援棚改工作,主動幫助各旗縣區出主意、想辦法,及時協調解決棚改和專案審批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推進棚改三年行動,同步解決好房地產去庫存和以前棚改項目遺留問題。呼和浩特市四區黨委、政府結合棚改任務,制定明確的房地產去庫存計畫和棚改項目遺留問題解決方案,建立可滿足不同需求的房源資訊交易平臺,將現有商品房和回遷安置房庫存進行全面篩查,選定不同區域、不同價位的存量房,為棚改物件選購回遷安置用房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同時,對已經實施但未完成改造的棚改項目進行全面梳理,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並提出解決意見和措施,特別是對未能如期開工建設或未按徵收補償安置協議約定建成交付的回遷安置房建設項目,統籌提出一次性妥善解決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每個環節的責任分工,加快推進解決問題。呼和浩特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要切實強化措施,有力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和建設項目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紀檢監察、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主動配合棚改工作,加大違法違紀案件查處力度,及時糾正黨政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為官不為的問題,依法依紀受理、調查和處理相關投訴舉報,查處態度不積極、工作不主動、進度緩慢、弄虛作假等行為;依法嚴厲打擊以暴力手段威脅、脅迫工作人員,謀取不正當利益和黑惡勢力插手、非法阻礙棚改工作等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為加快推進棚改營造有利環境。

切實保證棚改資金籌集到位,市區兩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探索新型投融資模式,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棚改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積極探索以PPP、企業債券、信託投資、基金投資等多種形式籌集資金,多措並舉,多頭並進,創造性解決融資問題,努力突破棚改資金不足的瓶頸制約。棚改所需資金量大、政策性強,必須從嚴管理、從嚴要求,按照規定使用征拆資金,做到陽光征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違反規定擠佔、挪用、套取棚改資金。

加強管理 優化細化

棚改,這樣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切實關注百姓所需,加大管理力度的前提下,優化細化每一步是圓滿完成任務的重要保障。

今年,呼和浩特市棚改安排投資405億元,徵收土地1.8萬畝,惠及群眾4萬戶、10.5萬人,征拆房屋854萬平方米。其中新城區投資92.5億元,實施二環快速路北側岱州營、下興營、毫沁營3個城中村整村改造和白酒廠棚戶區等12個城市棚戶區專案,徵收土地4501畝,拆除建築228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0998戶、21996人。回民區投資75.5億元,實施工農兵路危舊房改造等8個城市棚戶區和刀刀板、倘不浪、一間房3個二環快速路邊城中村整村改造,徵收土地2744畝,拆除建築141萬平方米,惠及群眾8611戶、25833人。玉泉區投資91.7億元,實施二環快速路和小黑河兩側當浪土木、南營子等13個城中村整村改造項目,徵收土地3861畝,拆除建築155萬平方米,惠及群眾8305戶、20762人。賽罕區投資145億元,實施敕勒川社區區塊等6個城市棚戶區改造和二環快速路兩側、煉油廠安全距離範圍內黑土凹村等7個城中村整村改造項目,徵收土地7128畝,拆除建築331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2320戶、36960人。

2018年安排投資475億元,徵收土地2萬畝,惠及群眾4.8萬戶、13萬人,征拆房屋970萬平方米。其中新城區投資42.4億元,實施三蔔樹等3個專案;回民區投資80億元,實施孔家營村等8個城中村整村改造項目;玉泉區投資139.7億元,實施二環快速路兩側辛辛板村等6個城中村整村改造和呼和浩特市醫院南側棚戶區改造項目;賽罕區投資212億元,實施東瓦窯村、雙樹村2個二環快速路以內專案和東喇嘛營村等8個二環快速路以外專案。

2019年安排投資383億元,徵收土地2.1萬畝,惠及群眾2.5萬戶、6.7萬人,征拆房屋855萬平方米。其中新城區投資44.8億元,徵收土地2239畝,拆除建築104萬平方米,惠及群眾4000戶、8000人;回民區投資91.2億元,徵收土地6271畝,拆除建築176萬平方米,惠及群眾5266戶、15798人;玉泉區投資124.8億元,徵收土地5147畝,拆除建築290萬平方米,惠及群眾7030戶、17575人;賽罕區投資122.7億元,徵收土地7767畝,拆除建築285萬平方米,惠及群眾8632戶、25896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