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著名的“李悝論相”,是從哪五個方面來考察人才呢?

李悝(lǐ kuī)(前455—前395年), 河南濮陽人。 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學家。 他在魏成子、翟璜後得魏文候的重用, 出任魏國之相。 之後李悝進行了變法, 使魏國的國家實力、軍事實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魏國迅速崛起並成為強大的諸侯國。 戰國二百餘年歷史中, 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

李悝與魏文侯有一段關於論人才的交談, 被後人視為千古不變的真理, 您讀過嗎?如果沒有讀過, 下面請仔細閱讀:

有一次, 魏文侯向時任中山令的李悝徵求相國人選的意見, 他說:“先生, 您曾經說過, 家中窮苦的時候, 人就會考慮娶個賢妻來操持家事;如果是國家混亂的時候, 國君就會考慮選個良相來主持國事。 如今魏國剛剛成立(魏文侯便是魏、趙、韓三家分晉的魏國開國之君), 急需一個賢明之相, 我要在魏成子和翟璜之間選出一個人來擔任此職, 您看他們誰較為合適呢?”

李悝回答說:“我聽說, 卑賤的人不替尊貴的人謀劃, 疏遠的人不替親近的人謀劃。 我的職責在宮門以外, 不敢承擔這個使命。 ”而魏文侯堅持讓他說說自己的看法。

李悝乃說了一段流傳至今的五句名語:“應該從五個方面來考察一個士人:居者視其親,

富則視其矛, 達者視其舉, 窮則視其所不為, 貧則視其所不取。 憑藉這些原則就足夠了。 ”

這五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考察一個士人, 要看他平日與什麼人親近, 富貴時與什麼人交往, 顯達時要看他推薦什麼人, 窘困的時候他不會幹什麼事, 而貧窮的時候不要什麼東西。 這五項原則考察的重點是人能否保持操守與志氣, 全面而具體, 可以說是直到今日的至理。

魏文侯聽了李悝的回答, 馬上豁然開朗, 興奮地說:“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先生, 請回去休息吧, 我已經有了主意了。 ”

具體魏文侯任用誰當相國了呢?本文開始已經有任命的順序了, 這裡不再說明。 李悝與魏文侯有關相國人選的討論結束後, 李悝與翟璜還有一段精彩的問答, 筆者將在明天的文章裡詳述, 歡迎有興趣的讀者明日繼續閱讀。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 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