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戰成名的名將,即是戰神也是殺神

“投降趙卒本求生, 坑後誰人不整死。 三召三辭寧自刎, 邯鄲料不再長平。 ”這是南宋詩人徐鈞寫的一首《白起》。 講的便是秦國大將白起的故事。

《大秦帝國之崛起》白起劇照

白起又名公孫起, 曾在《羋月傳》和《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出現過, 乃是秦國的上將, 更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此人生卒年不詳, 據史料記載, 在西元前294年, 由於指揮新城之戰而一戰成名。

《羋月傳》白起劇照

提到新城之戰,

就不得不說那場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新城本為韓國的領地, 被白起奪下之後, 心中萬分憤慨, 急於想施以還擊, 收回失地新城, 便於魏國國君商議, 聯合出兵, 挫敗白起。 兩國集合兵力24萬有餘, 將伐之。 白起得知此事, 若正面對戰, 實力相差過於懸殊, 白起善於用兵, 史料稱“料敵合變, 出奇無窮, 聲震天下”, 那可不是徒有虛名, 幾經思索, 覓得可乘之機, 韓魏兩國各有私心, 並非齊心, 出兵繞至魏軍背後, 突襲成功, 又掉頭回來全殲韓軍, 聯軍大敗。 翌年, 白起出兵伐魏, 魏君得知後聞風散膽, 慌忙將六十一座城池拱手相讓給秦國。 一時間, 白起名聲大噪, 西元前279年, 白起乘勝追擊, 連下五城, 攻破當時的強國楚國, 楚王倉皇出逃, 消息一出,
震驚各國, 被秦昭公封為武安君, 乃是“以武安民”之意。

白起

“太息臣無罪, 胡為伏劍鋩。 悲哉四十萬, 寧不訴蒼蒼”是南宋詩人劉克莊描述白起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國士兵的《雜詠一百首·白起》。

當時的戰國七雄, 唯一剩下能與秦國一決雌雄的便是趙國了,

長平三年內由趙國名將廉頗把守, 無人能破。 先是又秦將王齕攻取上黨, 再使出反間計, 由秦相範雎派人帶千兩黃金去趙國散佈“秦軍不怕廉頗, 廉頗有什麼本領, 只會守不會攻, 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的言語, 趙王中計, 果真派趙括上場, 趙括只會紙上談兵, 哪裡會隨機應變, 秦王秘密派白起為主將, 王齕為副將, 趙括不知, 只準備了應對王齕的策略, 結果可想而知, 秦軍大勝, 趙括被殺, 四十萬趙軍投降。 本以為至此該結束了, 可萬萬沒想到, 白起作出了一個驚人決定, 活埋四十萬趙國士兵, 震驚趙國, 更是震驚七國。 如此暴虐, 殺人如麻在歷史上也是罕見至極。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之後, 趙國派說客蘇代遊說秦國, 同樣利用反間計, 鼓動秦相範雎說白起功高蓋主, 秦昭王不聽白起的軍事建議, 強行出兵, 兩戰兩敗, 最終賜死白起。

白起自刎

白起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感情色彩,前期百戰百勝,令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戰,一生為秦國收下七十餘座城池,此等戰績無人可敵,封之為“戰神”也是實至名歸,無奈長平一戰,坑殺趙國士兵四十余萬,始料未及,千古罪證,縱使萬世也難辨,稱之為“殺神”也不為過。最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草草了卻一生。

白起自刎

白起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感情色彩,前期百戰百勝,令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戰,一生為秦國收下七十餘座城池,此等戰績無人可敵,封之為“戰神”也是實至名歸,無奈長平一戰,坑殺趙國士兵四十余萬,始料未及,千古罪證,縱使萬世也難辨,稱之為“殺神”也不為過。最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草草了卻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