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用規矩交出叛逆的孩子,值得嗎?

男孩五歲, 智力出色, 很孤僻, 不合群, 一天難得見到他笑一下, 總一臉冷漠, 也不會和小朋友玩, 總是玩不到幾分鐘就和孩子發生衝突,

最後獨自躲在角落, 一個人默默的玩玩具。

五歲的孩子本是天真爛漫的, 可這樣的孩子之前到底經歷了什麼。

家人對孩子培養很用心從智力到習慣, 從飲食到舉止, 沒方面都需要孩子盡善盡美, 嚴格規範孩子的所有細節, 以早日把孩子培養成才。

男孩2歲的時候, 出去玩, 走累了, 媽媽不會去抱孩子, 而是告訴孩子是小小男子漢, 還再鼓勵孩子自己走, 直到孩子實在不能走了之後, 哭鬧之後才會服軟抱孩子。

為了讓孩子養成愛勞動講衛生的習慣, 男孩四歲的時候, 媽媽就要求孩子每天自己的內褲自己洗, 自己的襪子自己洗。 哪天孩子不想洗, 要放倒第二天洗, 媽媽也不妥協, 告訴孩子今日事今日畢。 吃飯的時候, 媽媽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修養,

吃飯必須在餐桌上吃, 偶爾餓了, 飯熟了, 可動畫片沒有看完。 男孩想一邊看電視一邊在茶几上吃飯, 媽媽不同意, 也不會跟孩子商量, 直接強行關閉電視。 孩子哭鬧, 不妥協, 媽媽就讓全家人不許吃, 等看完動畫片之後再吃。 吃飯的時候餐桌禮儀要遵循, 不許說話, 不許灑飯粒, 不可以發出咀嚼聲……諸如此類此類的要求很多很細, 幾乎每件事情都會有制定標準。

看似孩子有了許多的“好習慣”, 可孩子的偏執越來越明顯, 幾乎不接受任何有變化或常識裡沒有的事情。 有一次奶奶洗好葡萄, 遞給孩子吃, 遞的過程中葡萄掉了一顆, 孩子就不同意了, 非要奶奶接到葡萄上, 奶奶給孩子一串新的, 孩子死活不同意。 說教行不通了, 只有一頓暴揍才解決問題。 還比如爺爺接孩子從幼稚園回家, 每次都走同一條路, 然而有一天爺爺有事就帶孩子走了另外一條路, 結果男孩發現不對, 就哭鬧著拽著要爺爺走原來的路。 類似的事情還很多。

孩子5歲, 自然的天性就被規矩壓抑, 規矩讓這個孩子的內心已變形。 孩子表現出來的不體恤, 拒絕合作, 幾乎都是必然的成長狀態, 可家長一直要孩子規矩下去, 後果讓人擔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