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移墳次數最多的皇帝是誰?

中國的皇帝陵一般都要選址在負陰抱陽、藏風得水的風水寶地, 祖輩的骸骨在這種地方得到生氣, 即祖墳的風水越好, 子孫得到的蔭佑也就越多, “神靈安、子孫盛”的理想才能得以實現。

按照這種邏輯, 皇陵不僅是一座墳墓, 還是一筆王朝興盛的保險費, 所以, 皇陵一旦選定就不能輕易挪窩。

但中國漫長的歷史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例外, 在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 譬如金國的創立者完顏阿骨打的陵墓就曾經搬過三次家, 從遙遠的北方一路南下直到北京的大房山, 堪稱歷史一怪。

完顏阿骨打 畫像

完顏阿骨打漢名旻, 是今天黑龍江哈爾濱東南阿什河流域居住的女真族完顏部的首領。 史書記載他的騎馬射箭功夫了得, 而且是個大力士。 西元1113年十月, 其兄長完顏烏雅死後, 繼位女真各部落聯盟長, 稱都勃極烈。

當時的女真民族是遼國的附屬, 世代進貢受壓,

完顏阿骨打決心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局面, 於次年即遼天慶四年率領兩千五百人起兵反遼, 第一仗就大破甯江州(今吉林扶余東南)。

西元1115年正月, 完顏阿骨打在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稱帝, 正式建立金國, 同時改名為完顏旻。 接下來是一連串摧枯拉朽般的征戰, 西元1120年與宋朝訂攻遼計畫, 攻陷遼上京臨潢府, 1122年, 又攻下遼國的中京, 年底, 攻陷燕京, 即今天的北京。

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 眼看就要徹底毀滅遼國, 完顏阿骨打卻突然於西元1123年八月返回上京的途中病逝, 廟號太祖。

完顏阿骨打病逝時的金國活動區域還未能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而且當時的金國蠻氣未脫, 腦子裡根本沒有什麼風水寶地的概念,

所以遵循死哪兒埋哪兒的原則, 阿骨打先生的遺體就被葬在了上京會寧府北城外, 具體地址在今天黑龍江省的阿城市區南兩公里處, 稱睿陵。

這就是阿骨打先生死後的第一個窩, 陵塚上原建有寧神殿, 寧神殿又稱太祖廟。 今天能見到的睿陵公園占地面積五點一公頃, 其中建築面積一千多平方米, 共分為前導空間、神道空間、陵墓和寧神殿四個部分。 地宮內有完顏阿骨打的棺槨及馬匹等殉葬品。

後來的事實證明, 這個窩對完顏阿骨打來說只是一個旅店, 西元1135年(天會13年)二月根據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的遺囑, 他的陵墓遷至胡凱山與太祖合葬, 分成恭陵、睿陵二陵, 史稱合陵。

這次金國終於知道了風水為何物, 並把胡凱山確定為自家的龍脈。

這座胡凱山到底在哪兒, 學術界至今未有定論, 原因估計是《金史》的作者覺得胡凱山肯定會像金國的名字一樣萬古流芳, 所以壓根沒有記錄確切位址。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隨著皇帝陵寢遷葬於中都(今北京)大房山, 胡凱山的稱謂從此在史料記載中消失了。

史官一偷懶, 後人就撞牆, 為了搞清楚這個傳說中的胡凱山, 中國的學術界頗費了一番口舌和腦筋。 近年, 隨著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公佈, 胡凱山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這是因為名單中出現了一個“金代早期皇陵區”。

陵區各項資料非常符合史書中胡凱山的記載, 這就是位於阿城區松峰山鎮三清屯西北一公里半的老母豬頂子山南麓。

山上建有兩座陵墓, 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周圍碩大的石龜趺、石人、石羊、石鼓等文物。

完顏阿骨打的睿陵

這兩座陵墓於1961年發現, 所處地點被當地百姓稱為“老母豬頂子”, 是“老兀術頂子”的諧音。 歷史上的金兀術長期與嶽飛交火, 名氣不小, 完顏阿骨打是他的父親, 因兒被稱作“老兀術”。“老母豬頂子”離金國的上京很近,其規模和佈局符合金代皇家墓葬的傳統,所以應該是胡凱山。

可惜的是,完顏阿骨打才在胡凱山安靜了20年,西元1155年就又被挖出來再次南遷,改葬到如今北京的大房山(估計金國的國運就是這麼被整垮的)。

大房山的金代皇陵共有17座,原本也是富麗堂皇、氣勢恢宏,然而隨著明末時努爾哈赤起兵反對明朝,殺人殺紅了眼,當時的天啟皇帝跟著也氣紅了眼。

打不過活人,至少打得過死人,於是盛怒之下的天啟下令毀掉努爾哈赤的祖墳,破壞愛新覺羅一家的風水。於是同屬女真族的完顏一家就遭了殃,一頓鐵鍬鋤頭加大火過後,大房山的皇陵成了破磚爛瓦。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曾下令對金太祖和金世宗的陵殿加以修繕,並立碑對被焚毀的原因作了說明。康熙皇帝雖然稍加修復,但只是表面功夫,規模已大不如從前。

說起來完顏阿骨打的陵墓被發現還是一個偶然。上世紀80年代末,在大房山金陵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在主陵區發現一個巨型石坑,當時被當成一個祭祀坑,晾了十幾年一直沒人問津。

到2002年春天時,這個“祭祀坑”已經成了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門村村民綠化用的蓄水池。有關部門清理時發現裡面竟然堆積了二百多塊重約一噸的巨石。經過連續奮戰,巨石被一一搬起,底部的四具石槨露出了真容。經過確認,該陵就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睿陵。

因兒被稱作“老兀術”。“老母豬頂子”離金國的上京很近,其規模和佈局符合金代皇家墓葬的傳統,所以應該是胡凱山。

可惜的是,完顏阿骨打才在胡凱山安靜了20年,西元1155年就又被挖出來再次南遷,改葬到如今北京的大房山(估計金國的國運就是這麼被整垮的)。

大房山的金代皇陵共有17座,原本也是富麗堂皇、氣勢恢宏,然而隨著明末時努爾哈赤起兵反對明朝,殺人殺紅了眼,當時的天啟皇帝跟著也氣紅了眼。

打不過活人,至少打得過死人,於是盛怒之下的天啟下令毀掉努爾哈赤的祖墳,破壞愛新覺羅一家的風水。於是同屬女真族的完顏一家就遭了殃,一頓鐵鍬鋤頭加大火過後,大房山的皇陵成了破磚爛瓦。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曾下令對金太祖和金世宗的陵殿加以修繕,並立碑對被焚毀的原因作了說明。康熙皇帝雖然稍加修復,但只是表面功夫,規模已大不如從前。

說起來完顏阿骨打的陵墓被發現還是一個偶然。上世紀80年代末,在大房山金陵遺址的發掘過程中,在主陵區發現一個巨型石坑,當時被當成一個祭祀坑,晾了十幾年一直沒人問津。

到2002年春天時,這個“祭祀坑”已經成了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門村村民綠化用的蓄水池。有關部門清理時發現裡面竟然堆積了二百多塊重約一噸的巨石。經過連續奮戰,巨石被一一搬起,底部的四具石槨露出了真容。經過確認,該陵就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睿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