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播報」住在綠色社區 暢享綠色生活

思明區引導更多居民共建綠色社區, 共用綠色福利

位於瑞景社區的瑞景公園社區, 不僅綠化率高, 很多居民也自覺選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官任社區國際環保教育基地舉辦的活動吸引社區內的中外人士參與。 (官任社區供圖)

鼓浪嶼龍頭社區居民和志願者參與可回收物的細化分類活動。 (龍頭社區供圖)

初夏時節, 步入思明區蓮前街道瑞景社區, 隨處可感受到濃厚的綠色環保氛圍:社區內外、道路兩旁, 綠樹成蔭, 繁花似錦, 小橋流水, 還可聽取蛙聲一片;人們騎著自行車, 沿著紅色的透水路面, 騎上“空中自行車道”;四色的分類垃圾桶整齊地擺放在樓下, 人們自覺地分類投放垃圾;在許多居民家中, 節水、節能、廢物利用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是思明區大力創建綠色社區,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作為最基層的社會單元, 社區與居民的關係最貼近、最直接, 為了讓更多的居民享受綠色福利, 思明區高度重視社區工作, 將“善心善行”環保書院、環保講座、綠色陽臺等活動引入社區, 深入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 吸引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綠色社區的創建中來。

今天, 我們帶您走進思明區的3個綠色社區, 展示它們的綠色經驗和做法。

【數字】

70%以上

截至目前, 思明區共有68個綠色社區, 占全區社區數的70%以上, 其中, 國家級綠色社區有3個。

89.26%

思明區在全市率先建成鼓浪嶼龍頭、內厝、瑞景3個低碳社區試點, 已建成6個符合標準的綠色建築, 面積達27萬平方米,

新建綠色建築比例達89.26%。

12所

思明區推動東坪山、官任社區環保宣教基地的建立, 建成12所區級環境友好型學校;在西林、瑞景、官任、前埔南4個社區建立環保社區書院。

官任社區>>

打造廈門首個國際環保教育基地

在筼簹街道官任社區居委會頂樓陽臺, 別有一番“天地”。 這是官任社區在思明環保分局的專業指導下, 與廈門環保公益聯合會、廈門博愛社工服務中心攜手打造的廈門首個國際環保教育基地和雙語社區陽臺環保菜園, 名為“瑞園”。 社區居民和志願者正拿著小鏟子, 為菜地鬆土, 番茄、絲瓜結出了青澀的果實, 再過不久, 就能夠收成。 這裡的每塊菜地, 都有相應的社區居民認養, 認養牌上的姓名, 有的寫著中文,

有的寫著英文, 還有的寫著日文——官任社區是一個國際化的社區, 居住著1500多名的外籍人士。 “瑞園”為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提供了一個分享、學習、交流環保生活理念的平臺。 每個月, 基地都會舉辦主題課程活動, 內容包括環保酵素的製作、使用, 化妝品的製作, 與種植有關的文化、中草藥等, 居民均可參加。

社區居民“玉卿阿姨”是一個熱心的志願者。 每天, 她都會把家裡產生的廚餘垃圾收集起來, 帶到“瑞園”, 或漚製成有機肥料, 或製作成環保酵素。 今年2月7日, “玉卿阿姨”組織一批小朋友志願者, 來到社區一塊小廣場, 用環保酵素清洗被燒烤攤污染的路面, 一天之內, 原本油膩膩的路面, 變得乾淨如初, 讓小朋友們見識了環保酵素的“神奇”, 同時,也讓社區居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園,自覺抵制燒烤攤。

官任社區以國際環保教育基地為起點,廣泛發動社區居民進行綠色環境的營造,去年底,社區舉辦了一場“綠色陽臺”評選活動,並評選出了 “最美陽臺獎”“最具人氣獎”“最佳創意獎”“最生態獎”以及“美麗陽臺獎”。

瑞景社區>>

“家校社”聯動共同推廣環保理念

利用購物袋、紙箱做成頭飾和服飾;利用餅乾盒、優酪乳瓶、繩子等廢棄物品製作樂器;利用紙筒芯、蛋格製作收納盒……不久前,瑞景社區聯合好土公益品格家庭學院、瑞景社區幼稚園、瑞景商業廣場等單位組織40組親子家庭舉辦“我是環保小衛士”——家校社環保意識體驗活動,此次活動,40組親子家庭帶來了各具特色的家庭環保作品,並貼心地附上了製作步驟,教大家如何變廢為寶。瑞景社區還在社區家庭中宣導種樹植心行動,在內蒙古阿拉善建立“瑞景社區品格林”,瑞景社區大學和瑞景小學家委會定期開展環保愛心義賣活動,將義賣所得全部用於阿拉善自然教育基地建設。

近年來,瑞景社區積極依託“社區大學”“社區書院”“百姓講壇”等教育平臺,把低碳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帶入家庭、學校和社區,塑造居民節能環保從小做起、從家庭做起的品格新風尚,力求打造低碳宜居的綠色瑞景。

如今,許多瑞景社區的居民已經把低碳環保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社區內6個生活社區均實施垃圾分類收集,許多家庭自覺做到廚餘垃圾幹濕分離、生活垃圾按照有害物質、可否回收等標準進行分類,通過垃圾分類收集,實現資源再利用。目前,社區清潔樓末端廚餘垃圾總收集量日均約2.5噸,垃圾減量占比約15%。出門在外,儘量選擇低碳出行方式。途經瑞景社區的公車線路達到38條,BRT快速公交線路3條,“空中自行車道”的起點,就在瑞景社區,社區內還建設了一條700多米的環形自行車道,綠色出行已經成為社區居民的主流選擇。

龍頭社區>>

建環保驛站持續綠化美化房前屋後

鼓浪嶼龍頭路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但有一個店面卻獨樹一幟,它不賣任何商品,而是一個集環保知識教育、環保體驗學習、環保展示宣導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公益環保空間——它就是鼓浪嶼環保驛站。站內處處都有環保元素:供客人休息的長條椅,是由許多個塞滿塑膠袋的塑膠瓶做成的;一條手感柔和舒適的毛毯,是由塑膠瓶經過工業流程回收利用而來的。鼓浪嶼龍頭社區經常聯合環保驛站,共同舉辦環保宣傳活動,指導社區居民製作環保酵素、宣導垃圾分類不落地等。

在鼓浪嶼,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建築和生機勃勃的綠樹紅花相映生輝。龍頭社區廣泛發動居民持續在房前屋後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把身邊的一些閒置空地,變身為“社區園圃”,愛綠護綠的氛圍在社區深度蔓延。今年1月13日,龍頭社區在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舉辦 “迎新春 送花卉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可回收物換花卉活動,活動吸引社區居民積極踴躍參與,共送出花卉300餘盆。這樣的活動可謂是一舉兩得,既助力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又進一步推廣了房前屋後的綠化美化工作。

龍頭社區還通過舉辦“低碳家庭音樂會”、開展“低碳樂活族,我們在行動”廣場倡議簽名活動、聘請專家為居民講授《植物與低碳生活》、舉辦科普夏令營、推薦評選社區 “低碳家庭”等活動,使 “低碳生活”方式引領社區生活思潮。

同時,也讓社區居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園,自覺抵制燒烤攤。

官任社區以國際環保教育基地為起點,廣泛發動社區居民進行綠色環境的營造,去年底,社區舉辦了一場“綠色陽臺”評選活動,並評選出了 “最美陽臺獎”“最具人氣獎”“最佳創意獎”“最生態獎”以及“美麗陽臺獎”。

瑞景社區>>

“家校社”聯動共同推廣環保理念

利用購物袋、紙箱做成頭飾和服飾;利用餅乾盒、優酪乳瓶、繩子等廢棄物品製作樂器;利用紙筒芯、蛋格製作收納盒……不久前,瑞景社區聯合好土公益品格家庭學院、瑞景社區幼稚園、瑞景商業廣場等單位組織40組親子家庭舉辦“我是環保小衛士”——家校社環保意識體驗活動,此次活動,40組親子家庭帶來了各具特色的家庭環保作品,並貼心地附上了製作步驟,教大家如何變廢為寶。瑞景社區還在社區家庭中宣導種樹植心行動,在內蒙古阿拉善建立“瑞景社區品格林”,瑞景社區大學和瑞景小學家委會定期開展環保愛心義賣活動,將義賣所得全部用於阿拉善自然教育基地建設。

近年來,瑞景社區積極依託“社區大學”“社區書院”“百姓講壇”等教育平臺,把低碳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帶入家庭、學校和社區,塑造居民節能環保從小做起、從家庭做起的品格新風尚,力求打造低碳宜居的綠色瑞景。

如今,許多瑞景社區的居民已經把低碳環保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社區內6個生活社區均實施垃圾分類收集,許多家庭自覺做到廚餘垃圾幹濕分離、生活垃圾按照有害物質、可否回收等標準進行分類,通過垃圾分類收集,實現資源再利用。目前,社區清潔樓末端廚餘垃圾總收集量日均約2.5噸,垃圾減量占比約15%。出門在外,儘量選擇低碳出行方式。途經瑞景社區的公車線路達到38條,BRT快速公交線路3條,“空中自行車道”的起點,就在瑞景社區,社區內還建設了一條700多米的環形自行車道,綠色出行已經成為社區居民的主流選擇。

龍頭社區>>

建環保驛站持續綠化美化房前屋後

鼓浪嶼龍頭路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但有一個店面卻獨樹一幟,它不賣任何商品,而是一個集環保知識教育、環保體驗學習、環保展示宣導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公益環保空間——它就是鼓浪嶼環保驛站。站內處處都有環保元素:供客人休息的長條椅,是由許多個塞滿塑膠袋的塑膠瓶做成的;一條手感柔和舒適的毛毯,是由塑膠瓶經過工業流程回收利用而來的。鼓浪嶼龍頭社區經常聯合環保驛站,共同舉辦環保宣傳活動,指導社區居民製作環保酵素、宣導垃圾分類不落地等。

在鼓浪嶼,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建築和生機勃勃的綠樹紅花相映生輝。龍頭社區廣泛發動居民持續在房前屋後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把身邊的一些閒置空地,變身為“社區園圃”,愛綠護綠的氛圍在社區深度蔓延。今年1月13日,龍頭社區在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舉辦 “迎新春 送花卉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可回收物換花卉活動,活動吸引社區居民積極踴躍參與,共送出花卉300餘盆。這樣的活動可謂是一舉兩得,既助力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又進一步推廣了房前屋後的綠化美化工作。

龍頭社區還通過舉辦“低碳家庭音樂會”、開展“低碳樂活族,我們在行動”廣場倡議簽名活動、聘請專家為居民講授《植物與低碳生活》、舉辦科普夏令營、推薦評選社區 “低碳家庭”等活動,使 “低碳生活”方式引領社區生活思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