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斯拉夫百萬軍隊的“8天抗戰”

二戰中, 希特勒原打算在1941年5月15日發起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侵蘇戰爭, 但令他意外的是, 本屬軸心國陣營的南斯拉夫發生反德起義, 打亂了德軍的部署。 惱羞成怒的希特勒命令德軍及其僕從軍“立即抹掉南斯拉夫”, 儘管德軍只用數天就擊潰了南斯拉夫的武裝力量, 但他們進攻蘇聯的計畫也因此推遲了一個多月, 對二戰進程產生不小的影響。

戰前態勢

1939年二戰爆發後, 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節節勝利,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 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中東歐國相繼加入軸心國陣營, 成為其未來進攻蘇聯的“馬前卒”。

1941年, 希特勒向南斯拉夫王國攝政王保羅提出加入軸心國聯盟的要求。 懾於德國的軍事壓力, 3月25日, 保羅同意簽署入盟協議。 但親近蘇聯的南斯拉夫軍民不願與德國為伍, 畢竟在20多年前的一戰中德國曾侵略過自己的祖國。 3月27日, 南斯拉夫軍人集團在空軍總司令西莫維奇上將率領下發動政變, 擁立年僅18歲的國王彼得二世親政, 宣佈退出軸心國聯盟。

希特勒對此大為震怒, 立即下達第25號指令, 要求德軍暫緩進攻蘇聯的準備, 首先消滅“叛變”的南斯拉夫。 德軍將第1裝甲集群、第2集團軍和第41裝甲軍調往巴爾幹前線。 其中, 第1裝甲集群由第14裝甲軍、第41摩托化軍和第11軍組建而成, 準備向南斯拉夫東部進攻。 第2集團軍包括第46摩托化軍、第49山地軍、第51軍和第52軍,

負責進攻南斯拉夫北部。 第41裝甲軍位於上述兩支部隊之間, 負責從東北方向攻入南斯拉夫。 德軍共投入34萬人, 900輛坦克和近千架飛機。 此外, 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僕從國也躍躍欲試, 打算從南斯拉夫身上咬一塊肉下來。

南斯拉夫軍隊雖然有120萬之眾, 但軍隊裝備停留在一戰水準, 像陸軍僅有120輛老掉牙的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 空軍儘管有幾十架先進的Bf-109戰鬥機, 但它們來自敵對的德國, 很容易被對手摸清底細, 況且德國人掐斷了這些飛機的零件供應, 令南空軍後繼乏力。 更要命的是, 為了避免刺激德國, 南斯拉夫新政府不敢宣佈軍事總動員, 導致許多部隊處於缺編狀態。

戰役經過

和之前閃擊波蘭、法國一樣, 德國對南斯拉夫的入侵也是以空襲拉開序幕。 4月6日晨, 德國軍機從奧地利、羅馬尼亞機場起飛, 74架Ju-87俯衝轟炸機去攻擊南軍基地, 160多架Do-17和Ju-88轟炸機對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進行轟炸。 6日至8日, 貝爾格勒有1.7萬名居民死亡, 5萬餘人受傷。 在此過程中, 南空軍進行了殊死抵抗, 無奈勢單力孤, 很快被德國空軍打垮。

4月8日早上, 德軍第1裝甲集群由保加利亞進入南斯拉夫摩拉維亞河谷, 其中第14裝甲軍以第11裝甲師為前導, 引領第5裝甲師、第294步兵師及第4山地師向重鎮尼什開進。 途中, 南斯拉夫第5軍依託山地工事阻截德國第11裝甲師, 但後者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 僅用一天時間就突破了南軍防線。 南軍高層對這一變化反應過度,

命令摩拉維亞一帶的守軍全面撤退, 由於通信不暢、指揮混亂, 撤退行動很快變成潰散, 德軍迅速開入尼什市, 並沿著摩拉維亞河谷向貝爾格勒急進。 4月10日, 德軍佔領克拉古耶瓦茨兵工廠, 意味著南斯拉夫已無力維持戰爭。 11日, 德軍又擊潰倉促組織起來的南斯拉夫第6軍, 這時德軍距離貝爾格勒只剩下不到70千米的路程了。

北面的德軍進展更為順利, 第49山地軍在4月6日當天就越過奧地利與南斯拉夫的國境線, 兩天后佔領南斯拉夫斯洛維尼亞地區的第二大城市馬里博爾, 與之配合的德軍第51軍也進展順利, 很快從斯洛維尼亞打進克羅埃西亞。 需要強調的是, 由於南斯拉夫王國長期奉行民族歧視政策,

導致國內少數民族不滿, 南軍中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等族士兵要麼陣前嘩變, 要麼集體開小差, 讓德軍快速通過。 4月10日, 德軍進佔南斯拉夫第二大城市札格雷布, 南軍敗局已定。

位於東北方向的德國第41裝甲軍離貝爾格勒最近, 但動手稍晚, 他們於4月11日越過邊境, 在伏伊伏丁那平原上飛奔向前, 當晚就佔領了離貝爾格勒不到20千米的潘切沃。 第41軍離貝爾格勒很近, 卻難以跨越多瑙河, 因為跨河大橋早被南軍炸斷了。 4月12日, 第41裝甲軍的連長克林根伯格帶隊在河邊巡邏, 意外發現一艘被遺棄的摩托艇, 他便帶著9個人乘摩托艇渡河, 在此過程中, 他們未受到任何干擾。 過河後, 克林根伯格留下兩個人繼續駕駛摩托艇, 接運援軍,自己則帶著剩下的6個人向貝爾格勒進軍,沿途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進城後,一名日爾曼族商人自告奮勇,帶領這隊德軍前往南斯拉夫陸軍部,卻發現那裡早已人去樓空,克林根伯格又前往德國駐南斯拉夫公使館,在公使館外掛出一面大號的萬字旗,宣告佔領這座城市。兩小時後,貝爾格勒市長出現在公使館,向克林根伯格所率領的德軍小分隊投降。

其實,早在貝爾格勒遭空襲之後,南斯拉夫軍政大員們便丟下軍隊,倉皇逃到塞拉耶佛,首都變成不設防城市。隨著德軍迅速推進,南政府又撤到黑山,由於戰局已不可收拾,4月14日夜,國王彼得二世和幾位內閣大臣登上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逃往希臘。也正是從這一刻起,南斯拉夫境內已不存在有組織抵抗了,剩下的就是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投降而已。4月17日,德軍在波黑抓到落難的南斯拉夫外交大臣瑪律科維奇,隨即將他送到貝爾格勒,讓他以南斯拉夫政府代表的名義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南斯拉夫之戰宣告結束,只有一些不願屈服的南斯拉夫軍人帶著武器逃入山區,後來加入鐵托遊擊隊,投身祖國解放鬥爭。

戰役評價

對德軍來說,南斯拉夫戰役贏得格外輕鬆,這一點從傷亡數字就能看出來。德軍僅有151人陣亡、392人受傷、15人失蹤,對出動了34萬大軍的德國人來說,這麼低的傷亡率簡直讓人不敢相信。而南斯拉夫人則有35萬人被俘,陣亡數千人。整場戰役的進程也快得出人意料,主要戰鬥實際到4月14日就結束了,也就是說,德國人用8天時間就打垮了南斯拉夫王國。

儘管從戰果來看,納粹德國又獲得了一場大勝,但如果把時間的維度再拉長一點卻能夠發現:為了入侵南斯拉夫,德國調走了大批原定進攻蘇聯的部隊,同時又消耗了許多為進攻蘇聯準備的物資。因此,希特勒不得不把進攻蘇聯的時間向後推遲了一個多月,直到1941年6月22日才發動入侵。

西方歷史學者認為,正是被耽擱的一個多月,讓德軍在日後的莫斯科會戰中碰上提早到來的寒冬,從而損兵折將,敗下陣來。如果希特勒能按預定計劃(即5月15日)發動進攻,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還不會遇上可怕的“冬將軍”,屆時德軍的戰鬥力也不至於大打折扣,二戰形勢如何發展勢必難以預料。耐人尋味的是,二戰結束後,蘇聯始終對南斯拉夫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儘管兩國關係經歷過一段波折,但在大部分時間裡仍非常友好,這也許是因為南斯拉夫人用自己的犧牲,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吧。

接運援軍,自己則帶著剩下的6個人向貝爾格勒進軍,沿途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進城後,一名日爾曼族商人自告奮勇,帶領這隊德軍前往南斯拉夫陸軍部,卻發現那裡早已人去樓空,克林根伯格又前往德國駐南斯拉夫公使館,在公使館外掛出一面大號的萬字旗,宣告佔領這座城市。兩小時後,貝爾格勒市長出現在公使館,向克林根伯格所率領的德軍小分隊投降。

其實,早在貝爾格勒遭空襲之後,南斯拉夫軍政大員們便丟下軍隊,倉皇逃到塞拉耶佛,首都變成不設防城市。隨著德軍迅速推進,南政府又撤到黑山,由於戰局已不可收拾,4月14日夜,國王彼得二世和幾位內閣大臣登上英國皇家空軍的飛機逃往希臘。也正是從這一刻起,南斯拉夫境內已不存在有組織抵抗了,剩下的就是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投降而已。4月17日,德軍在波黑抓到落難的南斯拉夫外交大臣瑪律科維奇,隨即將他送到貝爾格勒,讓他以南斯拉夫政府代表的名義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南斯拉夫之戰宣告結束,只有一些不願屈服的南斯拉夫軍人帶著武器逃入山區,後來加入鐵托遊擊隊,投身祖國解放鬥爭。

戰役評價

對德軍來說,南斯拉夫戰役贏得格外輕鬆,這一點從傷亡數字就能看出來。德軍僅有151人陣亡、392人受傷、15人失蹤,對出動了34萬大軍的德國人來說,這麼低的傷亡率簡直讓人不敢相信。而南斯拉夫人則有35萬人被俘,陣亡數千人。整場戰役的進程也快得出人意料,主要戰鬥實際到4月14日就結束了,也就是說,德國人用8天時間就打垮了南斯拉夫王國。

儘管從戰果來看,納粹德國又獲得了一場大勝,但如果把時間的維度再拉長一點卻能夠發現:為了入侵南斯拉夫,德國調走了大批原定進攻蘇聯的部隊,同時又消耗了許多為進攻蘇聯準備的物資。因此,希特勒不得不把進攻蘇聯的時間向後推遲了一個多月,直到1941年6月22日才發動入侵。

西方歷史學者認為,正是被耽擱的一個多月,讓德軍在日後的莫斯科會戰中碰上提早到來的寒冬,從而損兵折將,敗下陣來。如果希特勒能按預定計劃(即5月15日)發動進攻,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還不會遇上可怕的“冬將軍”,屆時德軍的戰鬥力也不至於大打折扣,二戰形勢如何發展勢必難以預料。耐人尋味的是,二戰結束後,蘇聯始終對南斯拉夫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儘管兩國關係經歷過一段波折,但在大部分時間裡仍非常友好,這也許是因為南斯拉夫人用自己的犧牲,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