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首小調充滿了心酸:日本無恥的把“柳條湖事件”嫁禍中國

“高粱葉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 先占火藥庫, 後占北大營, 殺人放火真是凶!中國的軍隊好幾十萬……”這支流行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的《九一八小調》, 不僅描繪了日軍的狡猾與野蠻也譴責了中國軍隊的無能, 而這一切, 都來自於日軍嫁禍於人的一個陰謀――柳條湖陰謀。

柳條湖事件的主要策劃者是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朗以及瀋陽特務機關參謀等人, 他們精心設計了一套行動計畫, 把爆炸地點設在柳條湖段, 因為這裡比較偏僻, 不易被發現。 此外, 此地距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只有數百米, 方便嫁禍給東北軍, 也利於攻擊。 在時間安排上, 本來是安排在9月28日, 但由於消息洩露, 決定提前行動, 定在9月18日晚上行動。 他們約定, 以鐵路爆炸聲為暗號, 關東軍聽到爆炸聲, 便炮轟北大營, 發起全面攻擊, 一夜之間佔領瀋陽城。

9月18日晚, 瀋陽上空灣月如鉤, 疏星點點, 長空欲墜, 秋天的東北大地特別安靜, 殊不知一個罪惡的陰謀正在實施, 當晚, 日軍按照計畫實施行動。 東北軍的統帥張學良遠在北平, 事先已經得到蔣介石的多次指示, 要求他儘量避免與日本人發生衝突。 事變發生後, 東北軍參謀長向張學良請示如何應對。

為了保存實力, 息事寧人, 張學良指示不予抵抗。 東北軍的不抵抗, 不僅沒能使日軍停止軍事行動, 他們反而變本加厲, 加快了進攻的步伐。 19日早晨, 日軍佔領了瀋陽城。

事變爆發後, 關東軍除向軍部謊報軍情外, 還大造輿論, 謊稱“華兵爆破鐵路,

偷襲日本守備隊, 引起中日兩軍大衝突”。 日本侵略者賊喊捉賊, 掩蓋其罪惡陰謀, 並以此為藉口, 在白山黑水之間瘋狂地進行侵略。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 整個東北三省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萬同胞陷於日寇鐵蹄的蹂躪之下。 九一八事變,

進一步刺激了日軍的侵略野心。 同時, 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國內的政治形勢和階級關係, 中國局部的抗日戰爭從此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