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讓青春邊緣化?

本篇文章共:986個字, 建議閱讀:3分鐘

有自愛、仁愛、博愛的父母, 才會有優秀的孩子。 自愛是生命之源, 不自殺、不放棄、不消極;仁愛是對天下人、對國家不做缺德事,

常從為他人、為國家利益出發來做事;博愛是和諧社會、文明社會的根本。 三愛俱全才能真正成人。

一秦東魁

01

心理需求的極度匱乏使本性喪失

最近一個名為“藍鯨”的遊戲在俄羅斯傳開, 遊戲的參與者年齡一般在10-14歲, 遊戲本身的存在意義是要將生活中的一切都無意義化, 加入後沒有退路, 直至完成多個任務以及最後的任務也就是死亡。 短短數月就已造成俄羅斯一百多名青少年自殺, 據報導稱此遊戲已經蔓延到多個國家。

一個遊戲為什麼會讓這麼多的青少年甘願獻出生命?任由被一個陌生人每天發佈的任務所操控, 難道這些青少年沒有自己的思想嗎?或者說他們本身就輕視生命嗎?顯然不是這樣。

這些參與了遊戲的青年們大多生活較為坎坷, 有不為人知的家庭背景或個人障礙, 他們對外界產生的抵觸與抑制導致對生活的毫無嚮往和絕望。 他們失去了認同感, 找不到實現自我意義的價值所在, 對於他們而言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淩駕於生命之上。 殺害這些青年們的不是遊戲本身, 而是他們的需求本身。

02

好的行為輸出需要家長盡責

青少年的錯誤價值觀生成和原生家庭有脫不開的關係, 多數可以說是癥結所在。 父母是否起到了時刻注意孩子身心發展軌跡的作用, 有沒有對產生偏差的思想與行為及時進行有效溝通和解決。

在發現孩子有壞習慣時作為父母不該立刻予以訓斥, 因為這可能會是一件好事,

孩子所做出的一些不當行為恰好能讓我們清楚意識到壞習慣背後的心理需求, 就要好好回想是不是自己一直以來忽略了孩子的個人感受。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不要讓孩子變成負能量的裝載體, 不該把這份莫須有壓力交由他們來承受。

03

信服的前提需要教育者的規範

《弟子規》中講到:“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一個人不可以沒有自信、自立、自強的念頭。 自信建立在選擇聖賢書籍, 良師益友上面。 選擇聖賢理念, 親近良師益友, 我們的志向將會自強不息, 志向有了以後我們就會自立, 去落實聖賢所講, 在我們身上一定會散發出聖賢的德風、德行。

然而現在的人本末倒置很厲害, 過度物質化的觀念使所追求的方向偏離了正確軌道。

身為家長不能以身作則, 或用絕對高度的姿態去教育孩子, 對孩子能否接受這樣的方式不管不顧, 這都是不可取的辦法。 懂得換位思考, 用心體會孩子的感受並引導, 同時要改正不良之處, 孩子才會把我們當做好的被效仿者。

一我是泓迪一

謙德弘願原創出品

更多秦東魁老師視頻音訊, 請關注以下連結

蜻蜓fm秦東魁:http://neo.qingting.fm/channels/158114

優酷秦東魁:http://i.youku.com/u/UMTI2OTYyOTA0?spm=a2h0k.8191407.0.0

騰訊視頻秦東魁:http://v.qq.com/vplus/

您的轉發,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