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青幫是如何成立的

凡是瞭解一點中國近代史的, 大多都知道“幫會”這個概念, “幫會”按地域分的話, 可以分兩種, 城市裡的幫會叫“黑社會”, 農村的幫會叫“土匪”。 提起幫會, 大多數人會想到青洪幫, “青洪幫”不是“青紅幫”, 這是兩個幫會組織, 即“青幫”和“洪門”。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 青幫和洪門可謂名震天下, 江湖上無人不曉。 在近代中國, 二幫勢力影響深遠, 有“青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的稱謂, 對近代中國諸多歷史事件都發生重要影響。

談及青幫的頭面人物, 恐怕最容易想到的莫過於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幾個大佬了。 (劇透一下, 近期, 湖北衛視《大揭秘》將播出這三人的系列故事, 本週一至週三(5月22-24日), 湖北衛視《大揭秘》《外灘風雲》播出黃金榮系列三集, 敬請關注!)

要追溯到青幫的前身, 首先得從明末清初的三個結拜兄弟開始說起, 這三個人分別是翁岩、錢堅和潘清。

這三個人本來吧並不是一個地方的人,

但因為都喜歡習武, 而且都想在社會上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 幾經周折才走到一起。

翁岩是江蘇常熟人, 從小讀私塾, 中過秀才, 曾想通過科舉走入仕途。 後來因為經歷一些幫派組織欺壓弱小的現象, 而改變想法, 有了習武之心, 並前往嵩山少林寺拜師學藝。 經過苦練, 終於成為寺內不俗的武僧。

說到翁岩, 錢堅, 潘清這三個人的相會, 需要提一下張嶽這個人, 張嶽是天地會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門下弟子不少。 一日, 張嶽出遊到嵩山少林寺, 注意到了翁岩這個人物, 兩人一番交談, 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沒過幾天, 翁岩就在張嶽的遊說之下, 加入了天地會, 並成為了張岳的門徒。

張岳看出了翁岩的與眾不同之處,

返回嵩山之後, 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另外一位門徒錢堅。

錢堅本是江蘇人, 父親經商, 家中頗富裕, 不過, 在他十六歲那年, 父親死于一場大病, 家境衰敗。 輾轉來到開封, 投奔親友。

張岳向錢堅說明情況之後, 錢堅自是高興。 之後, 張岳又向錢堅推薦了潘清。 潘清浙江杭州人, 生性豁達。

張岳在錢堅臨行前囑咐道:你們三個相聚之後, 當去拜陸逵為師。 錢堅遵命而行。

三人相遇之後, 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一日吃飯之時, 三人模仿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結拜為三兄弟。 以翁岩最為年長, 錢堅次之, 潘清第三, 三人排定座次。 共赴杭州拜陸逵先生為師。

提到陸逵, 必須得和另外兩個人聯繫在一起, 一個是金幼孜, 一個是羅清。 這兩個人都是五臺山的高僧,

金幼孜為羅清的老師, 羅清為陸逵的老師, 所以, 這三個人又被尊稱為前三祖。 青幫入會證書與證章

時值清雍正年間, 因清朝立國之初履履征戰, 再加上阿哥們之間的皇位爭奪戰爭, 待傳位雍正皇朝時, 國庫便已空虛, 南北貧富差距立現, 歷代史中, 凡民饑則國必亂, 雍正皇帝深明此理, 勵精圖治, 從整治官吏, 到改革稅制, 再到設立軍機處, 大有一番作為之意。

雍正皇帝尤其重視農業, 糧食產量提上去了, 運糧的需求就產生了。 而大規模糧食運送只有採取漕運之法。

於是, 雍正皇帝大出皇榜由欽差田文鏡招民興辦水路糧運。 這就給予了翁岩, 錢堅、潘清三人機會。

三人在陸逵師傅的授意下, 揭皇榜前去應標。

也該是這三人發跡, 剛好欽差田文鏡是杭州人, 田文鏡聽了漕督對這三人的舉薦, 又聽說這三人中的潘清也是杭州人, 重心立刻就轉移到了這三個人身上。 後經過和三人的交談, 更是增加了對這三人的欣賞。

發展漕運的機會果然就留給了翁岩、錢堅、潘清這三個人, 並允許這三個人開門收徒。 三個人大幹一場, 忙得熱火朝天。 姜是老的辣, 陸逵建議他們在運糧幫內, 以天地會的小頭領為骨幹, 發展一個道友會。 既可方便管理, 又可加快漕運效率。 三是遇到突發事件還會有及時的力量來抵抗。

這使得三人茅塞頓開, 迅速執行, 收效甚好。 以漕運為紐帶的運糧幫便日益壯大起來。 三人自然就成了運糧幫的頭領。

翁岩他們不忘祖師, 也深知師父在民間的影響力。根據師父的教誨,尊達摩為祖師,又分別供奉金幼孜、羅清和陸逵為一至三代祖師。

後來為進一步增強漕運的影響力,三人延伸到了產業的上游,聯合當地富豪們蓋船廠造大船,淘汰糧幫中破舊的小船。這項工程耗資白銀110多萬兩,動用民工近二十萬人。工程進行的紅紅火火。青幫下層

咱們都知道,青幫是有輩分的,既然是師徒制,師傅就得比徒弟高一輩。最初的青幫並沒有嚴格的輩分之分,只有職分大小之別,據說是一件事導致的輩分這個制度的產生。

說是有一次翁岩喝了不少酒,來到了一條船上。

船主是一個安徽漢子,練就了一身功夫,人緣也不錯,幾十個老鄉都很服他,見到翁岩來了,這漢子便趕忙起身,讓進艙內,並親自端來一碗熱茶。

而此時翁岩的酒勁上來了,想起平時幾十個安徽人對這個漢子畢恭畢敬的樣子,火氣不打一處來。說也湊巧,正在翁岩接茶的時候,忽然一陣浪打來,船晃悠了一下,手中的茶灑了一半。翁岩頓時翻了臉,一下子將剩下的半杯茶潑在了安徽漢子的臉上,安徽漢子怔了,周圍的老鄉們也是攥緊了拳頭。安徽漢子哪受過這氣?於是怒氣衝衝的發問:幫主,你憑什麼欺負我?翁岩也不答話,揚手將手中的碗飛了過來。安徽漢子閃身躲過,並順手抄起了茶壺,說:你欺人太甚!

此時已經醉糊塗的翁岩搖搖晃晃的反問道:欺負你了,你想怎麼樣?

對翁岩不滿的安徽老鄉們也圍了上來,大家七嘴八舌的抱怨著,還有過激的老鄉要打翁岩。被船主所制止。

正在爭執不下之時,潘清和錢堅聞訊趕來了,在安徽漢子的幫助下,好說歹說平息了這場風波。

事情過後,錢堅和潘清都覺得翁岩辦事太不計後果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向師父請教,而此時他們的師父陸逵已經大不如以前,年老體弱,重病纏身,臥於病榻之上。聽了他們的稟報之後,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將三人招致身邊,訓斥了一頓之後,講出了自己的長遠計畫。也即是青幫祖傳的24字排序法。所謂24字,也就是由陸逵陸師傅多年傳教的經驗歸納而成:清靜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圓明行理,大通覺悟。自然,根據這24字的排輩順序,將加入糧幫的人依序排成輩分,訂立了下面服從上面的原則,大大提升了組織的嚴密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內鬥。

自然,在青幫歷史上,前三祖占了青幫的前三個輩分,後三祖翁岩、錢堅和潘清同屬德字輩。這個鏈條拉起來之後,青幫發展迅猛,一輩輩傳下去。

中國近代史上的青幫輩分一般只有四個,即“大通覺悟”。

直到後來的陳其美、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陳其美是大字輩,黃金榮不按照規矩辦事,稱自己是天字輩,杜月笙、張嘯林是悟字輩。

可以看出,“大通覺悟”這四個字是來自于陸逵先生組織的24字真言。

這就是青幫成立最初的故事。

也深知師父在民間的影響力。根據師父的教誨,尊達摩為祖師,又分別供奉金幼孜、羅清和陸逵為一至三代祖師。

後來為進一步增強漕運的影響力,三人延伸到了產業的上游,聯合當地富豪們蓋船廠造大船,淘汰糧幫中破舊的小船。這項工程耗資白銀110多萬兩,動用民工近二十萬人。工程進行的紅紅火火。青幫下層

咱們都知道,青幫是有輩分的,既然是師徒制,師傅就得比徒弟高一輩。最初的青幫並沒有嚴格的輩分之分,只有職分大小之別,據說是一件事導致的輩分這個制度的產生。

說是有一次翁岩喝了不少酒,來到了一條船上。

船主是一個安徽漢子,練就了一身功夫,人緣也不錯,幾十個老鄉都很服他,見到翁岩來了,這漢子便趕忙起身,讓進艙內,並親自端來一碗熱茶。

而此時翁岩的酒勁上來了,想起平時幾十個安徽人對這個漢子畢恭畢敬的樣子,火氣不打一處來。說也湊巧,正在翁岩接茶的時候,忽然一陣浪打來,船晃悠了一下,手中的茶灑了一半。翁岩頓時翻了臉,一下子將剩下的半杯茶潑在了安徽漢子的臉上,安徽漢子怔了,周圍的老鄉們也是攥緊了拳頭。安徽漢子哪受過這氣?於是怒氣衝衝的發問:幫主,你憑什麼欺負我?翁岩也不答話,揚手將手中的碗飛了過來。安徽漢子閃身躲過,並順手抄起了茶壺,說:你欺人太甚!

此時已經醉糊塗的翁岩搖搖晃晃的反問道:欺負你了,你想怎麼樣?

對翁岩不滿的安徽老鄉們也圍了上來,大家七嘴八舌的抱怨著,還有過激的老鄉要打翁岩。被船主所制止。

正在爭執不下之時,潘清和錢堅聞訊趕來了,在安徽漢子的幫助下,好說歹說平息了這場風波。

事情過後,錢堅和潘清都覺得翁岩辦事太不計後果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向師父請教,而此時他們的師父陸逵已經大不如以前,年老體弱,重病纏身,臥於病榻之上。聽了他們的稟報之後,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將三人招致身邊,訓斥了一頓之後,講出了自己的長遠計畫。也即是青幫祖傳的24字排序法。所謂24字,也就是由陸逵陸師傅多年傳教的經驗歸納而成:清靜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圓明行理,大通覺悟。自然,根據這24字的排輩順序,將加入糧幫的人依序排成輩分,訂立了下面服從上面的原則,大大提升了組織的嚴密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內鬥。

自然,在青幫歷史上,前三祖占了青幫的前三個輩分,後三祖翁岩、錢堅和潘清同屬德字輩。這個鏈條拉起來之後,青幫發展迅猛,一輩輩傳下去。

中國近代史上的青幫輩分一般只有四個,即“大通覺悟”。

直到後來的陳其美、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陳其美是大字輩,黃金榮不按照規矩辦事,稱自己是天字輩,杜月笙、張嘯林是悟字輩。

可以看出,“大通覺悟”這四個字是來自于陸逵先生組織的24字真言。

這就是青幫成立最初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