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愛民如子的乾隆,為什麼對百姓越級上告特別反感?告禦狀者下場慘

康乾盛世的乾隆帝, 自從登基以來就一改自己父親雍正帝的以嚴治國, 希望施行寬政已讓老百姓生活的安居樂業, 而且乾隆帝在任期內還模仿自己的爺爺康熙, 六次南巡, 體恤民情。

所以不論是電視劇還是文學作品 乾隆都是作為一個愛民如子的仁義明君形象出現, 但是在實際情況中, 乾隆十分反感百姓告禦狀, 為了加強君權, 乾隆曾嚴厲打擊“越級上訪”。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初七, 剛剛結束第二次南巡的乾隆北返, 走到江蘇與山東交界處時, 大駕突然停了下來, 新修好的禦路兩旁的水溝裡, 跪著兩個衣衫襤褸的災民, 他們舉著兩張紙, 很明顯是告禦狀的。

乾隆命人將二人帶到車前陳述詳情, 原來這二人都是河南西部夏邑人, 分別叫作張欽和艾鶴年, 他們稟告乾隆, 河南的西部遭遇了嚴重水災, 但是夏邑縣令孫默和河南巡撫圖勒炳阿卻串通起來,

隱瞞災情。

乾隆知道這兩位百姓是絕對不敢在自己面前說謊話的, 但是乾隆並沒有馬上處置兩位官員, 而是派了兩位官員前往查看事情, 又暗地裡偷偷派遣一個心腹觀音寶調查情況。

兩天之後, 乾隆走到山東鄒縣時, 又來一位告禦狀的老百姓,

此人叫劉元德, 同樣來自夏邑, 同樣告那兩位官員。 乾隆的臉色一下子嚴峻起來了。

並不是因為乾隆認識到那兩位元官員失職如此嚴重, 而是乾隆認為是有人在背後指示並策劃的告禦狀行為, 目的就是要整垮河南巡撫圖勒炳阿。 想到於此,

乾隆馬上讓人把劉元德關押起來, 並派人嚴加審訊, 揪出背後的主謀。

乾隆本人十分反感告禦狀, 反對越級上訪, 乾隆認為國家政治的運轉應該在建立在嚴格的秩序上, 老百姓有冤情, 可以按照規定層層上訪, 而不是越級上訪告禦狀。

乾隆覺得敢於告禦狀的人一定是不安分守己之人,

如果社會發生暴動, 告禦狀的人一定會鋌而走險, 這無疑是國家政治穩定的隱患, 所以乾隆很不支持百姓告禦狀。

乾隆對於自己的統治十分仔細, 在君權加強的背景下, 乾隆的神經變得十分敏感, 稍微有點兒違背常理, 乾隆也會抓住漏洞, 防微杜漸。

(有趣有料有八卦, 就在歷史老師張文平, 歡迎關注奧。 )

本文作者:王小二(本號專欄作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