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生活數學,幼兒放(fun)輕鬆

幼兒天生喜歡遊戲, 爸媽可以運用日常生活中各種與數學相關的學習情境, 與孩子一起發現數學, 促進孩子探究的興趣。

幼兒天生喜歡遊戲,

在與成人遊戲互動或玩玩具的過程中, 正是幫助學齡前孩子探索數學邏輯關係的大好機會。

幼兒學習數學的目的是什麼?

孩子每天觀察生活中的環境、思考與發現事物間的邏輯關係, 然後將此發現運用到生活中, 成為解決問題的歷程能力。 所以, 讓孩子在生活中與數學相遇、進而發現與理解邏輯數學概念, 才是幼兒數學學習的目的。

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數學相遇?

善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 讓孩子對原本就存在於生活環境中各種邏輯關係, 產生主動探究的興趣。 例如, 高矮/大小/多少等相對關係的比較、依據大小/顏色/形狀等事物屬性的分類、數與量的配對、上下前後的空間位置、不同形狀的認識,

以及組合、分割等概念。 父母若細心觀察, 不難發現這些都是學前幼兒在生活中喜歡與積極探究的數學邏輯關係。

讓學齡前幼兒在生活中多與環境裡真實具體的人、事、物反復互動, 並做細微觀察, 運用思考、歸納其中的因果邏輯關係。 若再加上成人或其他孩子數學語彙的解說, 更有助孩子各種數學概念的建構。

例如, 提供幾何釘板讓孩子主動操作, 當孩子以橡皮筋反復拉出各種三角形, 聆聽到大人或其他孩子運用「三角形」此一詞彙, 描述自己所建構出的形狀, 漸漸地他會歸納與發現三角形原來有3 個角, 進而發現有3 個邊, 並能與他人描述、分享三角形的這些特徵。

幼兒數學只有數數、加法與減法嗎?

幼兒數學其實包含很多概念,

並非只有數數與加減。 例如, 透過各種感官覺察及辨識環境中訊息的異同, 再以比較、分類、配對、排序、找出型式(規則性)、數與量的關係、數的合成與分解、測量(長度、重量、容積、時間等)、圖形、空間關係、以圖表來組織整理、分析訊息, 進而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數學, 應注意哪些原理?

觀察孩子, 以孩子當下的能力提供生活情境中熟悉、真實、具體事物的操作。 以數位與數量關係的理解為例, 孩子自會說話, 即可提供生活中配合動作唱數的機會, 例如爬一階梯時說1, 再爬另一階時說2⋯⋯。 之後, 父母可再視孩子的年齡及發展能力, 例如逛生鮮超市時, 請孩子配合唱點數, 或者從一堆蘋果中拿出家裡人數的蘋果數量,

回家後分配給每位家人一顆蘋果。 隨著孩子年齡與能力的增長, 慢慢再從具體階段進入到半具體階段的學習, 改以蘋果的相片/圖片, 讓孩子指出3 個, 之後, 再進入以半抽象符號輔助孩子對抽象符號的理解, 例如以畫○○○或/ / /代表3 顆蘋果。 最後, 進展到孩子對抽象符號理解與認識階段:指出或寫出數字3 代表3 顆蘋果。

依隨幼兒年齡及發展能力, 在生活中給予循序漸進的引導, 讓幼兒在生活中理解各類數學邏輯關係與符號意義, 奠定穩實的數學學習基礎, 也能理解數學與個人生活的關聯, 進一步將所習得的數學活用於生活中, 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各類問題。

生活中, 可幫助親子共同探究數學意義及樂趣的活動有哪些?

爸媽可以巧妙運用日常生活中各種與數學相關的學習情境, 與孩子一起發現數學、談論數學、進行數學思考及問題解決。 例如, 利用與孩子一起從事家務時, 讓孩子分類洗好的乾淨衣物, 協助孩子探索數學分類概念。 但之前可以先引導孩子多觀察注意衣服特徵, 或藉助大人語言指導的提示將事物內在屬性、關係加以說明。 例如這是爸爸穿的大外套、這是小寶穿的小外套⋯⋯幫助孩子統整事物的屬性與關係, 及歸納事物性質的共同性。 若孩子能將衣物自行分類, 可以鼓勵孩子說出他們的分類標準是顏色、形狀、大小、材質, 還是在家/出外的衣服?

搭乘電梯時, 孩子喜歡按電梯樓層, 可以乘機問他們:「若我們從3 樓搭到地下3 樓, 會經過幾層樓?」他們會數一數電梯按鈕回答:「6。」慢慢地,他們也會試著自己布題,並扳手指頭解題:「如果我們從2 樓搭乘電梯到地下3 樓我們會經過5 樓,如果我們從1 樓搭乘電梯到地下3 樓我們會經過4 樓⋯⋯。」再者,透過繪本閱讀、與孩子一起談論並探索各種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概念及問題解決,可將孩子的數學學習由具體階段( 藉由具體物的學習) 逐漸提升到半具體階段( 藉由照片與圖片的學習)。

孩子都喜歡聽有趣的故事,喜歡欣賞繪本中的圖畫,圖畫可説明尚未具備閱讀文字能力的學齡前孩子理解故事,或作為他們複述故事時的提示。繪本中的故事大多反映人類生活中的種種面向,數學源自於人們的生活,許多故事繪本其實都呈現人們在日常活動中(例如烹飪、購物等),對各類數學概念及能力的運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幼兒父母們說故事時,若能利用繪本故事的主要情節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孩子發現、創造數學相關問題及預測問題解決策略,可以促進孩子對數學探究的興趣。不論是在生活廣度或思考深度上。例如《義大利面與肉丸子》一書中,康福特夫婦舉辦一場32 人的家庭聚餐,他們有8 張桌子和32 只椅子,到底要將桌子分開擺好呢?或將桌子合併,讓多人可坐在一起聊天?陸續到來的客人,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座位安排妙招,到底怎麼排,才能讓每位客人都有位子呢?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數量分配的概念,以及如何幫康福特夫婦有效的解決問題。盡可能提供對應孩子發展能力、興趣的各類邏輯數學關係的相關玩具,讓孩子在與玩具互動過程中,發現、理解與運用數學。

會經過幾層樓?」他們會數一數電梯按鈕回答:「6。」慢慢地,他們也會試著自己布題,並扳手指頭解題:「如果我們從2 樓搭乘電梯到地下3 樓我們會經過5 樓,如果我們從1 樓搭乘電梯到地下3 樓我們會經過4 樓⋯⋯。」再者,透過繪本閱讀、與孩子一起談論並探索各種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概念及問題解決,可將孩子的數學學習由具體階段( 藉由具體物的學習) 逐漸提升到半具體階段( 藉由照片與圖片的學習)。

孩子都喜歡聽有趣的故事,喜歡欣賞繪本中的圖畫,圖畫可説明尚未具備閱讀文字能力的學齡前孩子理解故事,或作為他們複述故事時的提示。繪本中的故事大多反映人類生活中的種種面向,數學源自於人們的生活,許多故事繪本其實都呈現人們在日常活動中(例如烹飪、購物等),對各類數學概念及能力的運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幼兒父母們說故事時,若能利用繪本故事的主要情節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孩子發現、創造數學相關問題及預測問題解決策略,可以促進孩子對數學探究的興趣。不論是在生活廣度或思考深度上。例如《義大利面與肉丸子》一書中,康福特夫婦舉辦一場32 人的家庭聚餐,他們有8 張桌子和32 只椅子,到底要將桌子分開擺好呢?或將桌子合併,讓多人可坐在一起聊天?陸續到來的客人,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座位安排妙招,到底怎麼排,才能讓每位客人都有位子呢?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數量分配的概念,以及如何幫康福特夫婦有效的解決問題。盡可能提供對應孩子發展能力、興趣的各類邏輯數學關係的相關玩具,讓孩子在與玩具互動過程中,發現、理解與運用數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