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林鳳祥北伐軍兵敗東連鎮,僧格林沁立功,勝保丟官被發配新疆勞改

連鎮位於東光縣城之南, 隔河西北與阜城、西南與景縣鼎足而立。 連鎮南鄰吳橋, 東出百里即渤海。 連鎮, 古名連窩鎮, 因運河兩岸的六個小村莊連在一起而得名。 南運河將連鎮分為東西兩鎮, 水陸交通十分方便,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854年太平天國北伐軍攻取天津失利, 回師南返, 於阜城受挫, 突圍後攻佔水陸要塞連窩鎮。 清參贊大臣僧格林沁率十萬大軍包圍連窩鎮。 北伐軍只剩萬餘人, 在此構築約三十華里的“木城”, 欲憑藉有利地勢堅守待援。

此時, 留守連鎮的太平軍僅有六七千人, 而僧格林沁則擁軍二三萬人。 清軍也在連鎮四周挖掘了深壕, 構築土城, 壕深寬各有二丈餘, 土城高有一丈五六尺, 厚有八九尺, 上面安有抬槍、火炮, 每隔一丈支起帳篷一座, 設士兵十名, 嚴密對北伐軍進行圍堵, 企圖將太平軍困死此地。 可是圍攻數月後, 清軍不但不能取勝,

反而損兵折將, 士氣越來越低, 以致僧格林沁不斷受到清廷的申斥。

1854年5月5日, 林鳳祥、李開芳率部自阜城突圍到東光縣之連鎮, 得到天京援軍到山東的消息, 林鳳祥、與李開芳商定分軍, 由李開芳率馬隊600余騎於5月28日自連鎮突圍, 前往接應援軍。 李開芳馳抵山東高唐,

才得知援軍已經潰散, 乃據城固守計。 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 馳抵山東高唐, 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 乃據高唐作固守計。 林鳳祥則繼續困守連鎮, 內缺糧草, 外無援兵, 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

李開芳走後,

林鳳祥率部堅守待援, 其間多次和清軍交戰, 雙方均死傷慘重, 清軍的幾名將領先後戰死, 北伐軍也所剩幾千人。 七月份, 清軍引運河水將連鎮淹沒, 死人無數, 使得林鳳祥所部處境愈加艱難。

1855年1月, 北伐軍已不足兩千人, 此時城中糧草已盡, 百姓家的雞鴨豬羊和糧食也被吃光。

後來, 實在沒有法了, 就宰戰馬, 剝樹皮, 後騾馬吃光, 刀鞘吃光, 野菜與樹皮吃光, 天天都有餓死者, 最後實在也沒得吃的了, 就開始人吃人, 把抓獲的清軍與己方的逃兵殺了當乾糧, 活者吃死者, 好不淒慘。 百姓多有想逃脫者, 但有土城阻擋, 又有兵士看守, 終未成功。 於是, 許多百姓也被活活餓死。 最後清軍展開了攻心戰, 日日讓太平軍投誠過來的人高舉“投誠免死”牌在營壘外轉悠, 招降了數百名太平軍。 此時李開芳採納工匠的建議, 製造幾十輛冰車用以對敵, 把幾輛冰車連為一體, 如同城垣, 既能固守又可衝鋒, 冰車備有長木頭、草束, 遇水就拋入, 可以凍成冰橋, 便於前進。 有幾次幾百個太平軍推著冰車在冰上行走如飛, 往復衝鋒,而清軍步兵、騎兵到冰面上就滑倒,被滑倒的清兵大多被太平軍砍死,清軍趕忙收兵。

1855年1月7日,清軍猛攻連鎮,太平軍非死即降,見俘虜人人身上都有作為口糧的人肉,審問才知這些肉是他們從已掩埋的同伴的屍體上割下,由於士兵餓得不行,林鳳祥只得下令挖掘屍體當軍糧。2月中旬,林鳳祥在連鎮樹木城,掘深壕堅守,抗擊清軍。僧格林沁則在連鎮周圍挖壕、築壘進行圍困。清軍急攻連鎮,林鳳祥督師苦戰,屢創清軍。但因長期缺糧,軍士羸餓至不能舉戈矛,連鎮失陷。2月17日,林鳳祥放棄西連鎮,集中力量堅守東連鎮。林鳳祥利用僧格林沁的誘降陰謀,於2月18日派原清朝縣丞蕭鳳山等九十餘人詐降清軍,以便聯絡降眾為內應,配合守軍出擊,打破清軍的圍困。但這項計畫被清軍識破,詐降的九十餘人全部被害。

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將連鎮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可是林鳳祥鎮定自若,繼續指揮突圍作戰,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

1855年3月7日,在孤軍奮戰9個月後,僧格林沁指揮數倍于北伐軍的清軍,集中炮火轟擊木城,在火炮的協助下,北伐軍將士拚死抵抗,最後清軍對林鳳祥固守的東連鎮發動總攻,連鎮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清軍紛紛突入。太平軍將士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大量殺傷清軍。林鳳祥在督戰時身受重傷,士氣大受影響。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北伐軍大部陣亡,其餘或被俘,或從運河潛逃。清軍攻入連鎮。此時的連鎮已是餓殍遍野,滿目蒼夷,許多百姓家中亦是十室九空,而生者的頭髮長達數尺,慘景可見一斑。

清軍在連鎮徹搜了三晝夜,把連鎮查了個底朝天,又在運河中下網進行撈尋,清軍就是找不到林鳳祥的屍身。這樣一直搜到了第四天,清軍終於在連鎮內的一處帳篷之下,查到了一個地道的小入口。這個地道上面蓋著石板,石板上又堆放了大量的磚瓦。僧格林沁一聞彙報,立即親自率人前來看看。當挖開洞口之後,清軍開始喊話,可地洞之中沒有一點回音。

此時有一個昔日在北伐軍中當過廚師的太平軍叛徒施紹垣自告奮勇,隻身一個人入到洞中去查看。入到洞裡面之後,施大廚嚇得一大跳。他看見了洞裡面異常的寬闊,而且其中有燈,有床帳,有桌椅,生活陳設樣樣齊全。再仔細一看,他發現了林鳳祥與檢點、指揮、總制等30多名北伐軍將領躲藏在其中,壁間堆滿著糧食,看上去這些糧食可以供這些人消費一個多月。洞中太平軍看見施大廚入洞後,紛紛要求提刀去殺,後被林鳳祥喝止:“洞口已破,天意可知,殺他無益。”由於林鳳祥右臂左腿均受重傷,只得率眾與部下大將汪一中、江玉道、蕭在仁、李開蘭、吉金祥、黃益峰、陳亞末、歐振彩等出洞認載。

僧格林沁粗略審訊之後,將北伐軍師帥楊文清,軍帥楊吉金等34個人押解滄州紅孩口淩遲。然後派清恃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將林鳳祥等多人押上囚車檻送到北京,由大將軍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的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有一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以及經歷。3月15日,林鳳祥被淩遲於北京西市菜市口。行刑時,林鳳祥毫無懼色,行刑的劊子有16人,因多年未行此刑,劊子手就找來細漁網,緊勒其身,就網眼大小,塊塊割之,據說林鳳祥十分英勇,刀割向哪裡,目光就盯向哪裡,就是不出一聲,一直將四肢和胸部的肉割完,換了幾個劊子手才行刑完畢,他到死都沒呼一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31歲。

林鳳祥之被寸解,尤為慘烈,致有驚懼而死者。清李桓《寶常齋叢稿》記載:淩遲之法,由劊子手十六人,各持木柄小鐵抓,四面環鋤,頃刻間自頂至踵,肉筋俱盡,僅餘骨骼。有監刑官連姓者,其債務人山西朱氏,欲觀刑,立于連姓身後。頂白氊帽,反穿羊皮襖,其實官人無不頂紅帽者。諸劊子手見其怪異,相與言曰此必為禦史親故,謀所以虐之。於是背向監刑者四人,每施一鋤,即挑向後擲,血濺肉飛,飛越官員,悉中朱面,其人立處,多人緊擠,兩手不能舉,兩腳不能移,呼吸間血肉滿面,頭目盡腫。待刑畢人散,則已昏暈倒地。及欲刮去血肉,則熱肉親生人之膚,氣血相固,牢不可脫。強扶回寓,遂死。劊子手心術狠矣,其手法則絕工矣。遠於《莊子》郢人運斤成風神話矣。

北伐軍是太平軍中最能打的漢子,太平天國北伐軍在連鎮與清軍血戰一年,最終林鳳祥部北伐軍在連鎮全軍覆沒,李開芳部的北伐太平軍處境就更加艱難了,由於在連鎮殲滅了林鳳祥部北伐軍,僧格林沁立了大功,而攻高唐不下沒有立功的勝保遭到革職,清廷把勝保遣戍發配到新疆勞改。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

1、太平天國歷史疑案:李秀成被曾氏兄弟偷天換日秘密送回海州之謎

2、洪秀全第五子下落之謎:幼東王洪天佑是否隨王妃逃脫來到了淮南

3、臨洺關之戰:太平軍大敗北方兵馬,直隸總督納爾經額也為此而丟官

4、太平天國英武猛將李開芳北伐兵敗馮官屯,臨刑前手下還踢死劊子手

5、天津之戰:城防空虛的津城釋囚犯充兵勇,清軍開堤放水堵截太平軍

往復衝鋒,而清軍步兵、騎兵到冰面上就滑倒,被滑倒的清兵大多被太平軍砍死,清軍趕忙收兵。

1855年1月7日,清軍猛攻連鎮,太平軍非死即降,見俘虜人人身上都有作為口糧的人肉,審問才知這些肉是他們從已掩埋的同伴的屍體上割下,由於士兵餓得不行,林鳳祥只得下令挖掘屍體當軍糧。2月中旬,林鳳祥在連鎮樹木城,掘深壕堅守,抗擊清軍。僧格林沁則在連鎮周圍挖壕、築壘進行圍困。清軍急攻連鎮,林鳳祥督師苦戰,屢創清軍。但因長期缺糧,軍士羸餓至不能舉戈矛,連鎮失陷。2月17日,林鳳祥放棄西連鎮,集中力量堅守東連鎮。林鳳祥利用僧格林沁的誘降陰謀,於2月18日派原清朝縣丞蕭鳳山等九十餘人詐降清軍,以便聯絡降眾為內應,配合守軍出擊,打破清軍的圍困。但這項計畫被清軍識破,詐降的九十餘人全部被害。

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將連鎮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可是林鳳祥鎮定自若,繼續指揮突圍作戰,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

1855年3月7日,在孤軍奮戰9個月後,僧格林沁指揮數倍于北伐軍的清軍,集中炮火轟擊木城,在火炮的協助下,北伐軍將士拚死抵抗,最後清軍對林鳳祥固守的東連鎮發動總攻,連鎮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清軍紛紛突入。太平軍將士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大量殺傷清軍。林鳳祥在督戰時身受重傷,士氣大受影響。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北伐軍大部陣亡,其餘或被俘,或從運河潛逃。清軍攻入連鎮。此時的連鎮已是餓殍遍野,滿目蒼夷,許多百姓家中亦是十室九空,而生者的頭髮長達數尺,慘景可見一斑。

清軍在連鎮徹搜了三晝夜,把連鎮查了個底朝天,又在運河中下網進行撈尋,清軍就是找不到林鳳祥的屍身。這樣一直搜到了第四天,清軍終於在連鎮內的一處帳篷之下,查到了一個地道的小入口。這個地道上面蓋著石板,石板上又堆放了大量的磚瓦。僧格林沁一聞彙報,立即親自率人前來看看。當挖開洞口之後,清軍開始喊話,可地洞之中沒有一點回音。

此時有一個昔日在北伐軍中當過廚師的太平軍叛徒施紹垣自告奮勇,隻身一個人入到洞中去查看。入到洞裡面之後,施大廚嚇得一大跳。他看見了洞裡面異常的寬闊,而且其中有燈,有床帳,有桌椅,生活陳設樣樣齊全。再仔細一看,他發現了林鳳祥與檢點、指揮、總制等30多名北伐軍將領躲藏在其中,壁間堆滿著糧食,看上去這些糧食可以供這些人消費一個多月。洞中太平軍看見施大廚入洞後,紛紛要求提刀去殺,後被林鳳祥喝止:“洞口已破,天意可知,殺他無益。”由於林鳳祥右臂左腿均受重傷,只得率眾與部下大將汪一中、江玉道、蕭在仁、李開蘭、吉金祥、黃益峰、陳亞末、歐振彩等出洞認載。

僧格林沁粗略審訊之後,將北伐軍師帥楊文清,軍帥楊吉金等34個人押解滄州紅孩口淩遲。然後派清恃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將林鳳祥等多人押上囚車檻送到北京,由大將軍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的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有一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以及經歷。3月15日,林鳳祥被淩遲於北京西市菜市口。行刑時,林鳳祥毫無懼色,行刑的劊子有16人,因多年未行此刑,劊子手就找來細漁網,緊勒其身,就網眼大小,塊塊割之,據說林鳳祥十分英勇,刀割向哪裡,目光就盯向哪裡,就是不出一聲,一直將四肢和胸部的肉割完,換了幾個劊子手才行刑完畢,他到死都沒呼一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31歲。

林鳳祥之被寸解,尤為慘烈,致有驚懼而死者。清李桓《寶常齋叢稿》記載:淩遲之法,由劊子手十六人,各持木柄小鐵抓,四面環鋤,頃刻間自頂至踵,肉筋俱盡,僅餘骨骼。有監刑官連姓者,其債務人山西朱氏,欲觀刑,立于連姓身後。頂白氊帽,反穿羊皮襖,其實官人無不頂紅帽者。諸劊子手見其怪異,相與言曰此必為禦史親故,謀所以虐之。於是背向監刑者四人,每施一鋤,即挑向後擲,血濺肉飛,飛越官員,悉中朱面,其人立處,多人緊擠,兩手不能舉,兩腳不能移,呼吸間血肉滿面,頭目盡腫。待刑畢人散,則已昏暈倒地。及欲刮去血肉,則熱肉親生人之膚,氣血相固,牢不可脫。強扶回寓,遂死。劊子手心術狠矣,其手法則絕工矣。遠於《莊子》郢人運斤成風神話矣。

北伐軍是太平軍中最能打的漢子,太平天國北伐軍在連鎮與清軍血戰一年,最終林鳳祥部北伐軍在連鎮全軍覆沒,李開芳部的北伐太平軍處境就更加艱難了,由於在連鎮殲滅了林鳳祥部北伐軍,僧格林沁立了大功,而攻高唐不下沒有立功的勝保遭到革職,清廷把勝保遣戍發配到新疆勞改。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

1、太平天國歷史疑案:李秀成被曾氏兄弟偷天換日秘密送回海州之謎

2、洪秀全第五子下落之謎:幼東王洪天佑是否隨王妃逃脫來到了淮南

3、臨洺關之戰:太平軍大敗北方兵馬,直隸總督納爾經額也為此而丟官

4、太平天國英武猛將李開芳北伐兵敗馮官屯,臨刑前手下還踢死劊子手

5、天津之戰:城防空虛的津城釋囚犯充兵勇,清軍開堤放水堵截太平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