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蘇的一個縣,是著名賢相伊尹故里,也是“海上布達拉宮”!

江蘇, 簡稱“蘇”, 省會南京市, 得名於1667年取“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 從原江南省分出而建江蘇省, 素有“水鄉江蘇”之稱, 歷史文化悠久, 名人輩出。 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 人口8000多萬, 轄1個副省級市、12個地級市、23個縣級市、22個縣。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江蘇的一個縣, 是著名賢相伊尹故里, 也是“海上布達拉宮”!

首先, 灌雲, 在中國歷史上, 為取境內灌河、雲臺山二地之首字而得縣名, 有連雲港南大門之稱, 境內淮北平川第一神山--大伊山有“十裡青山半入城”之美譽, 位於灌河入海口的開山島被譽為“海上布達拉宮”。 在中國歷史上, 早在6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就有人類在此活動, 是華夏第一賢相商朝伊尹的故鄉。

其次, 《尚書·禹貢篇》記載, 灌雲縣境屬於古九州之一的徐州地域, 後又劃入兗州, 至春秋戰國時期, 先為郯國, 後為越、楚所有。 秦漢行郡縣, 為朐縣管轄, 分屬薛郡、郯郡、東海郡。 至南北朝, 改朐縣稱為朐山縣, 並在今龍苴鎮設置海州, 統轄6個郡19個縣, 今縣境則屬於東彭城、海西、東海3郡領地。

再次, 北齊年間, 海州州治遷到朐山, 縣境則統一為海州轄地。 到隋、唐、五代十國、宋、金時期, 依然沒有取得建制, 一直為朐山縣的一部分, 隸屬海州。 元朝, 稱海寧州。 明朝初年, 將海寧州又恢復為海州, 並撤銷朐山縣, 其縣境被劃入海州。

最後, 在中國歷史上, 民國元年, 廢置海州設立縣制, 從海州直隸州解析出東海、灌雲二縣, 以板浦為縣治之所在, 與東海、沭陽、贛榆合稱海屬4縣, 隸屬徐海道管轄。 1983年開始實行市管縣體制, 被劃歸連雲港市管轄。 至今面積1542平方公里, 人口102萬, 轄10個鎮、2個鄉、1個街道辦。

文:淩晨小米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