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聊聊汽車設計的英倫范兒!

新車競爭, 最核心的是“設計之戰”。

一款車的成敗, 也許早在幾年前, 就由它的設計師們決定了命運。 《童濟仁汽車評論》也非常關注全球和中國汽車設計領域的發展變化趨勢。 從本周起, 我們將聯手國內汽車設計圈頂尖的《汽車設計師聯盟》, 推出《汽車設計江湖》系列連載文章。

今天繼續尋找設計武林最強地。 在談完了美國加州、義大利的都靈、德國汽車城和法國巴黎之後, 英國怎麼可能不來一篇?

作者丨汽車設計師聯盟

今天就來敘敘這個島國首都--倫敦, 曾經叱吒全世界的資本主義老大哥的帝都。

聊設計, 就先要看看英國這個國家人的特質。 有禮貌, 紳士風度, 優雅、貴氣還有獨特的、純正的英倫腔是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獨有的特色。 英國人高度重視自己的傳統, 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性。

大不列顛盛產彬彬有禮的紳士和淑女, 在人們眼中, 他/她們溫文爾雅、謙遜有禮、舉止大方, 從骨子裡透出來的高貴感, 讓你覺得滿街都是詹姆士邦德和凱拉奈特莉。 在英國, 有一句每天都要說一萬遍的話叫:SORRY。

英國有理由自豪, 一戰、二戰英國都是戰勝國。 當然聯盟君認為英國最後支撐著歐洲戰場, 英吉利海峽的地理優勢給了英國人很大的優勢。

國土面積相比其他的歐洲國家大不了多少, 卻在鼎盛時期擁有最多的殖民地。 君主立憲制大大地削弱了國王的權利, 加強了議會的權利, 從而使國家機器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國王所左右, 這樣有利於統治國家,

是比較早的民主制度的起源。 加上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頭者, 這些都是英國人驕傲的地方, 對傳統的傳承讓他們從中世紀至今都有一種貴族氣息。

如今的英國早已經轉型為創意元素的輸出國家, 從英國製造成功轉型英國創造, 更是集聚了整個世界的設計人才。

古典與現代的碰撞很完美的融合在一個城市裡, 也是歐洲的經濟中心, 每年舉行世人矚目的設計節, 豪車更是滿街跑。 沒錯, 那就是倫敦, 一個連本土人民都覺得非常高大上的城市, 所謂英國除了倫敦, 其他地方都只能叫村兒。

▎設計之都的緣由

接下來, 聯盟君給大家細數一下大倫敦成為設計之都的緣由!

原因一:歷史積澱

從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以來, 倫敦一直是新思想的先驅, 其設計的歷史源遠流長。 那時候才沒有歐盟類, 那個時代是英國輸出設計的大時代!

倫敦作為現代設計的發祥地,從Mini汽車到協和式飛機,從去年剛建立了戴森設計學院的James Dyson到“建築界女魔頭” Zaha Hadid;再到蘋果設計語言的定義者Jonathan Ive,再到服裝界的“壞孩子”Alexander McQueen,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每個時代的前沿設計都集中呈現在這個城市裡,倫敦這座城市造就了他們,也使得倫敦成為全球設計師的夢想之地。

設計師最關鍵的就是設計品味, 200多座博物館,從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到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古典的藝術薰陶會對每個設計師的審美有著潛移默化的改變。更有Tate博物館裡眾多著名的當代藝術。不僅僅是作品所表達的對傳統藝術的結構,更多的是不斷在傳達在這座城市裡不斷創新的意識。這樣的氛圍會輻射到每一個在這裡學習的設計學者。

原因二:多元的文化環境

倫敦街頭,能夠聽見各個國家的語言,比如法語、西班牙語、德語、阿拉伯語等等。這樣的環境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一種對其他文化互相尊重和吸納。

倫敦保留了最好的英國,對於其他國度的人而言,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鍵一千個人都將他們所想的都表達了出來。這種文化的多樣性和開放度,無疑是英倫三島上唯獨只有倫敦才有的魅力,營造了倫敦成為國際化設計一流平臺的巨大優勢!

其中最大的融合各種文化的就是英國的酒吧!倫敦酒吧隨處有,幾人一桌聊一宿!每個設計院校裡,大學酒吧是最不可缺少的。

原因三:藝術名校效應

倫敦可以說是現代設計的發源地,設計教育已然成為這座城市吸納高精尖人才的關鍵!從建築界的一霸的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到服裝界的Central Saint Martins

再到國際聲譽數一數二、179年歷史的Royal College of Art(簡稱RCA)。

在這樣院校讀書的同學們沒有一個是沖著學位來的,這些學校的歷史讓每個在讀學生擁有世界上最一流的平臺,這些學校的校友讓每一個學生輻射到最前端的設計思潮。

在倫敦的藝術類院校中,設計行業頂端的大師協助自己的院校,而自己的院校也不斷向設計行業輸出優秀的學生。而且所謂名校效應,許多進修的同學本身具有設計工作經驗,名校的平臺吸引了更多這樣的學生。

原因四:獨特的英國汽車設計

前文大多都是英國大設計的環境如此前端。接下來我們不得不聊聊很“特別的”英國汽車設計。無論是經典的老爺車還是現代“英國”豪華品牌的車型,遠遠駛來的就會透著典型的英國車獨特的低調,優雅的氣質,就算旁邊有著眾多德系車型也無妨。

▎設計優勢何在

優勢一:皇家貴族的象徵

歐洲其實不乏皇家貴族,可是偏偏英國的皇家成員卻成了全球的焦點。

自工業革命以來,汽車成為了貴族的身份展示的必備品。英國人對他們皇室崇拜文化的宣傳,這些英國豪華品牌的汽車上體現的優雅,尊貴,不可否認有一部分功勞是貴族們的功勞哦!

9月12號,90歲的女王還自己開著路虎帶著家人去郊遊,知後座兒女們作何感想啊。

優勢二:傳承

歷史是最好的墊腳石,這句話最契合英國汽車了,英國品牌每一代都有緊密的聯繫。“我的氣質必須保持統一”,保守主義一直以來都是英國人奉行的傳統,歷史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F-type並非想超越它的巔峰E-type。

阿斯頓馬丁DB5深入人心,過了那麼多反覆運算,依舊能找到整個品牌的聯繫。

英國車真的就像英國人的性子一樣:我可能不再是世界第一,我可能不符合主流價值觀,但我絕對不隨波逐流,被短暫的潮流所左右。我會以我獨有的方式證明我的價值,並維持我的尊嚴,而這個世界總會有一群人,哪怕不多,能明白我,這就夠了。

優勢三:汽車文化深入骨髓

德國擁有很多汽車博物館,保時捷博物館,賓士博物館,大眾博物館。英國不僅博物館,街頭也是博物館,倫敦大街上經典車型隨處可見,在城中心更是豪車雲集。高速公路上更是大開眼界。

優勢四:汽車設計教育氛圍

在英國,如果你是剛高中畢業,對汽車設計有”火火火”一般的夢想,那考文垂是你的起點哦!如果你是工作了幾年的設計師,在英國RCA是你唯一的選擇!因為她的唯一性,集成式的資源,平臺,都在這所院校,而且在這個學校裡全都是設計圈兒裡的人,你能在同學身上學到更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彼得希瑞爾▐

賓士總監戈登·瓦格納▐

路虎主設計師Gerry McGovern和捷豹設計總監Ian Callum▐

這幾位都畢業於RCA。和Art center 和PF齊名的世界著名汽車設計院校。她的獨特性區別於其他兩所高校,RCA只有研究生課程,對於設計,她的宗旨並不是如何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比例,調整型面的技法。不局限於單純的造型,還有更多是去探索未來環境下交通工具上的更多的變革。而且RCA就是典型的英國院校,來到學校的同學沒有一個不是熱愛汽車設計的,很多一部分是駐場設計師。

如今,又有福特前總監J Mays坐鎮。這些著名的校友經常來學校做講座,畢業展他們的到來則是同學們找工作最好的機會。而且學校的地理位置又那麼的“貴氣”,被阿爾伯特音樂廳和三座著名博物館包圍,這些就是為啥設計圈兒的人一聽到RCA就覺得檔次不一樣。

說了那麼多,有沒有發現英國現在不斷地為其他國家輸出他的設計人才呢?倫敦城市依舊是英倫風,可是越來越多的外來“流動”人口造就了越來越多元國際化的氛圍,留過英的同學們都知道,留在英國有一份固定合同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So英國真的是你想像中的那樣麼?

英國既保持傳統、又善於融合創新的國際形象,初步實現了從英國製造轉變為英國創造的產業升級,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但恰恰是這樣的印象,印證了英國唯有擁抱歐洲,歡迎來自全世界的經濟與物質文化交流,傳統的英國商業與工業文明留下的遺產才能在全球化時代真正得以再度發揮影響。以移民、就業、捍衛傳統之名選擇退出歐盟,回到自我塑造的英國式生活的神話之中,從長遠來講必將損害英國的國家利益,其結果與英國工業主義精神的消亡或有異曲同工之效。

1、優雅,紳士=英國人的形象?

自古以來島國人民都有一個共識:英吉利海峽對面的歐洲大陸人民和我們有根本上的不同!這是英國人眼中的周邊國家:

英吉利海峽的驚濤駭浪為大不列顛群島築起了天塹,島國人民還有保守、封閉、高傲排外以及莫名的優越感等游離于優雅之外的屬性。曾經的世界第一,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啦。他們好像是班級裡的三好學生一樣。但是三好學生也有性格問題好嗎!

2、英國最負盛名的足球流氓

英格蘭最早的足球流氓活動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不要以為足球流氓在英國就是打群架,他們可是有組織無紀律的團體,阿森納的槍迷(Gooners)、獸群(The Herd)曼聯的紅軍(Red Army)。大部分人都來自底層社會階層,工作不順心,家庭不美滿等等全都是這些人成為這樣的人的原因。

3、英國紳士文化的現實

一談到紳士,可不會像是美食一樣無趣。大家自然就會想到英國男士穿著西裝,一個精緻手巾在胸口,對吧。是不是這些場景很熟悉?

當然,“英倫紳士”一詞真正成為社會通用的說法,還是要在英國電視劇大量進入中國觀眾的硬碟以後。特別是在 2011 年,隨著流行多年的美劇逐漸勢衰,英劇的大量進入(特別是《唐頓莊園》和《神探夏洛克》),新近大量湧現的英劇愛好者也不僅滿足于劇情和演員,而著力於分析劇中反映的“英國生活方式”的種種細節。在網上搜索“從唐頓莊園看”,大量的“從《唐頓莊園》看英式禮儀”、“……看英國文化特徵”、“……看英國貴族精神”等文章。到 2013 年以後,國內視頻網站紛紛大量引入英劇,並建設專門的英劇頻道。

英國人其實在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宣傳和娛樂他們的已經漸漸消失的貴族文化而已,20世紀英國民主化進程很多貴族已經開始沒落。所以,當我們討論英倫風時,我們討論的並不是時尚,實際上想強調的是那個時代象徵的文明和教養。

朋克重鎮Camden Town就在北倫敦,其實離市中心並不是很遠,那裡感受到的完全就是另一個倫敦,這也是另一部分年輕人的意識形態啊!這也是英國文化的一部分。

4、顛沛流離的英國汽車現狀

6月24日 英國“成功”脫歐後,簡直就是庸眾的迫害啊。緊隨其後的是蘇格蘭、倫敦要求再來投,這就是日不落帝國傲嬌民眾們的生活日常。

同樣的在汽車行業,很多汽車品牌早已“被”脫英,難逃被收購的命運: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mini、賓利、勞斯萊斯、羅孚、MG。“國粹”品牌的相繼易主,標誌著曾經無比強勢的英國汽車工業一去不復返。

▎總結與反思

英國汽車文化的精髓,在於對歷史經典的傳承,英國人對傳統的堅持固然成就了英國車的輝煌!卻也無可避免地走向保守和偏執,在現今性價比為王道的汽車市場,英國車企仍然因循守舊地固守高端戰略,堅持手工製作以及挑剔的選材,在成本、創新以及產量上無法與時代同步。

英國人對貴族和皇室文化的尊崇,執著得令人費解,雖然這造就了英國車裡占主體的豪華品牌,卻也同樣地高高在上,難以成為普羅大眾的生活方式,也就不把錢當錢的中東土豪會像買菜一樣買他們的產品。

身價不菲的同時銷量堪憂,死板的英國車企為了保留這所謂的“貴族血統”,從來不屑於將精力投入到中低端的民用車,將這個巨大市場讓給美洲車、日本車,這無異於自廢武功。英國人傲慢的性格以及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們容易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故步自封。

在這個以科技創新驅動的互聯網汽車時代,過度的政府保護和依賴歐洲市場,使得英國品牌如同被長期被圈養起來的野獸,最終喪失了科技創新的動力,因此陷入困境也不足為奇啦。對於脫歐的英國來說,損失可是巨大,不過對於近兩年的中國人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

如果,您也對汽車設計領域非常感興趣,可以選擇:

倫敦作為現代設計的發祥地,從Mini汽車到協和式飛機,從去年剛建立了戴森設計學院的James Dyson到“建築界女魔頭” Zaha Hadid;再到蘋果設計語言的定義者Jonathan Ive,再到服裝界的“壞孩子”Alexander McQueen,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每個時代的前沿設計都集中呈現在這個城市裡,倫敦這座城市造就了他們,也使得倫敦成為全球設計師的夢想之地。

設計師最關鍵的就是設計品味, 200多座博物館,從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到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古典的藝術薰陶會對每個設計師的審美有著潛移默化的改變。更有Tate博物館裡眾多著名的當代藝術。不僅僅是作品所表達的對傳統藝術的結構,更多的是不斷在傳達在這座城市裡不斷創新的意識。這樣的氛圍會輻射到每一個在這裡學習的設計學者。

原因二:多元的文化環境

倫敦街頭,能夠聽見各個國家的語言,比如法語、西班牙語、德語、阿拉伯語等等。這樣的環境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一種對其他文化互相尊重和吸納。

倫敦保留了最好的英國,對於其他國度的人而言,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鍵一千個人都將他們所想的都表達了出來。這種文化的多樣性和開放度,無疑是英倫三島上唯獨只有倫敦才有的魅力,營造了倫敦成為國際化設計一流平臺的巨大優勢!

其中最大的融合各種文化的就是英國的酒吧!倫敦酒吧隨處有,幾人一桌聊一宿!每個設計院校裡,大學酒吧是最不可缺少的。

原因三:藝術名校效應

倫敦可以說是現代設計的發源地,設計教育已然成為這座城市吸納高精尖人才的關鍵!從建築界的一霸的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到服裝界的Central Saint Martins

再到國際聲譽數一數二、179年歷史的Royal College of Art(簡稱RCA)。

在這樣院校讀書的同學們沒有一個是沖著學位來的,這些學校的歷史讓每個在讀學生擁有世界上最一流的平臺,這些學校的校友讓每一個學生輻射到最前端的設計思潮。

在倫敦的藝術類院校中,設計行業頂端的大師協助自己的院校,而自己的院校也不斷向設計行業輸出優秀的學生。而且所謂名校效應,許多進修的同學本身具有設計工作經驗,名校的平臺吸引了更多這樣的學生。

原因四:獨特的英國汽車設計

前文大多都是英國大設計的環境如此前端。接下來我們不得不聊聊很“特別的”英國汽車設計。無論是經典的老爺車還是現代“英國”豪華品牌的車型,遠遠駛來的就會透著典型的英國車獨特的低調,優雅的氣質,就算旁邊有著眾多德系車型也無妨。

▎設計優勢何在

優勢一:皇家貴族的象徵

歐洲其實不乏皇家貴族,可是偏偏英國的皇家成員卻成了全球的焦點。

自工業革命以來,汽車成為了貴族的身份展示的必備品。英國人對他們皇室崇拜文化的宣傳,這些英國豪華品牌的汽車上體現的優雅,尊貴,不可否認有一部分功勞是貴族們的功勞哦!

9月12號,90歲的女王還自己開著路虎帶著家人去郊遊,知後座兒女們作何感想啊。

優勢二:傳承

歷史是最好的墊腳石,這句話最契合英國汽車了,英國品牌每一代都有緊密的聯繫。“我的氣質必須保持統一”,保守主義一直以來都是英國人奉行的傳統,歷史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F-type並非想超越它的巔峰E-type。

阿斯頓馬丁DB5深入人心,過了那麼多反覆運算,依舊能找到整個品牌的聯繫。

英國車真的就像英國人的性子一樣:我可能不再是世界第一,我可能不符合主流價值觀,但我絕對不隨波逐流,被短暫的潮流所左右。我會以我獨有的方式證明我的價值,並維持我的尊嚴,而這個世界總會有一群人,哪怕不多,能明白我,這就夠了。

優勢三:汽車文化深入骨髓

德國擁有很多汽車博物館,保時捷博物館,賓士博物館,大眾博物館。英國不僅博物館,街頭也是博物館,倫敦大街上經典車型隨處可見,在城中心更是豪車雲集。高速公路上更是大開眼界。

優勢四:汽車設計教育氛圍

在英國,如果你是剛高中畢業,對汽車設計有”火火火”一般的夢想,那考文垂是你的起點哦!如果你是工作了幾年的設計師,在英國RCA是你唯一的選擇!因為她的唯一性,集成式的資源,平臺,都在這所院校,而且在這個學校裡全都是設計圈兒裡的人,你能在同學身上學到更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彼得希瑞爾▐

賓士總監戈登·瓦格納▐

路虎主設計師Gerry McGovern和捷豹設計總監Ian Callum▐

這幾位都畢業於RCA。和Art center 和PF齊名的世界著名汽車設計院校。她的獨特性區別於其他兩所高校,RCA只有研究生課程,對於設計,她的宗旨並不是如何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比例,調整型面的技法。不局限於單純的造型,還有更多是去探索未來環境下交通工具上的更多的變革。而且RCA就是典型的英國院校,來到學校的同學沒有一個不是熱愛汽車設計的,很多一部分是駐場設計師。

如今,又有福特前總監J Mays坐鎮。這些著名的校友經常來學校做講座,畢業展他們的到來則是同學們找工作最好的機會。而且學校的地理位置又那麼的“貴氣”,被阿爾伯特音樂廳和三座著名博物館包圍,這些就是為啥設計圈兒的人一聽到RCA就覺得檔次不一樣。

說了那麼多,有沒有發現英國現在不斷地為其他國家輸出他的設計人才呢?倫敦城市依舊是英倫風,可是越來越多的外來“流動”人口造就了越來越多元國際化的氛圍,留過英的同學們都知道,留在英國有一份固定合同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So英國真的是你想像中的那樣麼?

英國既保持傳統、又善於融合創新的國際形象,初步實現了從英國製造轉變為英國創造的產業升級,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但恰恰是這樣的印象,印證了英國唯有擁抱歐洲,歡迎來自全世界的經濟與物質文化交流,傳統的英國商業與工業文明留下的遺產才能在全球化時代真正得以再度發揮影響。以移民、就業、捍衛傳統之名選擇退出歐盟,回到自我塑造的英國式生活的神話之中,從長遠來講必將損害英國的國家利益,其結果與英國工業主義精神的消亡或有異曲同工之效。

1、優雅,紳士=英國人的形象?

自古以來島國人民都有一個共識:英吉利海峽對面的歐洲大陸人民和我們有根本上的不同!這是英國人眼中的周邊國家:

英吉利海峽的驚濤駭浪為大不列顛群島築起了天塹,島國人民還有保守、封閉、高傲排外以及莫名的優越感等游離于優雅之外的屬性。曾經的世界第一,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啦。他們好像是班級裡的三好學生一樣。但是三好學生也有性格問題好嗎!

2、英國最負盛名的足球流氓

英格蘭最早的足球流氓活動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不要以為足球流氓在英國就是打群架,他們可是有組織無紀律的團體,阿森納的槍迷(Gooners)、獸群(The Herd)曼聯的紅軍(Red Army)。大部分人都來自底層社會階層,工作不順心,家庭不美滿等等全都是這些人成為這樣的人的原因。

3、英國紳士文化的現實

一談到紳士,可不會像是美食一樣無趣。大家自然就會想到英國男士穿著西裝,一個精緻手巾在胸口,對吧。是不是這些場景很熟悉?

當然,“英倫紳士”一詞真正成為社會通用的說法,還是要在英國電視劇大量進入中國觀眾的硬碟以後。特別是在 2011 年,隨著流行多年的美劇逐漸勢衰,英劇的大量進入(特別是《唐頓莊園》和《神探夏洛克》),新近大量湧現的英劇愛好者也不僅滿足于劇情和演員,而著力於分析劇中反映的“英國生活方式”的種種細節。在網上搜索“從唐頓莊園看”,大量的“從《唐頓莊園》看英式禮儀”、“……看英國文化特徵”、“……看英國貴族精神”等文章。到 2013 年以後,國內視頻網站紛紛大量引入英劇,並建設專門的英劇頻道。

英國人其實在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宣傳和娛樂他們的已經漸漸消失的貴族文化而已,20世紀英國民主化進程很多貴族已經開始沒落。所以,當我們討論英倫風時,我們討論的並不是時尚,實際上想強調的是那個時代象徵的文明和教養。

朋克重鎮Camden Town就在北倫敦,其實離市中心並不是很遠,那裡感受到的完全就是另一個倫敦,這也是另一部分年輕人的意識形態啊!這也是英國文化的一部分。

4、顛沛流離的英國汽車現狀

6月24日 英國“成功”脫歐後,簡直就是庸眾的迫害啊。緊隨其後的是蘇格蘭、倫敦要求再來投,這就是日不落帝國傲嬌民眾們的生活日常。

同樣的在汽車行業,很多汽車品牌早已“被”脫英,難逃被收購的命運: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mini、賓利、勞斯萊斯、羅孚、MG。“國粹”品牌的相繼易主,標誌著曾經無比強勢的英國汽車工業一去不復返。

▎總結與反思

英國汽車文化的精髓,在於對歷史經典的傳承,英國人對傳統的堅持固然成就了英國車的輝煌!卻也無可避免地走向保守和偏執,在現今性價比為王道的汽車市場,英國車企仍然因循守舊地固守高端戰略,堅持手工製作以及挑剔的選材,在成本、創新以及產量上無法與時代同步。

英國人對貴族和皇室文化的尊崇,執著得令人費解,雖然這造就了英國車裡占主體的豪華品牌,卻也同樣地高高在上,難以成為普羅大眾的生活方式,也就不把錢當錢的中東土豪會像買菜一樣買他們的產品。

身價不菲的同時銷量堪憂,死板的英國車企為了保留這所謂的“貴族血統”,從來不屑於將精力投入到中低端的民用車,將這個巨大市場讓給美洲車、日本車,這無異於自廢武功。英國人傲慢的性格以及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們容易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故步自封。

在這個以科技創新驅動的互聯網汽車時代,過度的政府保護和依賴歐洲市場,使得英國品牌如同被長期被圈養起來的野獸,最終喪失了科技創新的動力,因此陷入困境也不足為奇啦。對於脫歐的英國來說,損失可是巨大,不過對於近兩年的中國人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

----------------------------

如果,您也對汽車設計領域非常感興趣,可以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