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6歲前不立界限,長大後的孩子往往難獨立!疼愛與規則並行

現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過於關注孩子, 孩子的地位在家裡是第一, 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一些問題和缺陷。 如, 父母跟孩子界限不分, 導致孩子不尊重或敬畏父母, 或是孩子不夠獨立, 過於依賴父母等, 甚至是孩子捲入到父母的關係中來。

另外還有, 因為當孩子排第一, 意味著家庭中只有孩子和孩子的父母, 那作為丈夫的男人和作為妻子的女人其實就被弱化了, 那肯定這個孩子能夠模仿的榜樣那就是弱化了, 肯定會導致孩子性別發展的一些障礙。

這種界限不清的結果就是, 導致孩子無法走向真正的獨立。

其實,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父母有針對性地為建立一些界限, 旨在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更好地獨立和自立, 讓孩子長成為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的個體。

3歲前的孩子

從孩子一歲開始或者說從孩子十個月左右開始, 界限就開始變得重要起來了。

因為從這個時候起, 他開始學走路, 孩子的視野就非常地一點點開闊, 探索範圍就非常寬了, 那當然遇到大人對他們說“不”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 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也開始學會頻繁說“不”, 跟大人學的多半是。

那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小孩, 父母第一個要學會的就是以接納的心態, 在定力基本規矩的前提下去接受孩子的“不”, 就像咱們前面說的一樣,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說下面這些話, 你需要保持淡定, 比如說他說“不”, 我不要, 我不喜歡你這樣, 那是錯的, 停下來, 我反對, 我想這樣。

總之,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一味地去打壓孩子, 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去阻擋孩子說“不”的能力, 那孩子很可能就會長成一個順從討好型的人,

他們的界限就會變得模糊, 他們自己的需要就會不斷地被讓步, 被犧牲掉去屈服別人需要裡面去。 再簡單說, 他們將無法真正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者得到自己真正的快樂。

第二點, 家對一到三歲的孩子父母, 還要學會的事就是放手去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都知道孩子到一歲往後越來越頭疼, 因為他們會不停地犯錯, 很可能把你家裡搞得一團糟, 但是孩子就是這樣去學習的。

第三點就是養育一到三歲的小孩, 你要怎麼做呢?

你就學會要逐漸地在情感上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 比如說很多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的照顧實在是太無微不至, 360度, 他們所給予的遠遠超過孩子需要的, 為了照料孩子, 他們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會導致他們的孩子變得依賴性很強, 一方面無法無天自我中心, 很難學會去尊重別人的界限。

另外一方面他們很難真正離開父母, 去變得獨立。 那當然也有不少父母他把自己的孩子當做自己的所有物, 因為要知道一個小嬰兒剛出生的時候,

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這個孩子, 去掌控孩子所有的生活細節, 這是有必要的。

但是當孩子一歲以後, 尤其是兩三歲了, 馬上要入園了, 你還要把他當做一個小嬰兒對待, 你要求孩子完全屈從在自己的權威下面, 對孩子充滿了過多的控制, 這其實是一種情感上的過度干擾和侵佔, 那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他也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主要是咱們前面討論到的討好, 但是最可怕的是什麼呢, 這些討好型的人等他們再做了父母, 其實就很難對自己的孩子去設立界限。

養育一個一到三歲的小孩父母還要學會第四個事, 就是要允許孩子去承擔他們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

比如說孩子到了飯點不好好吃飯, 或者吃很少,那麼他需要承擔的後果就是在下一頓飯開始之前只能餓肚子了,當然這一條包括上面所講的,在孩子三歲以後仍然是需要堅持的準則,還比如一個學齡期的小孩他沒有按時寫作業,拖拖拉拉,那麼他需要承擔的結果就是第二天無法對老師交差,去承受老師的批評和壓力。總之,你自己有什麼樣的行為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你就要去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真正變得有擔當,對自己的人生有責任感,並從中學會掌控感。

● 3歲後的孩子

從孩子三歲起,會進入一個特殊的階段,就是性別的發展。孩子會開始認同同性別的父母,小男孩兒會想要去效仿父親,小女孩要去模仿媽媽,同時他們還想和異性的父母去結婚,跟同性的父母去競爭等等。

這個時候父母的界限是很重要的,當母親需要做好女兒的榜樣,允許女兒對自己的模仿和認同,同時也要能hold住女兒排斥自己想要獨佔父親,同樣在兒子說出自己想要跟媽媽的結婚之類的話的時候,不要去嘲笑他,羞辱他,而是要溫柔地告訴他說,我知道你很想和媽媽結婚,但媽媽已經嫁給爸爸了,也就是說做父親的對兒子和女兒同樣要如此。

總之,這個時候夫妻關係是高於親子關係的,這個時候也是跟孩子分房睡的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段。這樣這個孩子一方面能夠得到父母的很好的示範,另一方面又會有能力離開父母去尋找他們自己的生活的可能。

更多孩子成長問題,請看以下內容:

孩子越哄越哭,只因媽媽做錯了這件事

父母不經意的三個動作,輕鬆毀掉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你中了幾個?

或者吃很少,那麼他需要承擔的後果就是在下一頓飯開始之前只能餓肚子了,當然這一條包括上面所講的,在孩子三歲以後仍然是需要堅持的準則,還比如一個學齡期的小孩他沒有按時寫作業,拖拖拉拉,那麼他需要承擔的結果就是第二天無法對老師交差,去承受老師的批評和壓力。總之,你自己有什麼樣的行為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你就要去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真正變得有擔當,對自己的人生有責任感,並從中學會掌控感。

● 3歲後的孩子

從孩子三歲起,會進入一個特殊的階段,就是性別的發展。孩子會開始認同同性別的父母,小男孩兒會想要去效仿父親,小女孩要去模仿媽媽,同時他們還想和異性的父母去結婚,跟同性的父母去競爭等等。

這個時候父母的界限是很重要的,當母親需要做好女兒的榜樣,允許女兒對自己的模仿和認同,同時也要能hold住女兒排斥自己想要獨佔父親,同樣在兒子說出自己想要跟媽媽的結婚之類的話的時候,不要去嘲笑他,羞辱他,而是要溫柔地告訴他說,我知道你很想和媽媽結婚,但媽媽已經嫁給爸爸了,也就是說做父親的對兒子和女兒同樣要如此。

總之,這個時候夫妻關係是高於親子關係的,這個時候也是跟孩子分房睡的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段。這樣這個孩子一方面能夠得到父母的很好的示範,另一方面又會有能力離開父母去尋找他們自己的生活的可能。

更多孩子成長問題,請看以下內容:

孩子越哄越哭,只因媽媽做錯了這件事

父母不經意的三個動作,輕鬆毀掉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你中了幾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