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7歲男孩老氣橫秋地說“害怕結婚”,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就在前兩天, 我家7歲的小夥子跟我說, 媽媽, 我現在又想結婚, 又怕結婚, 怕是因為擔心孩子不好帶, 想結婚是怕自己成為空巢老人, 最後還憂慮地問我說, 會不會都等我生了倆孩子了, 舅舅他還沒有結婚呢?

他說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 直接給他舅舅帶出了一萬的傷害。 為什麼這個小傢伙會說出這一番話呢, 因為我家娃親眼見證了他姥姥在電話裡各種催婚的實況之多。 其實我弟他還挺年輕的, 不到30歲, 那正是闖事業的時候, 可是我媽她老人家著急, 每次家庭聚會, 我弟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我相信這個情況不是特例, 很多人都會遇到過, 或者是有一些自己的兄弟姐妹, 或者是曾經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 被催婚過來的。 在咱們國家, 結婚很多時候不是自己真的想結婚了, 而是被家人催地受不了了, 感覺再不結婚生子, 好像犯了什麼特別大的錯誤是一樣的。

那豈止只是結婚這麼一件事呢, 就是我們活著很多時候是為了滿足家人的各種期待。

在我們的中國式的家庭裡面, 人和人, 每個成員之間是攪和在一起, 綁得非常非常緊的。 你的事和我的事呢, 也都是件件攪在一起的, 不管是大事小事都這樣, 也因此有時候蠻自在的, 我們會受益。

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會受益於這種複雜的關係網, 家庭網, 僅僅地捆綁在一起的狀態, 但更多時候我們會感覺活得非常地疲憊。

因此, 如何來引導孩子去建立必要的界限, 就變得非常重要, 對孩子的個性價值觀的發展, 包括孩子以後在學校的表現, 以及他會選擇什麼樣的朋友跟怎麼樣的人結婚, 以及以後如何去處理他在事業中的人際關係,

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界限可以幫助孩子保護自己

界限第一個功能是可以幫助我們, 尤其是幫助我們的孩子去保護自己, 這是最基本, 但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功能。

比如說一個孩子他擁有一個界限模糊的父親, 這個父親心情好了就沒事,

心情不好他就看孩子不順眼, 動不動就是給孩子一頓揍, 這樣的一個孩子當他走出家庭, 遇到一個同樣暴力的人是無力反抗的, 因為在他早年的時候, 他的身體和心裡的界限處於一個隨時可能被父親入侵傷害的一個狀態, 而一個孩子跟他父親, 跟他父母的關係, 直接決定了他和外面這個世界的關係。

那相反一個在自己父母面前被尊重被呵護的孩子, 他走上社會就有能力去面對那些糟糕的壞的事情, 有能力去對那些壞的東西說“不”因為在他內心就會有一個強烈的認知的種子早早埋下, 那就是說我是好的, 可愛的, 值得被尊重被珍惜的。 一個孩子如果真正能夠懂得這樣去保護自己, 那他的家庭環境, 一定會有以下幾個特徵:

首先是有愛的, 父母是愛孩子的, 這是基本前提。

其次是民主的, 允許有不同意見的存在, 這點尤其重要。

具體到我們的教養過程中也好理解, 什麼叫民主的呀?就是說當孩子不想被父母抱著, 這個父母就不去故意逗弄他。 當孩子他不願意跟父母特別黏糊的時候, 他覺得自己長大了, 被你抱著不舒服的時候, 這個父母能夠去放手, 而且不會因此覺得受傷, 或者還要以愛的名義要脅。

比如有一些家庭就會說的說媽媽這麼愛你, 你怎麼捨得推開媽媽呢?那這樣的情況下, 其實就是讓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入侵了孩子的界限。 還有當這個孩子他不想在固定的時間睡覺, 父母他不去特別粗暴地去喝止或者完全地忽略, 而是去傾聽這個孩子的理由是否合理,那合理就滿足,不合理堅持原來界限,這裡頭也是民主,有尊重在的。

總之,就是說當一個孩子說“不”的話,如果只會引起大人的限制,或者父母在情感上的抗拒,那孩子就學會了表面去順服,但也逐漸失去了自我,那相反,當孩子覺得害怕不舒服,或者想要改變狀況的時候,他可以直接向父母說“不”而且這個孩子的“不”能夠被父母接納,那麼這個簡單的“不”就會給孩子生活中所需要的主權,使他不會陷於無助或者一味順從的困境裡面去。

界限教會孩子對自己的需要負責

接下來要分享的是界限的第二個功能,它教會孩子對自己的需要負責。因為它關乎我們孩子未來是否真正有能力,讓自己過得快樂。

在我們日常的教養過程中,父母能夠引導孩子瞭解和體驗他們自己的需要,那他們人生將會有真正的優勢,那這樣長大的孩子他會懂得照顧自己,首先照顧好自己,然後才可能去照顧他人,首先愛自己,然後才可能愛別人,這個是一個非常簡單愛的定律,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因為你給不了別人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

那我們要怎麼樣幫助我們的孩子學會對自己的需要負責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父母平時日常教養的過程中,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他們的需要,即使這個孩子我們的孩子的需要跟我們所想的並不相同,甚至會讓我們意外。下面是一些具體的方法,我也分享給大家。

第一,是允許孩子生氣發脾氣。

這個生氣發脾氣是一個小小孩他在學會語言化,學會表達自己之前,一種比較原始的表達方式。那沒有孩子他不可能是乖乖的長大,他們一定會有生氣有憤怒,有傷心甚至有難過的時候,這些情緒對於一個小孩來說太複雜了,所以他們需要用眼淚,用哭天喊地的方式去表達,

做父母能怎麼做呢?就允許你的孩子這麼去表達,而不是去喝止,或者著急忙慌的哄他們停止這個哭鬧,或者以威脅的方式或者勸誘的方式趕緊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你不慌張你的接納其實就是這個孩子最好的良藥。也就是說,你要去接受孩子情緒和感受,不要去害怕孩子的情緒感受,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點就是盡可能地減少干預,就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行為的自然的結果。

比如說清明小長假剛剛結束,一個朋友就在她們家孩子假期最後一天,發現她兒子作業還沒搞定,怎麼辦呢?她跟我們說,她花了好幾個小時,估計好像是一直守到後半夜,12點以後,陪孩子把作業終於哭哭啼啼地寫完了,這是一個很要面子的媽媽,當然她也很有愛,本能想要幫孩子度過難關,但是如果每一次這個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你都要去替代,那這個孩子他長大以後就會缺乏承擔,缺乏計畫,無法為自己的需要負責。

界限教會孩子尊重別人的需要和界限

界限第三個功能就是教會孩子尊重別人的需要和界限。這一點可以幫我們的孩子以後會更順利地實現社會化。

也就是說,我們前面說了,我們的孩子固然需要得到尊重,但是他們也學會去尊重別人。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你的小孩他不小心用某個東西砸中你了,比如說正在玩,玩你覺得他還小對不對,你沒把他當回事,雖然讓你疼了,打得你疼摟著肚子,或者是腦袋昏了,昏了一下,或者把你嚇了一大跳,但是你出於愛,出於寵膩,乾脆表現地一點都不疼,這會讓孩子有什麼樣的體會,他會發現,他的行為沒有什麼後果,他也就不會有。

那這個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也就更不用去為他人的需要或者疼痛有所警覺,這種情況在老人身上或者是特別溺愛孩子的大人身上都非常常見,我就見過不少的老人家,小傢伙狠狠地去抓他們的臉,去打他們,老人還是一臉笑嘻嘻的,甚至覺得很好玩兒,這就會導致孩子更加肆無忌憚,他完全意識不到自己會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到底是什麼。

更多孩子成長問題,前看以下內容:

從小這樣給孩子立規矩,當心孩子長大後沒規矩!

那些輸不起的孩子贏不了,父母這樣引導孩子才不至於輸在起跑線上

家有剛上小學的七八歲孩子,父母這樣處理孩子的磨蹭拖拉才恰當

而是去傾聽這個孩子的理由是否合理,那合理就滿足,不合理堅持原來界限,這裡頭也是民主,有尊重在的。

總之,就是說當一個孩子說“不”的話,如果只會引起大人的限制,或者父母在情感上的抗拒,那孩子就學會了表面去順服,但也逐漸失去了自我,那相反,當孩子覺得害怕不舒服,或者想要改變狀況的時候,他可以直接向父母說“不”而且這個孩子的“不”能夠被父母接納,那麼這個簡單的“不”就會給孩子生活中所需要的主權,使他不會陷於無助或者一味順從的困境裡面去。

界限教會孩子對自己的需要負責

接下來要分享的是界限的第二個功能,它教會孩子對自己的需要負責。因為它關乎我們孩子未來是否真正有能力,讓自己過得快樂。

在我們日常的教養過程中,父母能夠引導孩子瞭解和體驗他們自己的需要,那他們人生將會有真正的優勢,那這樣長大的孩子他會懂得照顧自己,首先照顧好自己,然後才可能去照顧他人,首先愛自己,然後才可能愛別人,這個是一個非常簡單愛的定律,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因為你給不了別人你自己都沒有的東西。

那我們要怎麼樣幫助我們的孩子學會對自己的需要負責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父母平時日常教養的過程中,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他們的需要,即使這個孩子我們的孩子的需要跟我們所想的並不相同,甚至會讓我們意外。下面是一些具體的方法,我也分享給大家。

第一,是允許孩子生氣發脾氣。

這個生氣發脾氣是一個小小孩他在學會語言化,學會表達自己之前,一種比較原始的表達方式。那沒有孩子他不可能是乖乖的長大,他們一定會有生氣有憤怒,有傷心甚至有難過的時候,這些情緒對於一個小孩來說太複雜了,所以他們需要用眼淚,用哭天喊地的方式去表達,

做父母能怎麼做呢?就允許你的孩子這麼去表達,而不是去喝止,或者著急忙慌的哄他們停止這個哭鬧,或者以威脅的方式或者勸誘的方式趕緊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你不慌張你的接納其實就是這個孩子最好的良藥。也就是說,你要去接受孩子情緒和感受,不要去害怕孩子的情緒感受,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點就是盡可能地減少干預,就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行為的自然的結果。

比如說清明小長假剛剛結束,一個朋友就在她們家孩子假期最後一天,發現她兒子作業還沒搞定,怎麼辦呢?她跟我們說,她花了好幾個小時,估計好像是一直守到後半夜,12點以後,陪孩子把作業終於哭哭啼啼地寫完了,這是一個很要面子的媽媽,當然她也很有愛,本能想要幫孩子度過難關,但是如果每一次這個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你都要去替代,那這個孩子他長大以後就會缺乏承擔,缺乏計畫,無法為自己的需要負責。

界限教會孩子尊重別人的需要和界限

界限第三個功能就是教會孩子尊重別人的需要和界限。這一點可以幫我們的孩子以後會更順利地實現社會化。

也就是說,我們前面說了,我們的孩子固然需要得到尊重,但是他們也學會去尊重別人。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你的小孩他不小心用某個東西砸中你了,比如說正在玩,玩你覺得他還小對不對,你沒把他當回事,雖然讓你疼了,打得你疼摟著肚子,或者是腦袋昏了,昏了一下,或者把你嚇了一大跳,但是你出於愛,出於寵膩,乾脆表現地一點都不疼,這會讓孩子有什麼樣的體會,他會發現,他的行為沒有什麼後果,他也就不會有。

那這個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也就更不用去為他人的需要或者疼痛有所警覺,這種情況在老人身上或者是特別溺愛孩子的大人身上都非常常見,我就見過不少的老人家,小傢伙狠狠地去抓他們的臉,去打他們,老人還是一臉笑嘻嘻的,甚至覺得很好玩兒,這就會導致孩子更加肆無忌憚,他完全意識不到自己會對他人造成的影響到底是什麼。

更多孩子成長問題,前看以下內容:

從小這樣給孩子立規矩,當心孩子長大後沒規矩!

那些輸不起的孩子贏不了,父母這樣引導孩子才不至於輸在起跑線上

家有剛上小學的七八歲孩子,父母這樣處理孩子的磨蹭拖拉才恰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