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ACC.17熱點」MR-INFORM:MR灌注成像指導穩定型冠心病血運重建不劣於FFR

目前來說, 最佳藥物治療(OMT)聯合血流儲備分數(FFR)指導下的侵入性血管造影是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有創治療策略, OMT聯合心臟磁共振(CMR)灌注成像是此類患者的最佳無創治療策略。 那麼, 在接受OMT的穩定型心絞痛合併高危因素患者中, 利用CMR灌注成像指導初始治療的策略與FFR指導的有創冠脈造影策略相比, 孰優孰劣呢?美國華盛頓時間3月17日, 在ACC年會特色研究專場發佈的MR-INFORM試驗為您揭曉。

該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非劣效性終點試驗, 旨在比較FFR與核磁共振(MR)兩種指導策略在穩定型心絞痛合併高危因素患者中的有效性。

研究結果顯示, 在此類患者中, 無創MR灌注成像指導策略不劣於FFR有創指導策略。

研究發佈後第一時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聶紹平教授應“心線上”之邀, 對該研究做了言簡意賅的精彩點評。

研究結果

MR-INFORM試驗共入選918例穩定型心絞痛(CCS II-III)患者。 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伴有2個以上危險因素(吸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陽性家族史)、踏車運動試驗陽性;除外MR或腺苷禁忌證、房顫或頻繁異位元搏動、射血分數(EF)<30%、CCS IV級、NYHA III-IV級、既往冠脈旁路移植術(CABG)史、6個月內經皮冠脈介入術(PCI)史、腎小球濾過率(eGFR)2、懷孕、哺乳期等患者。 入選患者按1:1隨機分入FFR組(464例)和MR組(454例)。 FFR組中, 448例患者接受有創冠脈造影, 17例未接受血管造影;MR組中,

則有446例患者接受CMR灌注成像, 8例未進行CMR灌注成像。 入選患者的基線特點如下圖。

研究的主要終點事件為1年時的主要不良心臟事件, 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征伴Q波或肌鈣蛋白≥第99百分位)、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

隨訪1年發現, 在穩定型心絞痛合併高危因素患者中, 實施兩種策略時, 總事件發生率較低, 安全性均較好。 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結果如下圖。

研究表明, 對於穩定型心絞痛合併高危因素患者, 以無創CMR灌注成像作為初始治療策略不劣於FFR指導的有創冠脈造影策略,

且無創CMR灌注成像的再血管化手術數量更低。

結果解讀

意義重大

聶教授指出, 穩定型冠心病的最佳血運重建治療是否能夠獲益, 是一個存在長期爭議的話題。 雖然曾有多項研究的亞組分析對這一話題進行探討, 但MR-INFORM研究第一次把功能學和影像學的評價方法進行直接的、頭對頭的比較, 應該說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研究。 而且, 穩定型冠心病應該進行藥物治療還是血運重建, 一直以來也是一個值得繼續研究的話題。

重要啟示

MR-INFORM的研究結果有何啟示?聶教授認為, 首先, 第一次證實了無論是功能學方法FFR還是MR的心肌灌注方法, 用來指導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血運重建均較安全, 事件發生率均較低;第二, 提示心肌灌注指導的血運重建可能比FFR功能學評價的血運重建率更低,

這可能與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的FFR臨界值是否應更嚴格、影像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檢測心肌的敏感性等多種因素有關。 因此, MR、核素及其他影像方法哪些更可靠、有更高的陽性預測價值, 也是值得未來研究的一個方向。

仍存局限

聶教授表示, 這項研究雖然意義重大, 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 兩種方法直接對比, 但並未與單純OMT進行對比。 OMT也是穩定型冠心病患者一個很好的治療選擇, 長期以來頗受關注, 目前為止, 現有研究結果均未提示血運重建治療能夠優於OMT, 尤其在改善預後方面。 血運重建可能在改善症狀方面有一定獲益, 也可能在一些亞組中有獲益, 但是整體來說並未改善預後。 二是隨訪時間不夠長。這項研究隨訪時間為1年,而要比較兩種方法的獲益情況(尤其是主要終點),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訪。三是現有結果中無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支架類型、病變等情況的具體資料,如SYNTAX評分、左主幹多支病變情況等,這也是該研究需要進一步分析的因素。

將來研究方向

在聶教授看來,將來應更加重視血運重建中指導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如核素、MR、CT、FFR等等,哪種方法的價值更高,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在選擇和比較這些方法時,除了看其敏感性,還要看其臨界值,尤其是功能學方法,如FFR的臨界值在穩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是否需要調整,是否應更嚴格,也是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專家簡介

聶紹平,男,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歐洲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ESC),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國際會員(FSCAI)。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總幹事暨指南與共識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GW-ICC)”執行主席等職。主要從事冠心病、心血管急危重症臨床與研究工作。個人累計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支架術)達9000餘例,擅長複雜冠心病介入治療(如鈣化病變旋磨術、閉塞病變介入治療等)。主持863專案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3項,以及省部級重點專案多項。共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學術專著6部,參編30餘部。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郭雪梅 許慧┆美編 柴明霞┆製版 崔鳳娟

二是隨訪時間不夠長。這項研究隨訪時間為1年,而要比較兩種方法的獲益情況(尤其是主要終點),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訪。三是現有結果中無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支架類型、病變等情況的具體資料,如SYNTAX評分、左主幹多支病變情況等,這也是該研究需要進一步分析的因素。

將來研究方向

在聶教授看來,將來應更加重視血運重建中指導方法的選擇和應用,如核素、MR、CT、FFR等等,哪種方法的價值更高,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在選擇和比較這些方法時,除了看其敏感性,還要看其臨界值,尤其是功能學方法,如FFR的臨界值在穩定型冠心病患者中是否需要調整,是否應更嚴格,也是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專家簡介

聶紹平,男,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歐洲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ESC),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國際會員(FSCAI)。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總幹事暨指南與共識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GW-ICC)”執行主席等職。主要從事冠心病、心血管急危重症臨床與研究工作。個人累計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支架術)達9000餘例,擅長複雜冠心病介入治療(如鈣化病變旋磨術、閉塞病變介入治療等)。主持863專案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3項,以及省部級重點專案多項。共發表論文200余篇,主編學術專著6部,參編30餘部。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郭雪梅 許慧┆美編 柴明霞┆製版 崔鳳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