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百年榮光 細數福特汽車的12位掌舵人

蓋世汽車訊 談到百年車企, 人們通常會想到福特汽車, 因為其創始人亨利·福特使千千萬萬人擁有汽車的夢想成為可能。 “價格低廉, 誰都買得起”是亨利·福特製造汽車的原則, 也正是亨利·福特的這種遠見和激情促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誕生。 在福特百年榮光離不開12位掌舵人的辛勤, 詳見下文。

亨利·福特(Henry Ford)1903-1918, 福特汽車創始人及首任總裁

亨利·福特1863年出生于一個農夫家庭, 最初是一位機械工程師, 早在1896年就造出了他的第一輛汽車。 1903年6月6日, 他創立了福特汽車公司。 當第一款T型車以825美元的售價在1908年10月初次上市後, 贏得了千千萬萬美國人的心, 第一年的產量達到10660輛, 打破了汽車業有史以來的所有紀錄。 福特成為一個以生產汽車為主, 業務範圍涉及電子、航空、鋼鐵和軍工等領域的綜合性跨國壟斷工業集團。

埃德塞·福特(Edsel Ford)1918-1943任福特總裁, 曾擔任林肯首任董事長

性格內向、溫和的愛德塞.福特在19歲的愛德塞服從了父親的要求, 進入企業做學徒, 愛德塞快速瞭解企業並獲得實際經驗。 1918年, 亨利將總裁之位傳給了兒子愛德塞。 1922年1月11日, 在愛德塞的建議下, 福特收購了產品昂貴、品質優越的“林肯”汽車。 而且愛德塞憑藉對汽車時代脈搏準確的把握, 繼續成功推出Y型車, 並重新打造了林肯和風、水星車等受歡迎的車型, 不僅大大豐富了福特的產品線, 還開拓了海外市場。 在1919年的危機中, 父子聯手購買了其他11位股東的股權, 讓福特家族首次完全控股了公司, 愛德塞.福特也就此接替父親成為福特公司總裁。

作為家族事業惟一的繼承人, 權力矛盾就橫貫在這一對非常親密的父子之間。

愛德塞.福特終於成為一個傑出的企業家, 讓福特汽車在機械設計、品牌價值方面得到提升, 但他積勞成疾, 1943年僅49歲就離開了人世。

亨利二世(Henry Ford II), 1945-1979擔任董事長兼總裁

1945年9月20日, 愛德塞的長子亨利二世擔任了福特汽車的董事長兼總裁。 亨利二世上任後組織了一支精明強幹的管理隊伍,

從競爭對手通用汽車挖來了大量管理人才, 對福特進行了大規模的部門改革和重組, 迅速恢復了競爭力並完成上市。 福特汽車公司在美國汽車製造業中奪回了亞軍的寶座, 成為了僅次於通用汽車的全美第二大汽車公司。 亨利二世作為家族的第三代出色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不過由於身體每況愈下, 他不得不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 最終, 1980年3月, 亨利二世將公司大權首次交給了菲力浦·考德威爾。

菲利浦•考德威爾(Philip Caldwell), 1979-1985任職CEO

考德威爾的家鄉在俄亥俄州布林訥維爾(Bourneville, Ohio), 他在南查爾斯頓(Clyde Caldwell)長大, 家族是英格蘭裔。 1940年畢業於穆斯靜岡學院(Muskingum College), 主修經濟學。 1942年, 他獲得了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

考德威爾於1953年加入福特, 先後擔任卡車運營部、飛歌事業部(Philco division)及國際運營部的負責人, 並將福特嘉年華(Ford Fiesta)車型引入歐洲市場。

1978年, 李艾可卡(Lee Iacocca)被炒後, 考德威爾接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 1980年3月, 亨利二世將公司大權首次交給了已為福特效力25年的菲力浦·考德威爾, 這是福特公司首個非家族接班人。1979年10月1日,亨利·福特二世退休後,考德威爾接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及董事長。

在他任職期間,他批准了福特金牛座(Ford Taurus)及水星紫貂的研發及投產,在退休前將兩款車型推向市場。1986年投產的福特Taurus車型,對於當時的主流家庭轎車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轟動性的設計。

1985年2月1日,考德威爾從福特退休,隨後擔任紐約希爾森雷曼兄弟(Shearson Lehman Brothers)的常務董事。1990年,他入選美國汽車名人堂(Automotive Hall of Fame)1986年福特的利潤超越了通用,成為美國最賺錢的汽車巨頭,福特汽車在80年代的復興被稱為“商業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復興”。

唐納德·彼得森(Donald Eugene Petersen),1985-1990年任職福特CEO

唐納德·尤金·彼得森生於1926年9月4日,是一位成功的美國商人,為福特汽車公司效力近40年,在1985-1990年任職福特首席執行官(CEO)。

彼得森生於明尼蘇達州派普斯通(Pipestone, Minnesota),二戰及朝鮮戰爭期間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U.S. Marine Corps),1946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學士學位(BSME),1949獲得斯坦福大學商學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加盟福特汽車。

1977年至1990年2月退休期間,彼得森一直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1980年3月13日,他擔任過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1985年2月,彼得森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88年被《美國今日報》評選為“最有價值人士”,1989年被《總裁》雜誌評選為“年度首席執行官”,彼得森在任職期間實現了福特汽車管理模式的轉型。

唐納德·彼得森於1980年出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為了迅速扭轉福特公司的不景氣局面,唐納德·彼得森實施了大膽的改革,並使改革一步到位。唐納德·彼得森的一步到位的管理法結出了累累碩果:到1991 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已達889.6億美元,資產總額達1736.6億美元,雇用員工38萬人,成為美國第三大工業公司,西方國家第四大公司。

哈樂德•雷德•波林(Harold “Red” Poling),1990-1993年任職福特CEO

雷德•波林1990年從唐•彼得森手中接任福特CEO一職。他曾帶領福特渡過90年代初的大蕭條,之後幫助福特重獲新生。

波林1951年加入福特,任鋼鐵部門控制辦公室的成本分析師。他在福特的財務系統裡得到提拔,在歐洲和北美的許多職位上工作過。波林是以嚴苛財務領導的形象在公司一舉成名的。他對削減成本的注重讓福特在80年代末利潤超過規模大得多的通用汽車。

波林1990年至1994年任福特的CEO,帶領福特走過了大蕭條時期。到波林退休的時候,福特已經掌控了美國汽車市場25.3%的份額,相比1983年的21%有了大幅提高。1993年,福特的淨收益達到了25.3億美元。

波林在福特還有一件軼事已經成為傳奇,他曾對開發1989版福特雷鳥的團隊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他真正關心的是MN-12團隊之前對新車的重量和成本所制定的目標,而這兩個目標他們遠遠沒有達到。

波林1990年接任福特主席兼CEO時已經64歲。公司為了他破了一例,不用遵守65歲退休的規定,波林得以任主席直至1994年。1993年10月4日,在改版的1994福特野馬的發佈會上,波林一輛紅色野馬的車鑰匙交給特洛曼,象徵著將整個公司交到他手中。

亞曆克斯.特羅特曼(Alex Trotman),1993-1998年任職福特CEO

亞曆克斯·特羅特曼出生在英國,是福特汽車公司首位外籍CEO,任期為1993年11月-1998年12月。他對福特最大的貢獻要屬1995年提出的“福特2000”計畫(Ford

2000):通過一系列的業務合併、簡化業務程式等措施鞏固福特的生產、行銷和產品開發力量。據統計,這項計畫為福特節省了50億美元的成本開支,並推動福特在1997年收穫了70億美元的盈利。

1998年底,特羅特曼從福特退休並提攜雅克·納賽爾(Jacques Nasser)為繼任者。之後,特羅特曼擔任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的主管。2005年,特羅特曼去世。

雅克·納賽爾(Jacques Nasser),1999-2001年任職福特CEO兼總裁

雅克·納賽爾在1999-2001年間出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1996年11月1日,雅克·納賽爾開始負責福特汽車的業務。自1996年擔任福特汽車總裁後,大幅削減企業的運營成本。1998年,由於前CEO亞曆克斯.特羅特曼退休,雅克·納賽爾開始接掌福特。在他任職期間,福特是全球最盈利的車企,利潤為72億美元,銷售額為1630億美元。他表示,將對福特進行改革轉型,趕超通用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比降低福特對皮卡的依賴性。

他關閉了許多虧錢的工廠,出售虧損業務,制定了新的人力資源政策。在1999年以64.5億美元的高價並購了富豪,28億美元並購了路虎,幫助福特實現汽車業務一體化供應鏈。

當福特和納賽爾接管公司後,他們在公司上下推行了一次充滿人情味的行動。他們花了2億美元實行一個稱為E模式(Model E)的專案,為每個員工家庭配備電腦。去年,公司宣佈在美國部分場所開設“家庭中心”計畫,提供免費白天看護和成人教育。

比爾·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2001-2006年任CEO兼董事長

比爾福特先生于1957年生於底特律市,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孫。福特酷愛飛鉤釣魚,也是汽車愛好者。他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及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比爾·福特的英文全名是William Clay Ford, Jr.,也有譯作威廉·克萊·福特二世。比爾·福特是人們對他比較親切的稱呼。

比爾·福特先生于1979年作為一名產品計畫分析師加入福特汽車公司。福特曾在公司擔任一系列職務,其工作部門涉及生產、銷售、行銷、產品開發和融資。在1982年福特公司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AW)進行的具有突破性的勞資談判中,他在公司“全國談判小組”任職。1987年,他被選為福特瑞士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監並于1988年1月14日入選福特汽車公司董事會。

1990年,福特擔任福特汽車集團業務戰略部負責人。他率領團隊制定方針,為在發展中國家建立小量生產廠提出了建議,該建議既大大降低了總成本,又保證了產品品質。

1992年,福特受命擔任氣候控制業務部總經理。在他的領導下,該部門盈利情況好轉,產品品質有很大提高。他在廠區附近劃出了公司首家野生動物棲息地,還建立了世界上首家使用回收塑膠占所有塑膠部件25%的汽車廠。在他擔任總經理期間,氣候控制業務部因為使用水代替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化學製劑而獲得“總統環境品質委員會獎”。

1994年,福特先生升任公司副總裁,並擔任公司商用卡車中心負責人。他於1995年離任,接下來擔任公司董事會下屬的融資委員會主席一職,直至被任命為CEO。1997年,福特受命擔任董事會下屬環境與公共政策委員會主席。

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2006-2014任福特總裁兼CEO

艾倫•穆拉利於1945年8月4日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碩士學位、美國堪薩斯大學航空航太工程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艾倫•穆拉利 (Alan Mulally) 曾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也是公司董事會成員之一。穆拉利在任職期間曾公開表示,破產對於福特是不可能的事,公司現在正將注意力放在重振及提升現金流上:“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讓福特品牌生存下去。” 2006年接任福特CEO時,當年福特大虧127億美元,瀕臨崩潰邊緣。他對福特的發展制定了新的方向:側重於福特品牌、生產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廣少而精的名牌產品、生產具有一流品質、安全、節能和更多價值體驗的汽車。

穆拉利也是從別的行業進入汽車界的,他利用自己的地位,打破了各種過時的做法。 在他任期內開發的第一款新車--福特金牛(Taurus),就要比老款時尚得多。這輛車有著低俯的車頂線,姿態更加銳氣逼人。

而穆拉利也提拔了一批年輕幹將,如剛剛跨入不惑之年的製造部門負責人喬·辛瑞奇(Joe Hinrichs),此外,穆拉利幫助不到50歲的美洲地區總裁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鞏固了領導地位。他還重用了德里克·庫紮克(Derrick Kuzak)等經驗豐富的資深高管。

馬克·菲爾茲(MarkFields)2014-2017年5月任職福特CEO

馬克·菲爾茲生於1961年,2012年晉升福特COO,之前馬克菲爾茲已經領導過福特的全球業務運營和大多數的技術團隊,包括產品開發、製造、採購、市場行銷、銷售與服務。

馬克·菲爾茲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在新澤西州長大。他在 羅格斯大學拿到了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順利地獲得了哈佛大學的MBA。2014年7月1日,馬克·菲爾茲接替艾倫·穆拉利擔任福特汽車公司CEO。

誰能想到,福特汽車決意大規模裁員後,第一個被“炒掉”的竟然可能是CEO。據美國媒體報導,2014年開始擔任福特CEO的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已經被公司“炒掉”,接替者將是現任福特智慧移動公司(Ford Smart Mobility LLC)董事長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

馬克·菲爾茲因福特不斷下滑的股價及在新移動服務領域的投資而遭到股東的嚴厲質問。

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2017年5月接任CEO

吉姆·哈克特自2016年3月起出任福特汽車下屬的福特智慧移動出行公司執行董事長,並于2013年至2016年擔任福特汽車董事會成員。吉姆·哈克特也是一位公認的成功帶領企業實現戰略轉型的商業領袖,在他的履歷中曾有過成功的管理經驗,福特汽車董事會將此次重任交給他也是出於多方考慮。

任職後,吉姆·哈克特將和福特汽車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比爾·福特一起,集中精力專注於三個首要戰略目標:強化公司運營的執行力,提升福特現有業務的現代化程度,推進公司的轉型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這是福特公司首個非家族接班人。1979年10月1日,亨利·福特二世退休後,考德威爾接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及董事長。

在他任職期間,他批准了福特金牛座(Ford Taurus)及水星紫貂的研發及投產,在退休前將兩款車型推向市場。1986年投產的福特Taurus車型,對於當時的主流家庭轎車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轟動性的設計。

1985年2月1日,考德威爾從福特退休,隨後擔任紐約希爾森雷曼兄弟(Shearson Lehman Brothers)的常務董事。1990年,他入選美國汽車名人堂(Automotive Hall of Fame)1986年福特的利潤超越了通用,成為美國最賺錢的汽車巨頭,福特汽車在80年代的復興被稱為“商業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復興”。

唐納德·彼得森(Donald Eugene Petersen),1985-1990年任職福特CEO

唐納德·尤金·彼得森生於1926年9月4日,是一位成功的美國商人,為福特汽車公司效力近40年,在1985-1990年任職福特首席執行官(CEO)。

彼得森生於明尼蘇達州派普斯通(Pipestone, Minnesota),二戰及朝鮮戰爭期間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U.S. Marine Corps),1946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學士學位(BSME),1949獲得斯坦福大學商學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加盟福特汽車。

1977年至1990年2月退休期間,彼得森一直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1980年3月13日,他擔任過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1985年2月,彼得森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88年被《美國今日報》評選為“最有價值人士”,1989年被《總裁》雜誌評選為“年度首席執行官”,彼得森在任職期間實現了福特汽車管理模式的轉型。

唐納德·彼得森於1980年出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裁,為了迅速扭轉福特公司的不景氣局面,唐納德·彼得森實施了大膽的改革,並使改革一步到位。唐納德·彼得森的一步到位的管理法結出了累累碩果:到1991 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已達889.6億美元,資產總額達1736.6億美元,雇用員工38萬人,成為美國第三大工業公司,西方國家第四大公司。

哈樂德•雷德•波林(Harold “Red” Poling),1990-1993年任職福特CEO

雷德•波林1990年從唐•彼得森手中接任福特CEO一職。他曾帶領福特渡過90年代初的大蕭條,之後幫助福特重獲新生。

波林1951年加入福特,任鋼鐵部門控制辦公室的成本分析師。他在福特的財務系統裡得到提拔,在歐洲和北美的許多職位上工作過。波林是以嚴苛財務領導的形象在公司一舉成名的。他對削減成本的注重讓福特在80年代末利潤超過規模大得多的通用汽車。

波林1990年至1994年任福特的CEO,帶領福特走過了大蕭條時期。到波林退休的時候,福特已經掌控了美國汽車市場25.3%的份額,相比1983年的21%有了大幅提高。1993年,福特的淨收益達到了25.3億美元。

波林在福特還有一件軼事已經成為傳奇,他曾對開發1989版福特雷鳥的團隊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他真正關心的是MN-12團隊之前對新車的重量和成本所制定的目標,而這兩個目標他們遠遠沒有達到。

波林1990年接任福特主席兼CEO時已經64歲。公司為了他破了一例,不用遵守65歲退休的規定,波林得以任主席直至1994年。1993年10月4日,在改版的1994福特野馬的發佈會上,波林一輛紅色野馬的車鑰匙交給特洛曼,象徵著將整個公司交到他手中。

亞曆克斯.特羅特曼(Alex Trotman),1993-1998年任職福特CEO

亞曆克斯·特羅特曼出生在英國,是福特汽車公司首位外籍CEO,任期為1993年11月-1998年12月。他對福特最大的貢獻要屬1995年提出的“福特2000”計畫(Ford

2000):通過一系列的業務合併、簡化業務程式等措施鞏固福特的生產、行銷和產品開發力量。據統計,這項計畫為福特節省了50億美元的成本開支,並推動福特在1997年收穫了70億美元的盈利。

1998年底,特羅特曼從福特退休並提攜雅克·納賽爾(Jacques Nasser)為繼任者。之後,特羅特曼擔任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的主管。2005年,特羅特曼去世。

雅克·納賽爾(Jacques Nasser),1999-2001年任職福特CEO兼總裁

雅克·納賽爾在1999-2001年間出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1996年11月1日,雅克·納賽爾開始負責福特汽車的業務。自1996年擔任福特汽車總裁後,大幅削減企業的運營成本。1998年,由於前CEO亞曆克斯.特羅特曼退休,雅克·納賽爾開始接掌福特。在他任職期間,福特是全球最盈利的車企,利潤為72億美元,銷售額為1630億美元。他表示,將對福特進行改革轉型,趕超通用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比降低福特對皮卡的依賴性。

他關閉了許多虧錢的工廠,出售虧損業務,制定了新的人力資源政策。在1999年以64.5億美元的高價並購了富豪,28億美元並購了路虎,幫助福特實現汽車業務一體化供應鏈。

當福特和納賽爾接管公司後,他們在公司上下推行了一次充滿人情味的行動。他們花了2億美元實行一個稱為E模式(Model E)的專案,為每個員工家庭配備電腦。去年,公司宣佈在美國部分場所開設“家庭中心”計畫,提供免費白天看護和成人教育。

比爾·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2001-2006年任CEO兼董事長

比爾福特先生于1957年生於底特律市,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孫。福特酷愛飛鉤釣魚,也是汽車愛好者。他獲得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及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比爾·福特的英文全名是William Clay Ford, Jr.,也有譯作威廉·克萊·福特二世。比爾·福特是人們對他比較親切的稱呼。

比爾·福特先生于1979年作為一名產品計畫分析師加入福特汽車公司。福特曾在公司擔任一系列職務,其工作部門涉及生產、銷售、行銷、產品開發和融資。在1982年福特公司與全美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AW)進行的具有突破性的勞資談判中,他在公司“全國談判小組”任職。1987年,他被選為福特瑞士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監並于1988年1月14日入選福特汽車公司董事會。

1990年,福特擔任福特汽車集團業務戰略部負責人。他率領團隊制定方針,為在發展中國家建立小量生產廠提出了建議,該建議既大大降低了總成本,又保證了產品品質。

1992年,福特受命擔任氣候控制業務部總經理。在他的領導下,該部門盈利情況好轉,產品品質有很大提高。他在廠區附近劃出了公司首家野生動物棲息地,還建立了世界上首家使用回收塑膠占所有塑膠部件25%的汽車廠。在他擔任總經理期間,氣候控制業務部因為使用水代替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化學製劑而獲得“總統環境品質委員會獎”。

1994年,福特先生升任公司副總裁,並擔任公司商用卡車中心負責人。他於1995年離任,接下來擔任公司董事會下屬的融資委員會主席一職,直至被任命為CEO。1997年,福特受命擔任董事會下屬環境與公共政策委員會主席。

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2006-2014任福特總裁兼CEO

艾倫•穆拉利於1945年8月4日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碩士學位、美國堪薩斯大學航空航太工程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艾倫•穆拉利 (Alan Mulally) 曾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也是公司董事會成員之一。穆拉利在任職期間曾公開表示,破產對於福特是不可能的事,公司現在正將注意力放在重振及提升現金流上:“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讓福特品牌生存下去。” 2006年接任福特CEO時,當年福特大虧127億美元,瀕臨崩潰邊緣。他對福特的發展制定了新的方向:側重於福特品牌、生產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廣少而精的名牌產品、生產具有一流品質、安全、節能和更多價值體驗的汽車。

穆拉利也是從別的行業進入汽車界的,他利用自己的地位,打破了各種過時的做法。 在他任期內開發的第一款新車--福特金牛(Taurus),就要比老款時尚得多。這輛車有著低俯的車頂線,姿態更加銳氣逼人。

而穆拉利也提拔了一批年輕幹將,如剛剛跨入不惑之年的製造部門負責人喬·辛瑞奇(Joe Hinrichs),此外,穆拉利幫助不到50歲的美洲地區總裁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鞏固了領導地位。他還重用了德里克·庫紮克(Derrick Kuzak)等經驗豐富的資深高管。

馬克·菲爾茲(MarkFields)2014-2017年5月任職福特CEO

馬克·菲爾茲生於1961年,2012年晉升福特COO,之前馬克菲爾茲已經領導過福特的全球業務運營和大多數的技術團隊,包括產品開發、製造、採購、市場行銷、銷售與服務。

馬克·菲爾茲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在新澤西州長大。他在 羅格斯大學拿到了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順利地獲得了哈佛大學的MBA。2014年7月1日,馬克·菲爾茲接替艾倫·穆拉利擔任福特汽車公司CEO。

誰能想到,福特汽車決意大規模裁員後,第一個被“炒掉”的竟然可能是CEO。據美國媒體報導,2014年開始擔任福特CEO的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已經被公司“炒掉”,接替者將是現任福特智慧移動公司(Ford Smart Mobility LLC)董事長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

馬克·菲爾茲因福特不斷下滑的股價及在新移動服務領域的投資而遭到股東的嚴厲質問。

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2017年5月接任CEO

吉姆·哈克特自2016年3月起出任福特汽車下屬的福特智慧移動出行公司執行董事長,並于2013年至2016年擔任福特汽車董事會成員。吉姆·哈克特也是一位公認的成功帶領企業實現戰略轉型的商業領袖,在他的履歷中曾有過成功的管理經驗,福特汽車董事會將此次重任交給他也是出於多方考慮。

任職後,吉姆·哈克特將和福特汽車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比爾·福特一起,集中精力專注於三個首要戰略目標:強化公司運營的執行力,提升福特現有業務的現代化程度,推進公司的轉型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