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沈萬三的那些事兒

由“貞豐澤國”牌樓往南走, 過青龍橋, 再沿河而行, 至富安橋。 橋的東南就是老沈家廳堂, 坐東朝西一個大宅院, 臨河跨街共有七進, 五個門樓。 前為對著河埠的水牆門, 靠街的牆門樓上懸有“沈廳”的匾額, 進了門, 一重重走去, 是茶廳、正廳、大堂樓、小堂樓……正廳粗大的樑柱上雕龍鏤鳳, 對面磚雕門樓, 不僅有花草及亭臺樓閣圖案, 還有神態各異的戲曲故事裡人物。 大堂樓有沈萬三手捧金元寶的塑像, 引來許多眼饞之人與之合影, 說是借財氣。

正廳兩邊的樓上, 有兩個瞭望窗, 據說是家中女眷們因為不好上正廳迎客,

便來這裡窺看過把癮……後二進小堂樓和廳後院上下都可相通, 陳列著出土文物及民俗器物。 看著這些東西, 你可以想像住在這裡的人們的細枝末節, 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 這樣古老的房子, 裡面一定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在這裡走著, 把自己也想像成當時的人物, 這種感覺很酷。

在我老家, 有一句廣為流傳的歇後語“沈萬三打死人——錢擋著”, 此話有兩重意思, 一是影射司法不公;二是指沈萬三財大氣粗。 沈萬三致富的門徑, 主要是鑽了政策空子, 打破海禁做國際貿易, 將杭嘉湖地區和蘇州無錫一帶的絲綢、陶瓷、糧油及手工藝品等運銷海外, 生意興隆。 但是, 就整體宅院和其富可敵國的資產而論, 還算是儉樸的。 不說同裡那個“退思堂”, 在蘇州鄉下隨便找一處朝廷離休官員的大宅門, 恐怕都會比沈廳氣派。 可見沈萬三還是很低調的, 他不像後世清代的紅頂商人那樣趾高氣揚到處顯擺。

但是不管沈萬三如何小心翼翼, 最後還是被人廢了。 那時候朱元璋剛剛定都南京,

要修築城牆, 搞集資攤派, 沈萬三領到了建1/3城牆的任務。 不久城牆修好了, 而且修得很漂亮, 沈萬三頭腦一熱, 又拿出一筆鉅款來犒賞軍隊。 本是想討好, 沒料弄巧成拙反而讓朱元璋窩了心:你有錢竟敢在老子跟前擺闊……軍隊是你能犒賞的麼, 什麼想法?於是下令斬首, 後來又改為流放雲南。 沈萬三家破人亡, 財產全都充了公, 只有一個小孫子逃脫, 留下了一條根, 這才有了現在的沈廳。

從沈廳出來, 沿街北走, 便到張廳。 張廳後院有備弄, 還有條小河穿宅而過, 通向傳說中沈萬三藏銀之處的銀子濱, 其盡頭就是沈萬三水塚。 備弄旁邊是一個私家小碼頭, 一條小船停在很窄的橋下, 這就是有名的“轎從前門進, 船自家中過”生活方式了。 這樣的通宅水道, 不僅方便起居, 也能使主人遭遇不測時可出其不意遁逃……真要感歎古人用心之細密、周詳, 心機叵測。

書名:二十八城記

作者:談正衡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58.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