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做不到這8件事,賺再多錢都沒用!

很多父母忙於工作

覺得賺很多錢就能給寶寶更好的生活

於是犧牲了陪伴

今天說的這8件事

即使再忙也要堅持做

因為錯過了, 賺再多錢都彌補不了!

每天讓寶寶幫個小忙從小體會“付出”

寶寶將來自理能力更強、人緣更好、更懂感恩

現在的寶寶都是家庭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只有過度付出的爸媽, 和慣于索求的孩子。 但沒有寶寶能夠永遠做世界的中心點, 讓所有人圍著自己轉。 每天讓寶寶幫個小忙, 會讓寶寶在最小的社會單位(家庭)中, 從小就體會到什麼是付出, 什麼是收穫。

建議:可以讓寶寶幫忙拿個拖鞋、貼個創可貼、幫媽媽梳梳頭, 在獲得幫忙後, 一定要跟孩子說“謝謝”。

每天給寶寶唱首歌跳舞、畫畫代替也可以

不為培養才藝, 只為寶寶有個好性格

小寶寶的情緒控制力差, 愛哭、愛發脾氣, 那是因為ta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宣洩情緒。 每天給寶寶唱首歌, 用音樂的形式舒緩寶寶的情緒。 和寶寶一起唱唱跳跳就更好了, 通過肢體動作, 也可以宣洩情緒。 不會唱歌跳舞也沒關係, 陪寶寶一起繪畫塗鴉, 通過色彩和寶寶用筆時的塗塗抹抹, 將無法表達的語言和情緒描畫在紙上。 長期不表達的寶寶,

容易習慣壓抑自己, 或者壞脾氣。

建議:這3件事, 可以挑1件你擅長的, 每天陪孩子做。 即使都不擅長也沒關係, 和孩子一起發現、探索、玩起來的過程, 就一定會有收穫。

每天說一句“我愛你”再加一個擁抱

就會大大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抗挫能力

每天對寶寶說一句“我愛你”,

從出生就開始, 即使寶寶聽不懂也能感到媽媽深深的愛意。 然後再加一個擁抱, 寶寶會非常喜歡、非常享受、非常依戀和媽媽的肌膚接觸。 這樣做不僅促進了寶寶的大腦發育, 更是增進親子依戀、增加寶寶安全感的捷徑。 寶寶將更有勇氣去探索世界, 因為他知道, 自己是安全的, 即便遇到挫折, 也會有父母的陪伴和支援。

建議:把“我愛你+擁抱”變成一個小儀式, 每天早或晚相對固定的時間去做, 寶寶會愛上這個小儀式, 這是每天最愉快的一刻!

關上電視、放下手機每天深度陪玩30分鐘, 否則孩子將來可能:

學會敷衍、不真誠、注意力不集中……

我們跟手機在一起的時間可能是一輩子, 但我們真正能夠陪孩子的時間, 只有這幾年!所以, 趁孩子還喜歡我們陪ta玩, 每天至少花30分鐘時間好好陪ta玩。 可以唱歌、可以玩娃娃、可以搭積木、哪怕最簡單的追跑打鬧都特別好。 得到了專注的陪伴, 孩子才學會一心一意, 真誠不敷衍。

建議:每日至少花30分鐘時間高品質的陪伴寶寶, 玩什麼不重要, 重要的是心無旁騖,關上電視、放下手機、專心致志的深度陪玩。

和孩子住在一起分離不能超過7天,否則孩子將來可能:

更孤僻、更冷漠、自閉風險更高……

◆ 一位媽媽,孩子出生,三個月產假結束後,就把孩子交給婆婆帶,只是週末去看孩子一下。到孩子3歲要時,才發現不對勁。孩子語言障礙嚴重,基本上不會和人交流,且十分膽小。對媽媽似乎沒有感情,很少表現出一般孩子對母親的親近和依戀。情緒卻十分不穩,經常發脾氣或大哭。媽媽帶孩看病,被診斷為“自閉症”。

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並不是所有和媽媽分開的孩子都會有心理疾病。但某心理醫生這樣說:“現在罹患自閉症、多動症等神經官能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就診的孩子往往有較為典型的成長經歷。90%以上在幼年早期和母親有較長時間的分離。”親子分離最直接破壞的,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卑、自棄的心理。

建議:3歲前,媽媽是孩子的全世界。出差、外出打工、生二胎等,都不是媽媽和寶寶分開居住生活的藉口。即使有再多的客觀原因,也應儘量克服、解決。迫不得已和寶寶分開,最好不超過7天。

每天帶寶寶出門一次

滿月後就開始

只要是天氣允許,每天都應該帶寶寶出去玩。之前我們寫過多帶寶寶外出、旅行的好處的文章。帶寶寶外出,不僅能通過戶外鍛煉增強體質。還可以讓孩子走出小家的限制,接觸自然和社會,開闊眼界。同時讓孩子有機會與同伴、他人交往,體會人際之間關係。帶寶寶外出的更多好處和做法,可以看看:《誰說3歲以內不記事,就不用帶TA去看世界》,這篇文章。

建議:寶寶滿月後,媽媽就可以帶ta到家附近的公園活動了;寶寶半歲後,就可以去遠一點的地方郊遊了;再大一些就可以帶寶寶外出旅行了。

電視,2歲前能不看就不看,否則孩子將來可能:

近視眼、坐不住、學到很多不良行為

1.看電視影響寶寶視力

這點無需多做解釋,嬰幼兒的視覺調節功能還沒發育完善,強光的刺激,不僅容易使孩子視覺的敏銳度與適應性降低。小寶寶也很難長時間端坐,保持足夠的距離看電視,常常會躺著、趴著看,更是加倍破壞寶寶眼睛的健康。

2.看電視破壞寶寶專注力

英國頂尖心理學和生物學家呼籲:“我們應該像限鹽、限制脂肪攝入一樣,嚴格控制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孩子3歲之前應該禁看電視,否則會給孩子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看電視不同於看書,看書可以促進發育提高兒童的分析思考能力。而看電視是被動接受的高頻刺激,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建議: 2歲內杜絕寶寶看電視。2-3歲儘量少給寶寶看電視,即便要看也要控制內容和時間,最好不超過20分鐘。

每天一個小故事寶寶會愛上閱讀,否則孩子將來可能:

不愛看書、不愛學習……

◆ 有位媽媽說:“我原來是給寶寶講繪本的,但他太小了,聽不懂也卡麼不懂,似乎沒什麼興趣,慢慢的我也懶得堅持了,等孩子大點再說吧,反正以後要讀十幾年書呢,不著急開始這麼早。”

1.從小養成閱讀習慣,未來受益終身

很多父母有類似的顧慮,認為孩子這麼、小不識字、什麼都不懂,給寶寶讀書也是白費力氣。但陪寶寶看繪本、講故事,並不是要他理解和記住,重要的是從培養寶寶的讀書興趣。0~3歲是培養兒童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關鍵階段,從小愛看書的寶寶,長大後學習效率更高、學習更自主。

2.閱讀促進寶寶精細動作、專注力的發展

起初,寶寶翻書可能是大把抓;慢慢的寶寶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著,一頁一頁的翻。這就是對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和刺激。此外,你會發現,在陪寶寶一起看繪本或給寶寶講故事時,多數寶寶都會很專注、耐心的聽,無形中促進了寶寶專注力的發展。

3.不同年齡寶寶,有不同的親子閱讀方法

0-1歲,以媽媽講述為主

建議:以媽媽的講為主,寶寶的看為輔。最好是媽媽是有時間:看幾個故事,在睡前或陪孩子玩的時候講給寶寶聽。

1-2歲,固定閱讀時間,無字繪本更好

建議:媽媽和孩子可以固定在一個時間段內,給孩子做簡短的閱讀。年齡越小的寶寶,專注力維持的時間越短,陪寶寶看繪本或講故事一定要控制時間,3分鐘為宜。繪本最好是畫多字少,無字的繪本更好,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讓孩子有更多的去觀察、去看、去感受。

2-3歲,正式開啟繪本閱讀,養成閱讀習慣

建議:凡是內容好的繪本,或孩子喜歡的題材繪本,都可以和孩子讀起來了。可以是媽媽讀,寶寶聽;也可以是寶寶講,媽媽聽;或把繪本變成遊戲一起玩,都很好。總之,就是讓孩子把讀書視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持續一生。

重要的是心無旁騖,關上電視、放下手機、專心致志的深度陪玩。

和孩子住在一起分離不能超過7天,否則孩子將來可能:

更孤僻、更冷漠、自閉風險更高……

◆ 一位媽媽,孩子出生,三個月產假結束後,就把孩子交給婆婆帶,只是週末去看孩子一下。到孩子3歲要時,才發現不對勁。孩子語言障礙嚴重,基本上不會和人交流,且十分膽小。對媽媽似乎沒有感情,很少表現出一般孩子對母親的親近和依戀。情緒卻十分不穩,經常發脾氣或大哭。媽媽帶孩看病,被診斷為“自閉症”。

當然,這個例子比較極端,並不是所有和媽媽分開的孩子都會有心理疾病。但某心理醫生這樣說:“現在罹患自閉症、多動症等神經官能症的孩子越來越多,就診的孩子往往有較為典型的成長經歷。90%以上在幼年早期和母親有較長時間的分離。”親子分離最直接破壞的,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卑、自棄的心理。

建議:3歲前,媽媽是孩子的全世界。出差、外出打工、生二胎等,都不是媽媽和寶寶分開居住生活的藉口。即使有再多的客觀原因,也應儘量克服、解決。迫不得已和寶寶分開,最好不超過7天。

每天帶寶寶出門一次

滿月後就開始

只要是天氣允許,每天都應該帶寶寶出去玩。之前我們寫過多帶寶寶外出、旅行的好處的文章。帶寶寶外出,不僅能通過戶外鍛煉增強體質。還可以讓孩子走出小家的限制,接觸自然和社會,開闊眼界。同時讓孩子有機會與同伴、他人交往,體會人際之間關係。帶寶寶外出的更多好處和做法,可以看看:《誰說3歲以內不記事,就不用帶TA去看世界》,這篇文章。

建議:寶寶滿月後,媽媽就可以帶ta到家附近的公園活動了;寶寶半歲後,就可以去遠一點的地方郊遊了;再大一些就可以帶寶寶外出旅行了。

電視,2歲前能不看就不看,否則孩子將來可能:

近視眼、坐不住、學到很多不良行為

1.看電視影響寶寶視力

這點無需多做解釋,嬰幼兒的視覺調節功能還沒發育完善,強光的刺激,不僅容易使孩子視覺的敏銳度與適應性降低。小寶寶也很難長時間端坐,保持足夠的距離看電視,常常會躺著、趴著看,更是加倍破壞寶寶眼睛的健康。

2.看電視破壞寶寶專注力

英國頂尖心理學和生物學家呼籲:“我們應該像限鹽、限制脂肪攝入一樣,嚴格控制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孩子3歲之前應該禁看電視,否則會給孩子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看電視不同於看書,看書可以促進發育提高兒童的分析思考能力。而看電視是被動接受的高頻刺激,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建議: 2歲內杜絕寶寶看電視。2-3歲儘量少給寶寶看電視,即便要看也要控制內容和時間,最好不超過20分鐘。

每天一個小故事寶寶會愛上閱讀,否則孩子將來可能:

不愛看書、不愛學習……

◆ 有位媽媽說:“我原來是給寶寶講繪本的,但他太小了,聽不懂也卡麼不懂,似乎沒什麼興趣,慢慢的我也懶得堅持了,等孩子大點再說吧,反正以後要讀十幾年書呢,不著急開始這麼早。”

1.從小養成閱讀習慣,未來受益終身

很多父母有類似的顧慮,認為孩子這麼、小不識字、什麼都不懂,給寶寶讀書也是白費力氣。但陪寶寶看繪本、講故事,並不是要他理解和記住,重要的是從培養寶寶的讀書興趣。0~3歲是培養兒童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關鍵階段,從小愛看書的寶寶,長大後學習效率更高、學習更自主。

2.閱讀促進寶寶精細動作、專注力的發展

起初,寶寶翻書可能是大把抓;慢慢的寶寶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著,一頁一頁的翻。這就是對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和刺激。此外,你會發現,在陪寶寶一起看繪本或給寶寶講故事時,多數寶寶都會很專注、耐心的聽,無形中促進了寶寶專注力的發展。

3.不同年齡寶寶,有不同的親子閱讀方法

0-1歲,以媽媽講述為主

建議:以媽媽的講為主,寶寶的看為輔。最好是媽媽是有時間:看幾個故事,在睡前或陪孩子玩的時候講給寶寶聽。

1-2歲,固定閱讀時間,無字繪本更好

建議:媽媽和孩子可以固定在一個時間段內,給孩子做簡短的閱讀。年齡越小的寶寶,專注力維持的時間越短,陪寶寶看繪本或講故事一定要控制時間,3分鐘為宜。繪本最好是畫多字少,無字的繪本更好,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讓孩子有更多的去觀察、去看、去感受。

2-3歲,正式開啟繪本閱讀,養成閱讀習慣

建議:凡是內容好的繪本,或孩子喜歡的題材繪本,都可以和孩子讀起來了。可以是媽媽讀,寶寶聽;也可以是寶寶講,媽媽聽;或把繪本變成遊戲一起玩,都很好。總之,就是讓孩子把讀書視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持續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