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希臘呂底亞王國的多兵種協同配合戰術竟比中國早了幾個世紀?

在稱霸數百年的亞述帝國滅亡之際, 在小亞細亞的西部, 呂底亞王國開始崛起。 當地發現了大量的銀礦與金礦, 使得貨幣出現及貿易繁榮。 其中一位呂底亞國王克羅梭斯的富有舉世聞名, “像克羅梭斯一樣的財富”成為一句諺語, 呂底亞王國則用他們豪華的財力組建了呂底亞貴族重騎兵, 並用他們與各族雇傭步騎兵征服了小亞細亞的許多城市。

呂底亞重騎兵戰術不似斯基泰人有無數重大創新, 但技術精良, 裝備豪華, 在希羅多德的記載中, 他們“手持長矛且操縱戰馬的技術非常高超”, 這些重騎兵身穿完備的細鱗甲, 在雕刻資料中, 他們的頭盔與盾牌都有很好的裝飾。 長矛與擲矛作為主要武器, 同時裝備輔助用於近戰的劍、斧。 而關於具體數量、戰術由於資料的缺失不可考。 可惜的是克羅梭斯與波斯大帝居魯士二世生在了同一時代。

作為有一定實力的對手, 克羅梭斯和居魯士二世展開爭霸戰, 呂底亞騎兵甚至一度攻入波斯領土。

但在關鍵性的西元前547年, 克羅梭斯在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判斷失誤, 在攻入波斯領土與居魯士打得不分勝負之後, 他回到了自己的領土, 計畫用5個月的時間召集埃及與新巴比倫的盟友來幫助自己,

在冬天過去春天到來的時候, 再次向波斯發動進攻, 為了節約經費, 呂底亞國王就將傭兵們全部解散, 只留下自己的直屬部隊。 但敏銳的居魯士二世則發現了這一致命破綻, 本來雙方在實力對比上, 就是波斯的兵力占優, 而呂底亞由於解散了傭兵, 命運女神的天平在這段時間會向波斯短暫的大範圍傾斜, 而波斯王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居魯士立刻反守為攻, 主動攻入呂底亞領土, 打了克羅梭斯一個措手不及。

居魯士二世:

雖然克羅梭斯沒有來得及集結他所有的軍隊, 但他的呂底亞重騎兵還是令居魯士二世非常忌憚的, 波斯王命令他的駱駝輜重部隊全部下馬, 而讓騎兵騎上去, 放在第一排與呂底亞騎兵交戰, 之後才是波斯的步兵, 最後才是騎兵。 這也許是歷史記載中第一次使用駱駝來對付對方的騎兵(後期因為對戰馬有訓練這種方法並不是那麼好用), 呂底亞的騎兵害怕並且討厭駱駝的氣味, 戰馬紛紛向後逃跑,

結果呂底亞重騎兵只好下馬, 在沒有優勢的情況下與波斯大軍交戰, 最終被擊潰。 居魯士二世隨即揮軍直指呂底亞首都並將其攻克, 生俘克羅梭斯, 強國呂底亞宣告滅亡, 而波斯帝國也在這次大勝後, 逐步登上王者地位。

早期駱駝騎兵:

我們對比斯基泰重騎兵與呂底亞重騎兵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對比,相同點是兩者都裝備精良,個人戰技高超,論馬匹,斯基泰草原和小亞細亞西部戰馬都是優良的尼薩馬種。談及盔甲,富有的呂底亞重騎兵也不遜色。但在面對居魯士大帝時,一個則被生俘,另一個卻挫敗並陣斬大帝(當然這段歷史也是有爭議的)。儘管也有運氣、軍事統帥判斷失誤以及斯基泰遊牧民族在防禦方面的高機動性及戰略縱深優勢,但在戰術上進行對比,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一些端倪的:斯基泰重騎兵不僅騎術高超,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與自己輕型騎射手形成了一種成型的戰術配合體系。

在這種戰術體系下,斯基泰人重騎兵絕不會盲目的對對方嚴陣以待的軍陣,更不要提後來開始在地中海世界廣泛流行的更加堅固的“步兵方陣”發動衝擊,而是在各種輕弓騎兵的騷擾、拖延、迂回、假撤退,直到出現真正的破綻才發動打擊。這種“帕提亞體系”將一直不斷在各民族各個戰場得到延續、改進與強化,以此為基礎並吸收其他的成果,幾乎成了日後草原民族戰術的核心,我們會在直到13世紀的在無數次著名戰役都體驗著這種思想的存在。

呂底亞的軍事力量及兵種協同配合不如波斯人——起碼從希羅多德與色諾芬的意見都是如此。他們重騎兵的個人戰技或許高超,但當缺乏面對駱駝經驗的騎兵被波斯軍隊克制時,他們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接下來就是完全的被動與潰敗。相反他們的對手居魯士統治下的波斯人,其實論騎兵也許並不如呂底亞(根據希羅多德的意見),也不如斯基泰人,但波斯軍隊中騎兵、專業步兵——諸如常備的不死軍衛隊等、工程兵等各兵種完備。其互相配合,在規模與協同上均勝過呂底亞軍隊。其實之前亞述帝國在軍事上之所以能不斷勝利,也是依賴著各兵種密切協同作戰。

作者 拜占庭的榮耀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刀匠沈師傅LQ435543

我們對比斯基泰重騎兵與呂底亞重騎兵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對比,相同點是兩者都裝備精良,個人戰技高超,論馬匹,斯基泰草原和小亞細亞西部戰馬都是優良的尼薩馬種。談及盔甲,富有的呂底亞重騎兵也不遜色。但在面對居魯士大帝時,一個則被生俘,另一個卻挫敗並陣斬大帝(當然這段歷史也是有爭議的)。儘管也有運氣、軍事統帥判斷失誤以及斯基泰遊牧民族在防禦方面的高機動性及戰略縱深優勢,但在戰術上進行對比,我們還是可以發現一些端倪的:斯基泰重騎兵不僅騎術高超,更重要的是他們已經與自己輕型騎射手形成了一種成型的戰術配合體系。

在這種戰術體系下,斯基泰人重騎兵絕不會盲目的對對方嚴陣以待的軍陣,更不要提後來開始在地中海世界廣泛流行的更加堅固的“步兵方陣”發動衝擊,而是在各種輕弓騎兵的騷擾、拖延、迂回、假撤退,直到出現真正的破綻才發動打擊。這種“帕提亞體系”將一直不斷在各民族各個戰場得到延續、改進與強化,以此為基礎並吸收其他的成果,幾乎成了日後草原民族戰術的核心,我們會在直到13世紀的在無數次著名戰役都體驗著這種思想的存在。

呂底亞的軍事力量及兵種協同配合不如波斯人——起碼從希羅多德與色諾芬的意見都是如此。他們重騎兵的個人戰技或許高超,但當缺乏面對駱駝經驗的騎兵被波斯軍隊克制時,他們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接下來就是完全的被動與潰敗。相反他們的對手居魯士統治下的波斯人,其實論騎兵也許並不如呂底亞(根據希羅多德的意見),也不如斯基泰人,但波斯軍隊中騎兵、專業步兵——諸如常備的不死軍衛隊等、工程兵等各兵種完備。其互相配合,在規模與協同上均勝過呂底亞軍隊。其實之前亞述帝國在軍事上之所以能不斷勝利,也是依賴著各兵種密切協同作戰。

作者 拜占庭的榮耀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刀匠沈師傅LQ43554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