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瞭解 腧穴熱敏化的規律嗎?

腧穴熱敏化的規律

1.腧穴熱敏化的出現率

普查健康人群的結果顯示, 腧穴熱敏化出現率約10%, 而對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筋膜疼痛綜合征、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感冒、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胃動力障礙、腸激惹綜合征、男性性功能障礙、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中風、過敏性鼻炎等20種疾病進行艾灸腧穴觀察,

腧穴熱敏化的出現率平均可達70%左右。 寒證、濕證、癖證、虛證中居多, 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現。 疾病痊癒後, 腧穴熱敏化出現率下降至10%左右。

2.熱敏化腧穴與經穴定位的關係

腧穴熱敏化作為一種疾病的病理反應, 出現的部位與經穴定位不完全符合, 但它可以經穴為參照坐標系來定位。 通過以30例背肌筋膜疼痛綜合征患者為研究物件, 在患者體表共查找出熱敏化腧穴121個, 與經穴定位的重合率為48.76%。

熱敏化腧穴具有時變特性, 即隨著時間的變化其部位和強度也發生變化。 對熱敏化腧穴進行艾灸治療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3.腧穴熱敏化的分佈

腧穴熱敏化有其自身的分佈規律, 研究腧穴熱敏化的分佈規律對於臨床推廣熱敏化腧穴療法及闡述其產生機制有重要意義。 通過研究了20種疾病的腧穴熱敏化的分佈規律, 如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軟組織損傷、肌筋膜疼痛綜合征、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感冒、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胃動力障礙、腸激惹綜合征、男性性功能障礙、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中風、過敏性鼻炎等, 初步掌握了這些疾病的腧穴熱敏化分佈部位, 如面癱在黯風、感冒在風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陰交、便秘在次骼、眼科疾病在耳垂區耳穴等。

4.腧穴熱敏化與灸性感傳

針刺療法的精髓與靈魂是《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訓:“刺之要, 氣至而有效”, 即激發感傳, 氣至病所。 古代醫家已把激發感傳、促進氣至病所作為提高針灸療效的一種積極手段。 《三國志》在描述東漢名醫華佗行針治病時說“下針言, 當引某許, 若至語人, 病者言, 已到, 應便拔針, 病亦行差”, 就是對感傳與針刺療效關係的生動描述。 《針灸大成》中所說的“有病道遠者必先使氣直到病所”, 強調行針治病時務必使氣直到病所。 近30年來, 我國學者的研究結果已經表明, 感傳活動是人體經氣運行的表現, 是人體內源性調節功能被啟動的標誌。

針刺療效與感傳顯著程度密切相關, 感傳愈顯著, 針刺療效也愈好。

採用激發感傳、促進氣至病所的方法, 對治療一些現代醫學棘手的病症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長期以來, 灸療學僅強調要求施灸過程中的腧穴產生局部的熱感和皮膚的紅暈, 並不強調艾灸治療過程中產生感傳活動。 艾灸穴位能不能像針刺一樣發動感傳, 氣至病所?灸之要, 是不是也要求氣至而有效?

乃至特效、高效、速效和長效?如果能, 如果是, 這就意味著艾灸的療效大有發掘之潛能!筆者對540例患者(周圍性面癱43例、三叉神經痛38例、頸椎病40例、腰椎間盤突出症44例、骨性膝關節炎38例、肌筋膜疼痛綜合征46例、支氣管哮喘40例、慢性支氣管炎39例、非潰瘍性消化不良31例、功能性便秘38例、腸易激綜合征26例、排卵障礙性不孕42例、痛經43例、勃起功能障礙32例)進行了艾灸熱敏化腧穴激發灸性感傳觀察,

結果表明, 艾灸熱敏化腧穴極易激發循經感傳, 出現率達95%。 因此, 熱敏化腧穴是灸療的最佳選穴, 灸之要, 仍然遵循“氣至而有效”的針刺療法古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