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懂了寶寶的這些“嬰語” 新手寶媽不再手忙腳亂

寶寶出生剛開始的一周那手忙腳亂啊, 寶寶一哭, 不知道是餵奶好, 還是換尿片的好, 在生活中很多新晉寶媽也許會一樣手足無措, 下面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寶寶的“嬰語”。

睡覺時搖頭

寶寶太熱了: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不安穩, 小腦袋總是左搖右晃, 媽媽一定要摸一摸寶寶的額頭和頸後。 如果濕乎乎的有汗, 那就說明你給寶寶蓋得或者穿得太多了, 寶寶很熱。 出了汗頭髮粘在頭皮上很癢, 所以寶寶只好搖頭解癢了。

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多汗多見於頭和頸部, 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 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 再加上過熱的刺激, 只有通過出汗, 以蒸發體內的熱量, 來調節正常的體溫。

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 白天運動量大, 產生的熱量多, 機體沒有能力將多餘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出去,

熱量積聚在寶寶體內, 寶寶晚間體溫可達38℃左右。 寶寶入睡後, 產生的熱量減少, 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 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餘熱量, 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

紅臉橫眉

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 然後臉部發紅, 有明顯的“內急”反應。

這是要大便的信號, 父母應立即解決他的“便急”之需。 這時候寶媽們就準備好換紙尿片啦!

揉眼睛

寶寶困了:寶寶想睡覺的時候, 或者剛醒來還沒醒透的時候, 會覺得眼皮發沉, 這時寶寶會揉眼睛。

寶寶的眼睛發炎了:如果寶寶經常揉眼睛, 揉得通紅,

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睫毛、眼淚, 寶寶的眼睛有可能發炎了。

抓頭髮

寶寶頭皮癢:經常抓頭髮, 可能是因為頭皮發癢。 如果寶寶的頭髮很清潔, 那麼媽媽就要檢查寶寶的頭上是不是長了濕疹。

TIPS:寶寶頭部的濕疹開始是一些小紅疹子, 慢慢會形成黃色的斑片。

媽媽可以用植物油輕輕擦在有頭垢的地方, 軟化後幫寶寶洗掉就好了。

寶寶生氣了:寶寶抓頭髮也有可能是生氣的表現。 媽媽需要尋找寶寶不高興的原因, 滿足他的需求。

吮手指

吮手指 表示寶寶的牙齦癢了, 要刺激它一下。 吮手指是嬰兒智力發育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寶寶出生後,早期只能用哭聲和面部表情來表示要求和傾訴,並且通過口唇來進行探索。隨著年齡的增加,寶寶開始將手放入口內吸吮,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頭,這是寶寶高興時的一種表現。

此外,吮手指也是寶寶重要的心理安慰劑。寶寶往往在自己的某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如餓了卻等不到奶吃、需要愛撫卻得不到回應,就會以吸吮手指作為安慰劑來穩定自己的情緒。這時的寶寶更願意獨自玩耍,所以媽媽在確保寶寶的手是乾淨的情況下,不用去干預他的動作。

吐氣泡

表示光吃牛奶已不能滿足寶寶,該給他加吃米粉了。4個月大的嬰兒唾液腺的分泌量開始增加了,所以口水相應增多,吐泡泡的機會增多,嚴重的還會流涎。由於這些唾液腺內含有一定量的澱粉消化酶,起到消化澱粉的作用,所以這時可以吃大米類的食品了。同時,因為口水還起到攪拌米粉的作用,所以流涎也可減少。

當然如果寶寶哭了,可能各位寶媽就要根據自家寶寶的照顧經驗來分析了,究竟是餓了?困了?還是拉粑粑了?那要根據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才可以知道,而對於剛剛出生1.5歲以下的寶寶,寶媽們應該教育寶寶用手勢表示自己的想法。

嬰兒手語好處多

好處1·提升溝通便利性,嬰兒手語可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享受溝通樂趣,減少因互動不良造成彼此的焦慮與挫折情緒。

好處2·增強口語能力,經研究證實,凡是學過嬰兒手語的孩子,所能說出的辭彙數量、語言理解力及詞彙組句能力都比同齡孩子要好一些。

好處3·增強幼兒自信心,當孩子通過手語表達心意時,如果他人能夠正確滿足其需求,將有助於幼兒建立自信心,促使他今後更加樂意表達自身想法。

好處4·快速正確表達,從小讓孩子學習嬰兒手語,有助日後語言的發展。根據相關研究及實際教學發現,凡是學過嬰兒手語的孩子,已經對語言結構和語法概念有了初步瞭解,當進入語言學習階段時,就能快速正確表達心中意念。

必學的嬰兒手語

吃——“吃”的手語簡單易懂,這個動作(把東西放入嘴巴)對孩子而言幾乎是與生俱來。當寶寶對“吃”和食物間的關連性有所理解之後,就會在肚子餓時用“吃”的手語來取代哭鬧。

比法:手做拿食物狀,放入口中或是靠近嘴巴。

喝奶——在孩子要喝奶之前,可先問孩子:“要喝奶嗎?”一邊說一邊比畫出手勢,重複幾遍後再開始餵食。

比法:雙手握拳,做出反復擠捏的動作,就像擠牛奶一樣。

小提醒:如果希望孩子儘快學會使用手語,就必須讓其對需求和手勢之間的關係有更好的理解,這樣才能更積極地比畫出手勢來。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讓孩子肚子餓,就可以一直誘導他做出手勢,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滿足生理需求更加重要。如果一味讓他餓肚子,只會讓他更加專注於饑餓感的表達——哭鬧,反而不利於手語學習。

我還要——和前2個手語動作相比,“我還要”屬於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指導,孩子才能夠學習得更有成效。建議父母先營造學習氣氛,例如明知道孩子還想要,但是仍舊故意延遲一下,繼續詢問幼兒意見,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夠體會這個手勢的含義。

比法:雙手手指併攏,並反復觸碰。

小提醒: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小肌肉發展尚未完全,或許無法百分百相似地完成這個動作,有可能變成雙手擊掌或是拳頭打拳頭,此時無需過度要求幼兒,畢竟手勢只是溝通工具,只要親子之間能夠互相理解就可以啦。

有沒有覺得寶寶的心有時候比我們女人還難捉摸呢?希望以上資料可以幫到各位寶媽們!

寶寶出生後,早期只能用哭聲和面部表情來表示要求和傾訴,並且通過口唇來進行探索。隨著年齡的增加,寶寶開始將手放入口內吸吮,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頭,這是寶寶高興時的一種表現。

此外,吮手指也是寶寶重要的心理安慰劑。寶寶往往在自己的某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如餓了卻等不到奶吃、需要愛撫卻得不到回應,就會以吸吮手指作為安慰劑來穩定自己的情緒。這時的寶寶更願意獨自玩耍,所以媽媽在確保寶寶的手是乾淨的情況下,不用去干預他的動作。

吐氣泡

表示光吃牛奶已不能滿足寶寶,該給他加吃米粉了。4個月大的嬰兒唾液腺的分泌量開始增加了,所以口水相應增多,吐泡泡的機會增多,嚴重的還會流涎。由於這些唾液腺內含有一定量的澱粉消化酶,起到消化澱粉的作用,所以這時可以吃大米類的食品了。同時,因為口水還起到攪拌米粉的作用,所以流涎也可減少。

當然如果寶寶哭了,可能各位寶媽就要根據自家寶寶的照顧經驗來分析了,究竟是餓了?困了?還是拉粑粑了?那要根據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才可以知道,而對於剛剛出生1.5歲以下的寶寶,寶媽們應該教育寶寶用手勢表示自己的想法。

嬰兒手語好處多

好處1·提升溝通便利性,嬰兒手語可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享受溝通樂趣,減少因互動不良造成彼此的焦慮與挫折情緒。

好處2·增強口語能力,經研究證實,凡是學過嬰兒手語的孩子,所能說出的辭彙數量、語言理解力及詞彙組句能力都比同齡孩子要好一些。

好處3·增強幼兒自信心,當孩子通過手語表達心意時,如果他人能夠正確滿足其需求,將有助於幼兒建立自信心,促使他今後更加樂意表達自身想法。

好處4·快速正確表達,從小讓孩子學習嬰兒手語,有助日後語言的發展。根據相關研究及實際教學發現,凡是學過嬰兒手語的孩子,已經對語言結構和語法概念有了初步瞭解,當進入語言學習階段時,就能快速正確表達心中意念。

必學的嬰兒手語

吃——“吃”的手語簡單易懂,這個動作(把東西放入嘴巴)對孩子而言幾乎是與生俱來。當寶寶對“吃”和食物間的關連性有所理解之後,就會在肚子餓時用“吃”的手語來取代哭鬧。

比法:手做拿食物狀,放入口中或是靠近嘴巴。

喝奶——在孩子要喝奶之前,可先問孩子:“要喝奶嗎?”一邊說一邊比畫出手勢,重複幾遍後再開始餵食。

比法:雙手握拳,做出反復擠捏的動作,就像擠牛奶一樣。

小提醒:如果希望孩子儘快學會使用手語,就必須讓其對需求和手勢之間的關係有更好的理解,這樣才能更積極地比畫出手勢來。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讓孩子肚子餓,就可以一直誘導他做出手勢,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滿足生理需求更加重要。如果一味讓他餓肚子,只會讓他更加專注於饑餓感的表達——哭鬧,反而不利於手語學習。

我還要——和前2個手語動作相比,“我還要”屬於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指導,孩子才能夠學習得更有成效。建議父母先營造學習氣氛,例如明知道孩子還想要,但是仍舊故意延遲一下,繼續詢問幼兒意見,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夠體會這個手勢的含義。

比法:雙手手指併攏,並反復觸碰。

小提醒: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小肌肉發展尚未完全,或許無法百分百相似地完成這個動作,有可能變成雙手擊掌或是拳頭打拳頭,此時無需過度要求幼兒,畢竟手勢只是溝通工具,只要親子之間能夠互相理解就可以啦。

有沒有覺得寶寶的心有時候比我們女人還難捉摸呢?希望以上資料可以幫到各位寶媽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