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伏波將軍馬援:一封家信外泄,得罪小人,差點死無葬身之地

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清楚, 西蜀五虎上將之一馬超的先祖, 就是東漢赫赫有名的伏波將軍馬援。 馬援(前14年—49年), 字文淵, 東漢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 這位以“馬革裹屍”而聞名於世的“光武中興”名將, 一生戎馬倥傯, 功勳卓著, 為東漢王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式的人物, 卻由於一封家信的外泄, 為自己惹來了許多麻煩, 以至於差點死無葬身之地。

馬援有個二哥叫馬余, 他有兩個兒子, 一個叫馬嚴, 一個叫馬敦。 說來可憐, 這倆孩子七八歲的時候, 父母不幸相繼去世。 兄弟倆先是寄養表兄曹貢家, 後來馬援將馬嚴兄弟帶回了洛陽。 馬援對這兄弟倆特別好, 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 即使軍務再忙、打仗再苦也抽時間嚴加教誨, 為子侄的教育問題操心。

建武十六年(40), 在交趾也就是今越南北部發生武裝叛亂, 漢光武帝劉秀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

前去討伐叛軍。 經過三年時間, 馬援便平定了叛亂。 就在他率軍遠征交趾的時候, 聽說馬嚴兄弟在京城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事, 而且喜歡和俠士結交。 他覺得兩位子侄到處議論別人的長處和短處, 胡亂評論朝廷的法度, 是很危險的, 說不定那句話說錯了就可能惹禍上身。 於是, 他在百忙之中抽時間給馬嚴、馬敦兄弟寫了一封家信進行勸誡。 這就是後世流傳的《誡兄子嚴敦書》。

馬援在信裡語重心長地說:“我希望你們聽說了別人的過失, 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 但嘴中不可以議論。 ”並且舉出兩個人做例子, 希望馬嚴兄弟向龍伯高學習, 因為這個人敦厚誠實, 說的話沒有什麼可以讓人指責的。 同時希望他們不要向杜季良學習, 因為這個人是個豪俠, 無論好人壞人他都結交, 郡裡的將領們都恨他, 百姓對他的意見也很大。

這本來是一封平常的家信, 但是令馬援沒有想到的是, 卻產生了一個戲劇性的結果。 原來, 這封家信被杜季良的仇人得到了。 至於是怎麼得到的, 史書上沒說, 我們也不好妄加猜測, 反正這封信是外泄了。 杜季良的仇人得到這封信之後, 以此為證據, 上書光武帝指責杜季良的不當行為, 順便把與杜季良關係甚好的竇固與梁松二人也告了。 光武帝把竇、梁二人狠狠地收拾了一頓,

最終的結果是“松、固叩頭流血, 而得不罪。 詔免保官”。

這下子馬援無端“躺著中槍”, 間接得罪了竇固和梁松這兩個重量級人物。 竇固出身于漢朝傳統大族和皇室宗親竇氏, 屬於當朝顯貴。 而梁松則是光武帝女兒舞陰公主的丈夫, 貴為帝婿, 地位也十分顯赫。 馬援得罪了他們, 最終招致了梁松的報復和暗算。

建武二十四年(48),馬援以六十二歲高齡,再次請命南征武陵五溪蠻。哪知這次出兵很不順利,因天氣太熱,加上水土不服,許多士兵病死,馬援自己也患了重病。中郎將耿舒曾經在行軍路線上跟馬援有過爭執,對馬援心懷不滿,就想借機報復。他上書朝廷,把軍事失利的責任都推給了馬援,誣告馬援坐失戰機,遭致失敗。

光武帝聽信了耿舒的話,派梁松為欽差大臣,到武陵去監督馬援。這真是冤家路窄,梁松本來就記恨馬援,總算找到了一個報復的機會。當梁松到達五溪蠻前線的時候,馬援已經病死了。但梁松連死者都不放過,無中生有對馬援進行陷害,以報宿怨。光武帝大怒,收回了馬援的新息侯印綬。

這時,又有人落井下石。原來,當初南征交趾的時候,馬援發現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可以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於是班師回京時,他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這時有人舊賬重提,上書光武帝,誣陷馬援曾經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到了自己家裡。光武帝更加憤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冤案“明珠之謗”。

馬援的屍體運回來了。但馬援的家人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震怒,不知道馬援究竟犯了什麼罪,只好草草下葬。後來,馬嚴與馬援的夫人先後六次上書,申訴冤情,言辭淒切。光武帝這才下旨,正式安葬馬援。

一代忠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怎不讓人唏噓?

建武二十四年(48),馬援以六十二歲高齡,再次請命南征武陵五溪蠻。哪知這次出兵很不順利,因天氣太熱,加上水土不服,許多士兵病死,馬援自己也患了重病。中郎將耿舒曾經在行軍路線上跟馬援有過爭執,對馬援心懷不滿,就想借機報復。他上書朝廷,把軍事失利的責任都推給了馬援,誣告馬援坐失戰機,遭致失敗。

光武帝聽信了耿舒的話,派梁松為欽差大臣,到武陵去監督馬援。這真是冤家路窄,梁松本來就記恨馬援,總算找到了一個報復的機會。當梁松到達五溪蠻前線的時候,馬援已經病死了。但梁松連死者都不放過,無中生有對馬援進行陷害,以報宿怨。光武帝大怒,收回了馬援的新息侯印綬。

這時,又有人落井下石。原來,當初南征交趾的時候,馬援發現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可以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於是班師回京時,他就拉了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這時有人舊賬重提,上書光武帝,誣陷馬援曾經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到了自己家裡。光武帝更加憤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冤案“明珠之謗”。

馬援的屍體運回來了。但馬援的家人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震怒,不知道馬援究竟犯了什麼罪,只好草草下葬。後來,馬嚴與馬援的夫人先後六次上書,申訴冤情,言辭淒切。光武帝這才下旨,正式安葬馬援。

一代忠臣名將,竟落得如此下場,怎不讓人唏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