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恩來堅持原則 不以中央決議代替個人意見

周恩來是我們党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 他不僅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超凡的領導智慧,還具有出色的語言表達才能。 我們從他留存的著作、記錄他的影像和懷念他的文章中,至今仍能夠領略到他講話時的風采,感受到他語言表達的魅力。

周恩來是講政治、講紀律的典範,時時處處都為全黨同志作出了表率。 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歲月裡,他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物件,發表過許許多多的講話,並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決不以集體討論和中央決議代替個人意見。 所以,周恩來無論在什麼場合講話都定位準確,恰如其分。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創建於1952年6月。 周恩來非常關心北京人藝的成長,經常忙中偷閒,前往劇院觀看演出,開誠佈公地發表自己的觀感。

1963年10月15日,周恩來觀看了北京人藝演出的話劇《年青的一代》。 這是一部表現當代青年愛情、友誼和走什麼樣人生道路的作品。 演出結束後,周恩來走上舞臺,向全體演職員暢談自己的觀後感。 他肯定了演出很精彩,同時也提出了批評意見。 例如,某個女演員的褲子過於短了,不大好看,等等。 周恩來早年曾出演過話劇,後來仍一直喜愛文藝,對藝術很精通。

聽了周恩來的意見,該劇導演立刻表示:“我們一定按照總理的指示,從明天演出起就進行修改。 請總理放心!”大家熱烈鼓掌,十分贊成導演的表態。

誰知周恩來擺擺手,制止了大家的鼓掌。 他鄭重地說:“今天我談的並不一定對。 我看,藝術作品的好壞要由群眾來回答,而不是由一兩個領導回答。 今天談的話如果是經過集體討論的中央決定,我會告訴你們,那是一定要執行的。 至於我個人的意見,只能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觀後感提供你們作參考。 ”他說到這裡,又笑著強調了一句,“儘管我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觀眾,但畢竟也是個個人嘛。 ”大家聽了總理的話,敬佩極了。

領導者講話,有時在正式場合,事先經過了集體討論,代表一級組織;有時在非正式場合,屬於臨場發揮,只是個人看法。 場合不同,角色就不同,語言表達方式也應當不同。 因此,領導者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什麼場合講什麼身份的話,切不可處處把自己當“領導”,因有感而發作“指示”。

(《刊授黨校》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佈,請勿轉載。 本文系節選。 )

原文地址: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25/c223633-29048851.htm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