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魂兮歸來話屈原

西元前278年, 秦國大良造白起率領秦軍大舉攻破楚國都城郢都, 楚王羋橫不得不帶領眾臣倉亂逃離都城, 秦軍所到之地哀鴻遍野。

同年端午節這一天, 被楚國流放的三閭大夫屈原, 在湘江流域的汨羅江邊徘徊再徘徊, 他形容枯槁, 步履沉重, 在他身邊不斷有逃亡的楚國老百姓與他擦身而過, 面對楚國的國破家亡的現狀, 他悲從心來, 對天涕淚長歎: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奮起抱起一塊石頭毅然投江自盡, 結束了他66歲的多舛一生, 後人為了紀念他, 每年的端午節陰曆五月初五這一天, 以包粽子和賽龍舟的形式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將屈原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就在當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 中國北京舉行了紀念屈原集會和楚文化展覽的活動, 而當年前蘇聯也在莫斯科舉行屈原去世兩千多年的紀念集會,
世界的很多國家以不同的形式紀念永生的愛國詩人屈原。

經過兩千多年前的漫長光陰, 能夠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和尊重是和他的愛國, 忠誠、民族大義、高深的文化修養密不可分的。 屈原就像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天宇, 在浩瀚的時空隧道中洇開重重的歷史迷霧, 緩緩走來……他創作的《離騷》、《招魂》、《哀郢》、《九歌》等舞盡明月, 千年傳唱不衰!。 他創作的楚辭體《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與《詩經》並稱“風騷”, 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治上的排擠被放逐, 《離騷》誕生

屈原, 姓羋,名平, 字原, 出身于楚國貴族。 西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裡。 屈原自幼勤奮好學, 胸懷大志。 二十多歲就官拜副相, 被楚懷王委以左徒之位,

主張變法, 舉薦賢能, 進行政治改革, 並主張聯齊抗秦。 提倡“美政”, 然而他的一系列改革觸犯到了當時一些舊貴族的既得利益, 並受到楚懷王的公子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對他多次政治上的排擠和陷害, 西元前311年, 楚懷王受到了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蠱惑, 斷齊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 雖屈原極力反對, 但懷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虎狼的懷抱。 由於秦國的張儀多次矇騙說服楚懷王的聯秦斷齊, 而秦國又私下與齊國結交, 致使楚國在多次兵戈中大敗, 損傷慘重, 致使國力衰弱!

西元305年, 秦昭襄王以美色和厚禮為誘餌與秦示好, 屈原力排眾議反對與秦和好, 懷王一氣之下將屈原逐出楚國郢都,

38歲的屈原第一次開始了流放生涯。 他悲痛萬分, 寫下了楚辭體, 中國第一篇抒情長詩《離騷》, 詩中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美政和理想, 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人唏噓不已。 然而, 楚國的懷王既不是明君, 朝政裡又沒有良臣, 屈原的抱負只能擱淺。 屈原用詩來表達自己對楚國熾烈的愛國情懷。 憂國憂民的情懷盪氣迴腸, 《離騷》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曠世之作。

懷王去世, 屈原再次被放逐

懷王三十年, 屈原被楚懷王召回郢都。 同年, 秦昭襄王假意約懷王武關相會共討國事, 懷王為了楚國的利益, 不聽屈原等人勸告, 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國扣留, 成為了階下囚, 三年後客死秦國。 西元前296年, 當楚王的靈柩回歸楚國時,

楚國上下百姓哭聲一片, 屈原痛不欲生, 想起當初的懷王的重用和懷王促膝交談的情景, 悲從中來, 寫下另一曠世作品《招魂》, 魂兮歸來, 呼喚楚懷王的靈魂能夠安然回到楚國。

在位的第七年, 為了安邦, 頃襄王忍辱娶了秦女, 以求暫時國家的苟安。 屈原怒斥此可恥行徑, 令尹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 說他自恃重臣, 以老賣老, 胡言亂語, 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 郢都淪陷後, 悲痛的寫下《哀郢》:發郢都而去閭兮, 怊荒忽之焉極。 楫齊楊以容與兮, 哀見君而不再得。 與楚王痛苦訣別!西元278年, 五月五日端午節, 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毅然赴死。 與國共存亡。 屈原不朽的名字永遠留在了民族的記憶裡。

屈原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屈原不但有高深的文采,更有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在戰國時代,以屈原的文采和他的卓越的政壇能力,行走到其他諸侯國家,得到高官的官職易於反掌,而屈原寧可遭受放逐也保持家國情懷,與楚國共存亡。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此屈子(屈原)、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

宋朝大學士蘇軾是屈原的鐵杆粉絲,他喜愛屈原的作品,敬慕他的人品,說: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就是說亙古奇才甚多,只有屈原一人文采令自己感到絕對無法相比。蘇軾對他的學生經常說:只要熟讀《詩經》和《離騷》,做詩的一切技巧和精髓就都掌握了!更對屈原的政治主張和対國的“忠貞赴死”大加讚頌。他曾寫下五言古詩——《屈原塔》,其中有一句: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作者讚美屈原不苟求富貴暫穩而追求理想的高貴人格。

魂兮歸來,那歷史的烽煙漸漸散開,那一襲袍袖的屈子,帶著他不滅的忠魂穿越歲月的滄桑,錚錚的風骨不斷的喚醒後人的忠貞愛國情懷,堅持民族之大義,盪氣迴腸的精神永留史冊,追尋人間正道的精神點亮了一個偉大民族的崛起和奮進!萬古流芳,正氣如虹!

屈原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屈原不但有高深的文采,更有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在戰國時代,以屈原的文采和他的卓越的政壇能力,行走到其他諸侯國家,得到高官的官職易於反掌,而屈原寧可遭受放逐也保持家國情懷,與楚國共存亡。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此屈子(屈原)、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

宋朝大學士蘇軾是屈原的鐵杆粉絲,他喜愛屈原的作品,敬慕他的人品,說: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就是說亙古奇才甚多,只有屈原一人文采令自己感到絕對無法相比。蘇軾對他的學生經常說:只要熟讀《詩經》和《離騷》,做詩的一切技巧和精髓就都掌握了!更對屈原的政治主張和対國的“忠貞赴死”大加讚頌。他曾寫下五言古詩——《屈原塔》,其中有一句: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作者讚美屈原不苟求富貴暫穩而追求理想的高貴人格。

魂兮歸來,那歷史的烽煙漸漸散開,那一襲袍袖的屈子,帶著他不滅的忠魂穿越歲月的滄桑,錚錚的風骨不斷的喚醒後人的忠貞愛國情懷,堅持民族之大義,盪氣迴腸的精神永留史冊,追尋人間正道的精神點亮了一個偉大民族的崛起和奮進!萬古流芳,正氣如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