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被傳為“賈政”的原型,曾權傾朝野,但最終卻得以善終

飛鳥盡,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在封建王朝時代, 權臣能夠功成身退的例子少之又少, “功高不賞, 唯有賞死”的帝王鐵律可謂是被歷代帝王用得輕車熟路。 在康熙時期, 有一個重要的大臣, 曾名噪一時, 權傾朝野, 人以“相國”榮稱。 雖然他晚年失寵被罷相, 但最終還算是得以善終了。

此人就是納蘭明珠。 因其子納蘭性德享譽文壇, 明珠常被人指為《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 那麼明珠似乎就是“賈政”了。

明珠的家族是有名的葉赫部, 不過世職不能給他帶來什麼特別的好處。 因為到明珠出生時, 這個部落早已成為明日黃花, 風光不再。 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由於歷史淵源, 葉赫家族與皇室還有著姻親關係, 使得明珠從小就有機會接近皇室。

明珠的岳父是多爾袞的親哥哥英親王阿濟格, 他一生戰功赫赫, 但缺少政治謀略。 多爾袞死後, 他想繼任攝政王,

曾脅迫多爾袞的屬下依附自己, 結果被人告發“謀亂奪政”。 很顯然, 明珠與阿濟格之女成婚已是冒了極大的風險, 雖然明珠論輩分成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 但這種姻親關係絕不可能成為他在官場上扶搖直上的階梯。

從明珠的仕途履歷來看, 初任雲麾使到官居內閣13年,

“掌儀天下之政”, 可以說是一路青雲直上, 飛黃騰達。 其實他獲得的這一切都是靠他自己得來的。 明珠為人聰明幹練、善解人意, 又通滿、漢兩種語言, 能言善辯, 遇人噓寒問暖, 善結人心。 這才是他官場得意的重要原因。

明珠聰慧機警, 善解人意。 在剪除鼇拜的鬥爭中, 明珠始終保持超然的態度, 不與任何一派聯手, 也不得罪任何一人, 從而較為輕鬆地躲過了糾葛。 到康熙八年(1669), 康熙帝對許多依附鼇拜的官員, 予以革職、降級等處分, 對於那些與鼇拜沒什麼關係的官員, 則給予升遷和獎賞。 明珠那種不左不右的處事策略, 使他不僅未被牽連, 反而很快就出任了都察院左都禦史、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

宦海風濤千丈高。 像明珠這樣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為依託, 主要靠個人能力繞過前進路途上的急流暗礁, 而一路扶搖直上的官僚, 必有其獨到的為官之術。 作為封建權臣, 明珠利用皇帝的寵信, 獨攬朝政, 貪財納賄, 賣官鬻爵, 結黨營私, 打擊異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禦使郭琇上疏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 康熙皇帝決意打擊納蘭一黨, 隨即罷黜納蘭明珠大學士, 交給侍衛酌情留用。 但沒過多久納蘭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 隨後官復原職, 但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

納蘭明珠一生經歷榮辱興衰, 有起有落,但失勢的結局並不能掩蓋他一代權臣的功績。但他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明珠的一生也算善始善終。

有起有落,但失勢的結局並不能掩蓋他一代權臣的功績。但他在議撤三藩、統一臺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納蘭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明珠的一生也算善始善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