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三大預測未來的高手,劉伯溫只排第三,諸葛亮未入圍

由於未來有不可捉摸的神秘性和巧合, 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人對未來進行過預測。 筆者試著對預言高手排名, 只取前三, 由於評選這種事情, 主觀性太強, 故僅供參考。

一、劉伯溫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 明朝的開國元勳。 此人能掐會算,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 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據說在明朝建國後的一日早上, 明太祖在內殿裡吃燒餅, 剛咬了一口, 便聽到劉基劉伯溫進見。 太祖想測試劉基一下, 於是便以碗蓋著只咬了一口的燒餅, 再召劉基入殿晉見。 劉基入殿后, 太祖便問他:“先生心明數理, 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劉伯溫掐指一算, 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 曾被金龍咬一缺。 依臣所見碗中為一燒餅是也。 ”明太祖也不得不為之讚歎, 便繼續向劉基請教明朝以後的國運。 君臣一問一答之間, 便把大明之後幾百年的中國發生的大事預測出來了, 對話流傳下來, 便是《燒餅歌》。

《燒餅歌》以讖語的形式, 成功預測了燕王奪位、崇禎上吊、滿清入關、太平天國運動甚至日寇入侵等等。 但有研究者多數認為, 該書人為偽造的痕跡很明顯, 前後的文風都不一致。 說到已發生的事情時, 往往讖語簡單明瞭, 時間、地點、人物都是簡單的拆字法構成的謎語;而說到將來的事情則支支吾吾, 語焉不詳, 風格大變。 該書應該由後世文人不斷根據當時的歷史加工而形成,

民國時極為盛行。

二、李淳風、袁天罡

李淳風和袁天罡都是唐初的著名道士, 當時的道士, 也兼顧天文學家和煉丹師兩個職業。 特別是李淳風, 此人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 在氣象學上有一定的貢獻。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 所著《乙己占》, 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 而袁天罡專修占卜學, 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三世相法》、《袁天罡稱骨歌》等, 為後世的占卜學提供了理論支持, 也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 下令李淳風和袁天罡來演算。 李淳風用周易八卦推算, 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 一發而不可收拾, 竟然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 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 說道:“天機不可再泄, 還是回去休息吧”, 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推背圖》採取圖文並茂的形式,簡單易懂。歷代統治者對它又愛又怕,愛的是能借助它宣傳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恨的是也怕別人借機生事,因此往往將此書作為禁書。但是後世學者收有六個版本的《推背圖》,研究後發現,愈是年代早的版本,措詞愈俚俗,年代愈晚,讖頌便朗朗上口,這顯然是經過文人的修改。

三、周文王姬昌

姬昌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相傳上古時,伏羲氏創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連山八卦,軒轅氏創歸藏八卦。後來,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周易》是一部非常神秘的著作,它作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是千百年文人必讀的經典。但和其它四書五經不同,它的言語深奧,不僅現代人難懂,連周朝的人都看不懂,只有專業占卜人士做解釋。周文王寫下《周易》之後,由孔子闡述一套哲學理論,再到了宋代的朱熹,才半猜半蒙的形成算卦的方法,這後世才有比較明確的流程。而其實真正《周易》的蔔算方法早已失傳,朱熹這個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後來民間京房納甲、梅花易數都是後世的創新,沒一家可以說正宗。

《推背圖》採取圖文並茂的形式,簡單易懂。歷代統治者對它又愛又怕,愛的是能借助它宣傳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恨的是也怕別人借機生事,因此往往將此書作為禁書。但是後世學者收有六個版本的《推背圖》,研究後發現,愈是年代早的版本,措詞愈俚俗,年代愈晚,讖頌便朗朗上口,這顯然是經過文人的修改。

三、周文王姬昌

姬昌史稱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相傳上古時,伏羲氏創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連山八卦,軒轅氏創歸藏八卦。後來,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周易》是一部非常神秘的著作,它作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是千百年文人必讀的經典。但和其它四書五經不同,它的言語深奧,不僅現代人難懂,連周朝的人都看不懂,只有專業占卜人士做解釋。周文王寫下《周易》之後,由孔子闡述一套哲學理論,再到了宋代的朱熹,才半猜半蒙的形成算卦的方法,這後世才有比較明確的流程。而其實真正《周易》的蔔算方法早已失傳,朱熹這個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後來民間京房納甲、梅花易數都是後世的創新,沒一家可以說正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