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稱為女中堯舜,袁世凱全國通告降半旗悼念她,葬禮十分宏大

1913年2月22日, 京引官運分局轉發了一則國民政府發佈的全國通告, 內容如下:

隆裕皇太后喪電通告

原來這是一份喪電, 要求為死者以外國君主的待遇,

從二月二十二日到三月二十日, 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 左腕圍黑紗, 軍官刀柄纏黑紗, 以志哀悼。

死者是誰呢?為何民國政府如此重視?她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后, 也是最後一個皇太后, 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 《清史稿》中對她的記載: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 隆裕皇后以太后命遜位。 越二年正月甲戌, 崩, 年四十六。 ”

隆裕

宣統三年, 辛亥革命爆發後, 由隆裕太后做主, 接受《優待清室條件》, 簽發了《退位詔書》, 宣佈清宣統皇帝退位, 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 雖然慨然下詔遜位, 但實際上仍是“讓國仍存亡國恨”, 以為愧對創業的列祖列宗。 心中一直鬱鬱不樂。 1913年2月22 日淩晨, 終日憂愁、積郁成疾的隆裕太后薨逝。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接到清報聞後, 立即派人前往宮內説明料理治喪事務, 並命國務院發出前文所提到的通告。

參議院除下半旗外, 於2月26日休會一天。 2月28日為祭奠之期。 袁世凱臂帶黑紗舉哀致祭, 並特備賻儀三萬元。 副總統黎元洪唁電稱隆裕太后“德至功高, 女中堯舜”。 山西都督閻錫山唁電稱:“皇太后賢明淑慎, 洞達時機, 垂憫蒼生, 主持遜位。 視天下不私一姓, 俾五族克建共和, 盛德隆恩, 道高千古”。

靈堂

隆裕太后入梓宮後, 由掌禮司首領太監用鵝黃吉祥轎將梓宮從長春宮抬出吉祥門, 由景運門進錫慶門、皇極門、甯壽門、至皇極殿停靈。 甯壽門、皇極門前均紮了高大的素彩牌樓。 正對皇極門的九龍壁前, 立起了3丈多高的大幡, 表示招魂。

民國政府則將祭堂設於太和殿內, 正面紮了一座三門四框式的素彩靈龕, 頂端正中掛著一方題有“女中堯舜”的大匾。 靈龕內高懸隆裕太后的大幅宮裝禦影。 供案之前立一大鏡框, 內有《退位詔書》, 宣佈實行共和國體的詔旨。 殿內掛滿了挽幛、挽聯。

太和門前紮了三門式的大素彩牌樓, 上書“哀悼”二字。 一時紫禁城內外, 冠蓋如雲, 前往弔唁、祭奠的各界人土達數萬人。 史料記載:“青年女子一人在半壁店道旁跪送, 伏地痛哭;老民三十餘人在口子門道旁跪送, 伏地痛哭。 又孝定景皇后梓宮由京奉移時,

有老民一人在鐵路旁跪送伏地痛哭, 民婦一人在鐵路旁跪送伏地痛哭”。 如此詳細地記錄送行的民眾人數, 可見清室對這次出殯是何等重視。

隆裕太后喪葬禮儀可謂風光無限, 但她的一生註定是悲劇性的, 她雖然身份尊貴, 可命運多舛, 面對袁世凱、段祺瑞等強臣以及早已四分五裂的國土和民心,對於一個生不逢時的孤寡女人來說,最終卻只能帶著滅國的愧疚而死。因為誰也不能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大清的滅亡是必然的。

面對袁世凱、段祺瑞等強臣以及早已四分五裂的國土和民心,對於一個生不逢時的孤寡女人來說,最終卻只能帶著滅國的愧疚而死。因為誰也不能阻止歷史前進的腳步,大清的滅亡是必然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