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浙江的一個縣,人口不足50萬,歷史卻達四千年!

浙江, 在中國歷史上, 有吳越大地的美譽, 簡稱“浙”, 省會杭州。 因為錢塘江, 因江流曲折, 稱之江、折江, 又稱浙江。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 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 今天咱們說一下浙江的一個縣, 人口不足50萬, 歷史卻達四千年!

桐廬位於杭州市, 位於錢塘江中游, 富春江貫穿全境。 始建於西元225年, 原屬嚴州, 西元621年升為州府, 1958年分水併入, 1960年劃屬杭州。 桐廬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素有“鐘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的美譽。 北宋名臣范仲淹感慨於這片土地的奇山異水, 贊之為“瀟灑桐廬”, 並寫下了傳世名篇《瀟灑桐廬郡·十詠》。 是浙西地區經濟實力第一強縣, 有“中國民營快遞之鄉”、“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

桐君得名一個老者, 據《方輿勝攬》記載:遠在四千多年前的時候, 此山上長滿桐樹, 山上有一位老翁到此采藥, 並在桐樹下造了一座茅草房, 因這位老人的醫術高明, 常給山下的老百姓治病, 且分文不收。 當地人非常感謝他, 請他留下姓名, 好為他傳誦, 他只是笑笑, 指指後面大桐樹, 人們根據他的示意, 便把這座山稱為桐君山, 這位老人稱桐君老人, 意指桐樹下的君子,

山下的小鎮稱為桐廬鎮, 取“桐樹下的草廬”之意!

在歷史上, 桐廬分出自吳郡富春縣, 始建于三國吳黃武, 南朝陳禎明元年, 改屬錢唐郡, 589年併入錢唐縣, 屬杭州。 至仁壽二年複置。 唐武德四年, 析桐廬西北七鄉置分水縣, 同時於桐廬縣城置嚴州, 桐廬自此升為州府。

三年後廢嚴州及分水縣。 如意元年, 複置分水, 更縣名為武盛。 神龍元年, 複名分水縣。 寶應元年, 析分水西部地置昭德縣, 大曆六年, 廢昭德還屬分水。 天佑三年, 劃分水東北五鄉入臨安。

在桐廬建縣後, 屬原吳郡, 曆兩晉不變, 到南朝陳禎明元年,

曾經改屬錢唐郡。 在仁壽二年改屬睦州。 在大業時期改睦州為遂安郡, 桐廬屬之。 唐光化年間桐廬屬杭州。 宋太平興國三年桐廬複屬兩浙西路睦州。 元代, 桐廬、分水屬建德路。 明、清兩朝兩縣屬嚴州府。 辛亥革命時期, 桐、分兩縣屬金華道。

在近現代史, 曾經先後隸屬臨安專區、金華專區、建德專區。1961年,複置富陽縣,並將原新登縣轄地及分水的賢德鄉合併歸富陽。桐廬縣政區基本上為原桐廬、分水兩縣轄地。2004年,桐廬縣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桐廬縣轄分水、富春江、橫村、江南、瑤琳、鳳川、百江7個鎮,鐘山、合村、新合3個鄉和莪山佘族鄉,城區設桐君、舊縣兩個街道辦事處。面積 1825平方千米, 人口 40.25萬。

江蘇的一個市,有“中國絲綢之鄉”美譽,也是全國百強縣!

江蘇的一個縣和福建一個縣,是唐朝皇帝以年號賜名兩個地方!

文:淩晨小米粥

曾經先後隸屬臨安專區、金華專區、建德專區。1961年,複置富陽縣,並將原新登縣轄地及分水的賢德鄉合併歸富陽。桐廬縣政區基本上為原桐廬、分水兩縣轄地。2004年,桐廬縣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桐廬縣轄分水、富春江、橫村、江南、瑤琳、鳳川、百江7個鎮,鐘山、合村、新合3個鄉和莪山佘族鄉,城區設桐君、舊縣兩個街道辦事處。面積 1825平方千米, 人口 40.25萬。

江蘇的一個市,有“中國絲綢之鄉”美譽,也是全國百強縣!

江蘇的一個縣和福建一個縣,是唐朝皇帝以年號賜名兩個地方!

文:淩晨小米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