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教會他理解別人尊重知識

楊光家庭照。 採訪對象供圖

楊光在宿舍。

家庭簡介

楊光畢業於撫順二中, 2010年高考時考出全省文科最高分, 大學就讀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之後繼續在北大攻讀宋史方向的研究生和博士學位。 今年上半年, 楊光和同在北大讀書的女友步入了婚姻殿堂, 兩人將一同遠赴美國, 分別在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

文明家風 開明、平等、互相理解、尊重知識

兒子已經娶妻成家, 但回想起七年前的那個夏夜, 楊光媽媽仍有些興奮。

那晚12時, 一家人圍在電話機旁, 剛查詢確認了楊光的高考成績,

他滿足地睡著了, 而另一個房間的爸爸媽媽卻徹夜未眠。 時光流逝, 因孩子日漸成長帶來的興奮從未減弱, 無論在別人眼中還是他們心裡, 楊光一直都是全家的驕傲。

“我慶倖自己成長在這樣一個家庭, 開明、平等、尊重知識、永遠不斷學習, 父母從小教會我將心比心, 告訴我人外有人”, 這是楊光的驕傲。

小學前能獨立閱讀會查字典

1992年, 1歲多的楊光認字了, 他用小手指著畫報上的字念著, 雖然有的會念錯, 出了很多笑話, 但他仍去學習每個字的發音, 包括街角的看板或雪糕皮上的說明。

媽媽回憶, 那時家裡有幾本幼兒識字卡和象形漢字書, 楊光要父母反復給他講。 “上小學前, 他基本就可以獨立閱讀了, 我們還教會他查字典,

一個人看書時, 看不懂就去翻字典”, 媽媽說。

至於為什麼從小就對認字感興趣, 楊光也無法解釋, “在我的印象中, 小時候家裡房子不大, 但書非常多, 媽媽是醫生, 爸爸是工程師, 家裡好多醫學和機械工程的專業書, 還有很多報刊雜誌, 我應該就是在這樣氛圍的影響下喜歡上了讀書”。

姥爺在政府機關工作, 家裡也有不少藏書, 楊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蘇軾詩集》和其他古典名著, 楊光小學低年級時基本就把這些書讀完了。 姥爺書櫃裡還有楊光的第一本歷史啟蒙書, 是一套中共黨史的教材, 楊光大概在五年級讀完了它。

媽媽回憶, 楊光和同齡小朋友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坐得住”, 別的小朋友在樓下玩瘋了, 楊光則看書看得癡迷。

有一次, 媽媽帶著十歲左右的楊光去她工作的醫院, 楊光覺得無聊, 竟在一堆醫學書裡找到了唯一一本能看懂的新華字典看了小半天。

沒上過幼稚園爸爸在家一對一教

楊光的學前教育是在家裡完成的, 他沒去過幼稚園。 他1歲多時, 父親換了工作下午時間都空著, 所以每天上午楊光由奶奶帶著, 下午, 父親和兒子就在家裡完成“一對一教學”。

“我們曾把楊光送去幼稚園一次”, 媽媽回憶, 當時5歲的他對幼兒十萬個為什麼瞭若指掌, 當他聽到老師講的內容出錯了就忍不住糾正, “沒我爸爸講得好”, 這句話脫口而出, 老師就說“那回家讓你爸教吧”, 就這樣, 楊光再也不去幼稚園了。

爸爸每天下班後, 會安排楊光上語文、數學、英文課。

語文除了漢字、成語, 還花大量時間閱讀古詩、名著, 從短篇到長篇, 逐漸加深難度;數學從基本的算數、幾何開始;英文一般是聽英語磁帶。

楊光小時候還給小朋友普及恐龍進化方面的知識, 其他人表示鳥不可能從恐龍進化來, 楊光就帶他們看《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 把書上的知識講給他們聽。

媽媽擔心他驕傲, 會在不經意間談起, “你先看到書, 你就先知道了, 別人看到了, 也會知道, 所以也沒什麼誰高誰低”。 楊光也懂得, 其他小朋友雖然不知道這個, 但他們懂得自己不擅長的東西。 謙虛的種子從那時開始種下了。

父母:道理我來講選擇你來做

從小學到高中, 楊光完全可以帶著樂趣投入學習, 父母沒在學習方面操過心。

唯獨在高中分文理的時候, 家庭中出現了一些糾結。

當時, 楊光各科成績都很好, 父母想讓他學理, 而他自己想學文。 父母跟他談了很多次, 但楊光仍然“很有主意”, 最後父母妥協了。 “我們只是他的指導者, 而並非控制者, 道理我來講, 但選擇還是他自己來做”。

填報高考志願時, 再次面對選擇, 第二輪糾結來了。 楊光想學歷史專業, 而父母認為以他的分數應該去更好的光華管理學院。 這次, 楊光和父母各退一步, 選擇了元培學院, 經過一年多的通識教育, 他最終還是把腳步邁向了歷史。

“從小開始, 我就嘗試這種方法, 讓他自己嘗試著做每一個決定, 這可能跟我的職業有關, 身為醫生, 我不能替患者決定, 我需要做的是用我專業的知識把每個環節跟患者講明白, 讓他們自己來選擇”,媽媽笑著說。

這也恰恰是楊光最感激父母的,他說:“他們從來不擺出父母的架子,沒有命令,只是善意提醒,很尊重我,願意讓我自己去探索,在我看來,我們之間的關係三分之二像朋友、三分之一像老師”。

每到假期人沒到家書先進門了

除了在北大進修博士,最近這兩年,楊光一直在參與CBDB(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資料庫)的工作。這個資料庫是哈佛大學、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和北大合作建設的,楊光是北大小組的專案經理。

楊光認為,學歷史需要瞭解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社會知識,所以看書對他來說,既是愛好,也是一種必要的獲取知識的方式。現在每到寒暑假,他還沒從北京回來,從網上買的十幾本書就先到了家。

在楊光一家看來,喜歡讀書的另一面,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楊光說,當他知道母親現在50多歲仍想繼續學習、參加培訓,考取更高一級的醫師職稱時,他就更加喜歡這種不斷進步的感覺了。楊光說,他打算在博士畢業後留在高校任教,繼續享受學術的氣息和不斷學習的氛圍。

對話楊光媽媽

遼沈晚報:在培養閱讀興趣這方面,您有什麼經驗?

楊光媽媽:一是給他準備充足的課外書和工具書,一個是在他看書前,我們先人手一本。如果他在閱讀時有什麼小問題,我們會告訴他最好先自己解決,查字典或者百科全書。

遼沈晚報:你們是如何幫他樹立高考目標的?

楊光媽媽:中考結束之後,我們就帶他到北京去看了幾所高校,當時他就特別喜歡北京大學,整個高中階段就樹立了一定要去北大的目標。

遼沈晚報:他小學中學時代補過課嗎?

楊光媽媽:在校外學過英語,小學三四年級用三個學期把初中英語課學完了,其他的課沒上過。

遼沈晚報:您想給其他家長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楊光媽媽:一個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家長的作用是指導而不是幫他決定;另外就是希望給孩子正面鼓勵吧,不要老去指責孩子,那樣孩子反而會反感。還有一個就是順其自然,該放手時就放手,我們認為家長的作用只是“帶上道兒”、“領進門”,幫孩子培養興趣,之後就可以都交給孩子自己來完成。

遼沈晚報:他做過什麼讓你們感動的事情?

楊光媽媽:每年母親節、生日,甚至我和他爸的結婚紀念日,他都會給我們發來短信。我有時會開玩笑說,怎麼不來點實際的,他說等畢業賺錢的,但其實我們做父母不求回報,只要心裡想著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對話楊光

遼沈晚報:如何概括你家的家風?

楊光:我們家的家風應該是開明、平等、互相理解、尊重知識和願意求知。

遼沈晚報:父母除了把你培養得學習能力特別強,還教會了其他什麼優秀品質?

楊光:他們從小就告訴我要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去理解別人、幫助別人、尊重別人、替別人考慮。另外,媽媽特別開朗、樂觀,爸爸對家庭很有責任感,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言傳身教。

遼沈晚報:狀元、學霸這兩個詞,在你看來是光環還是枷鎖?

楊光:這麼多年過去了,對這兩個詞已經沒有特別的感覺了。所謂的狀元,只不過是一次考試考得好,其實上了大學之後發現身邊都是狀元,就愈發覺得沒什麼了。這只是一段人生經歷,過去了就過去了。

讓他們自己來選擇”,媽媽笑著說。

這也恰恰是楊光最感激父母的,他說:“他們從來不擺出父母的架子,沒有命令,只是善意提醒,很尊重我,願意讓我自己去探索,在我看來,我們之間的關係三分之二像朋友、三分之一像老師”。

每到假期人沒到家書先進門了

除了在北大進修博士,最近這兩年,楊光一直在參與CBDB(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資料庫)的工作。這個資料庫是哈佛大學、臺灣中研院史語所和北大合作建設的,楊光是北大小組的專案經理。

楊光認為,學歷史需要瞭解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社會知識,所以看書對他來說,既是愛好,也是一種必要的獲取知識的方式。現在每到寒暑假,他還沒從北京回來,從網上買的十幾本書就先到了家。

在楊光一家看來,喜歡讀書的另一面,就是“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楊光說,當他知道母親現在50多歲仍想繼續學習、參加培訓,考取更高一級的醫師職稱時,他就更加喜歡這種不斷進步的感覺了。楊光說,他打算在博士畢業後留在高校任教,繼續享受學術的氣息和不斷學習的氛圍。

對話楊光媽媽

遼沈晚報:在培養閱讀興趣這方面,您有什麼經驗?

楊光媽媽:一是給他準備充足的課外書和工具書,一個是在他看書前,我們先人手一本。如果他在閱讀時有什麼小問題,我們會告訴他最好先自己解決,查字典或者百科全書。

遼沈晚報:你們是如何幫他樹立高考目標的?

楊光媽媽:中考結束之後,我們就帶他到北京去看了幾所高校,當時他就特別喜歡北京大學,整個高中階段就樹立了一定要去北大的目標。

遼沈晚報:他小學中學時代補過課嗎?

楊光媽媽:在校外學過英語,小學三四年級用三個學期把初中英語課學完了,其他的課沒上過。

遼沈晚報:您想給其他家長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楊光媽媽:一個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家長的作用是指導而不是幫他決定;另外就是希望給孩子正面鼓勵吧,不要老去指責孩子,那樣孩子反而會反感。還有一個就是順其自然,該放手時就放手,我們認為家長的作用只是“帶上道兒”、“領進門”,幫孩子培養興趣,之後就可以都交給孩子自己來完成。

遼沈晚報:他做過什麼讓你們感動的事情?

楊光媽媽:每年母親節、生日,甚至我和他爸的結婚紀念日,他都會給我們發來短信。我有時會開玩笑說,怎麼不來點實際的,他說等畢業賺錢的,但其實我們做父母不求回報,只要心裡想著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對話楊光

遼沈晚報:如何概括你家的家風?

楊光:我們家的家風應該是開明、平等、互相理解、尊重知識和願意求知。

遼沈晚報:父母除了把你培養得學習能力特別強,還教會了其他什麼優秀品質?

楊光:他們從小就告訴我要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去理解別人、幫助別人、尊重別人、替別人考慮。另外,媽媽特別開朗、樂觀,爸爸對家庭很有責任感,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言傳身教。

遼沈晚報:狀元、學霸這兩個詞,在你看來是光環還是枷鎖?

楊光:這麼多年過去了,對這兩個詞已經沒有特別的感覺了。所謂的狀元,只不過是一次考試考得好,其實上了大學之後發現身邊都是狀元,就愈發覺得沒什麼了。這只是一段人生經歷,過去了就過去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